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家教杂说”之六十三:《一个鸡毛掸子》

2016-06-08 12:00:23父母学堂
《一个鸡毛掸子》 家庭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实施的一种教育。家长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现成的“教育情景”,有感而发,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教育的效果要比空口说教好得多。比如,唐太宗的“遇物则诲”的教育方法。(我的“幼教杂说”之六十九介绍过) 但现成的“教育情景”是可遇不可求的。必要时,“

  《一个鸡毛掸子》

  家庭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实施的一种教育。家长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现成的“教育情景”,有感而发,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教育的效果要比空口说教好得多。比如,唐太宗的“遇物则诲”的教育方法。(我的“幼教杂说”之六十九介绍过)

  但现成的“教育情景”是可遇不可求的。必要时,“教育情景”是可以人为地创设的。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在教育他的子女时,就曾经别出心裁地创造并巧妙运用非常有新意、经典性的“教育情景”。

  黄先生膝下有两女一儿,在他们夫妇培养教育下,总体上发展得还不错。能努力读书学习,也知道孝敬父母。就是眼里没活儿,缺乏劳动意识,对家庭成员和别人缺乏责任感。说他们,他们还不服气,不承认,百般抵赖。

  黄先生经过认真地思考,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孩子们自己看看究竟有没有劳动意识和责任心。

  黄先生家住一座两层小楼,他的书房在二楼。有一天,他故意把一根鸡毛掸子扔在书房门口的地上。不管是谁,只要到二楼书房,肯定能看得到。他倒要看看,哪个孩子有眼力劲儿。

  布置好了,黄先生在楼上先大声喊大女儿,说叫她有事。大女儿应声来到楼上,她倒是看到了放在地上的鸡毛掸子,但只是“瞥”了一眼,却没有拣起来。她绕开地上的鸡毛掸子,走到爸爸身边。黄先生微微怔了一下,没说话。

  接着,他又喊儿子上楼。儿子听到父亲的喊声,也赶忙上楼来。到了鸡毛掸子处,他就“当作”没看见,竟然是从鸡毛掸子上边跳了过来。黄先生皱了皱眉头,还是什么也没说。

  最后,他又喊他的小女儿。小女儿听到喊声,也赶紧上楼。她是又蹦又跳,一溜儿小跑儿上楼。她可好,更粗心,看是看到了,但却是一脚丫子把那鸡毛掸子给踢到一边去了,也不拣起来。黄先生苦笑了一下,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轻轻地叹了口气。

  三个孩子都看到了鸡毛掸子,但谁也不肯猫下腰给拣起来,真是一点儿眼力劲儿也没有,黄先生感到很无奈。

  就在他刚要针对这件事,开口对孩子们进行训诫的这个当口,说来也巧,正在楼下的黄夫人听到丈夫把孩子们一个个都叫上楼,心想:究竟有什么事,把三个孩子都叫上楼?她想看个究竟,就上楼来。

  刚一上楼,她一眼就看见扔在地上的那个鸡毛掸子,一弯腰,顺手就把地上的鸡毛掸子给拣了起来,放到原处。

  黄先生看到此情此景,心里不禁一乐:真是天助我也!夫人来得可真是时候,简直好极了,正合黄先生之意。

  他指着那个鸡毛掸子,不失时机地对孩子们说:

  “你们几个‘死囚’,真没有规矩。看到地上有东西,却是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一点儿眼力劲也没有,太不像话了。我过去说你们,你们还都不服气,不承认。怎么样?你们看看,倒是你们是‘恩娘’,给你们做出了榜样!”

  父亲的几句话,说得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禁都惭愧地低下了头。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缺点,谁也不抵赖了。

  黄先生的这“招儿”太绝了,对孩子们的教育作用很大,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事过好多好多年,他们长大成人以后,还都没有忘记父亲那次对他们的教育

  标签: 根据教育任务创造“教育情景”分类: 家教杂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