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教师能否充分运用“积极假定”还是个问题

2016-06-22 12:02:16父母学堂
近日,光明日报刊载的《师生关系中的“假定”律》一文指出,所有教学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习与教育可以使人趋于至善。在这一前提之下存在着一个基本假定,即所有的学生都是积极肯学并且能够学有所成的。 事实上,该文作者所提的只是一部分“假定”——“积极假定”。在现实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认为教学能够

  近日,光明日报刊载的《师生关系中的“假定”律》一文指出,所有教学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习与教育可以使人趋于至善。在这一前提之下存在着一个基本假定,即所有的学生都是积极肯学并且能够学有所成的。

  事实上,该文作者所提的只是一部分“假定”——“积极假定”。在现实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认为教学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或教学都能够对每一个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他们往往对一部分学生持有“积极假定”,而对另一部分学生持有“消极假定”。

  因此,对于师生关系中的“假定”律,我们应当保持理性的认识,即如何促进教师的“积极假定”,而抑制教师的“消极假定”,以保证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的发展。

  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假定”律也是教师的主体认识,以行政手段强求教师、规范教师,实际意义不大,教师只能靠自我修炼,学习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调控,以及如何充分运用“积极假定”,规避“消极假定”。

  百度百科对“假定”一词的解释为“推想、料想”。既然是“推想”与“料想”,必然不是空穴来风,应当基于“假定人”既有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基础,是“假定人”潜意识的流露与判断。因而,“教学假定”是教师基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的现实状况、学业知识的难易程度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推想。教师要实施“积极假定”,就必须保持专业理性,筛选合理信息,为“积极假定”提供“正面依据”。

  “罗森塔尔实验”之所以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积极假定”。教师依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假定一部分人智力超常、发展潜质较好,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关注,而学生受到教师“积极假定”的暗示,亦呈现出优秀的表现,“积极假定”便自我实现。同样,那些被教师“消极假定”的孩子,被教师忽视,慢慢地也认为自己学不好,这样教师的“消极假定”也得到了印证。这也是短时间内学生表现出现重大差异的一个原因。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正面的信息依据是实施“积极假定”的前提,而负面信息在有意无意控制教师的潜意识,成为教师“消极假定”的元凶。

  现实教学中,如果学生有机会脱离教师的“教学假定”,可能会有全新的表现。比如,一些学习成绩不好、表现不是太优秀的学生转入新学校、新班级,在短时间内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意想不到的飞跃,这有时也跟教师的“积极假定”有关。进入新环境,他们的过去犹如一张白纸,教师对于他们的“教学假定”没有原有负面信息作基础,因而,“积极假定”胜过“消极假定”,教学便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优秀教师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教学假定”。无论学生发展水平如何、班级总体状况如何、教学知识难易程度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教学信息中,都需要保持足够的理性,看到学生优秀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向上的一面,通过正面的信息,促成“积极假定”的形成,从而使教学趋于至善,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梁好,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45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阅读( 13)评论0赞0收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