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讲座”之九:《中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标签: 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分三个阶段分类: 讲话讲座
《中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全国妇联“改革开放与家庭教育”论坛上的讲话
赵忠心。北京
2008年11月5日
按语
2008年,在全国妇联“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妇女发展论坛”举办期间,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中国儿童中心联合于11月29日在北京举办“改革开放与家庭教育”论坛。
受全国妇联、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委托,我在会上发表讲话,回顾了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三十年的发展的进程。
该文收入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的《开拓 发展 创新——改革开放与家庭教育论坛文集》一书。
==========================================================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急剧的社会变革。三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仅仅只是一瞬间。但在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诸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三十年来,作为上层建筑的家庭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理论研究和科学普及都获得了巨大成绩,展现出了社会主义家庭教育兴旺发达的崭新局面。
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反过来,他又指导人们的实践,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就是盲目的。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私人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更需要理论的指导。
三十年来,作为家庭教育理论工作者,我亲历了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发展的整个过程。深切地感到,对于理论研究最大的推动力是实践,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源于丰富的家庭教育实践。
我们中国,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前人不仅历来都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还特别重视总结、积累经验,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文化遗产。诸如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宋朝袁采的被称为“《颜氏家训》之亚”的《袁氏世范》和司马光的《温公家范》为代表的古代家训,就有几百种之多,还有许多论述家庭教育文章与不计其数的教子家书和诗词,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么丰富的家庭教育文化遗产,在整个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是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的。
特别是《颜氏家训》这部古代的家庭教育论著,成书于590年左右,比被誉为“资产阶级教育之父”的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家庭教育著作《母育学校》,要早一千多年。如果说,《母育学校》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早的家庭教育著作,那么,《颜氏家训》就是中国和世界封建时代最早的家庭教育专著,其内容之丰富,体例之完整,题材之广泛,在当时世界家庭教育著作林中是绝无仅有的。颜之推的家庭教育理论早就传到东南亚各国。唐代中叶,日本入唐留学生吉备真备学成回国,把《颜氏家训》一册带到日本,并以此为范本,效法《颜氏家训》一书的体例,撰写成《私教类聚》一书,作为日本第一部家庭教育著作。
到了近现代,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继续发扬,民国年间出版发行了几十种家庭教育方面的著作和大量的文章。最有代表性、流传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是:民国初年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鲁迅先生以《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为代表的一系列家庭教育文章。特别是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自1925年问世以来,到今天还继续再版,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再版达近二十次之多,经久不衰。
建国以后的三十年里,我们国家在发展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很重视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早在1952年由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第六章第三十八条就规定:“小学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教育委员、校长等组成。定时举行会议,反映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以密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一向热爱儿童,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儿童工作。从1955年开始,几乎每年“六一儿童节”都要发表谈话和文章,号召广大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坚持正确方向,做好子女的家庭教育。1964年《工人日报》开展“怎样教育好我们的子女”问题的大讨论,宋庆龄应邀为该报撰写了题为《把培养革命后代的责任担当起来》的长篇文章,作为讨论总结,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指出了社会主义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
1963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过“亲属关”,带头做好子弟的家庭教育工作。他说,对干部子弟要求要高,责备要严,不能使干部子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包袱。
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建国后的三十年里,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几乎处于停顿状态。人们都全神贯注地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之中,无心顾及子女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问题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那时候,在人们的思想上,家庭里的事再大也是私事,摆不到桌面上来。在社会舆论上,过多的关注自家的私事,被视为觉悟不高,思想落后,甚至是革命意志衰退的表现。社会上没有需求,因此,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也没有提到议事的日程上来。
是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热情,也推动了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推广。
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三十年的发展里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第一个十年,主要是二十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工作着重点的战略转移,大规模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国民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此,广大家长有深切的感受。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1980年我国政府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胎,出现了大批的独生子女,我国社会进入了“少子时代”,子女数量大大减少。“存在决定意识”。子女数量的减少,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只是单纯追求子女的数量,逐步转变为重视子女的质量。如果说过去子女多的时候,家庭教育是“粗放型”的,是“广种薄收”;子女数量减少以后,家庭教育就变为“集约型”的,要“精雕细刻”,希望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为“庸中佼佼者”。因此,广大做父母的迫切希望对家庭教育进行理论指导。
党中央敏感地觉察到了社会的强烈需求。1981年2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第八十一次会议上讨论了《全国妇联关于四届三次执委扩大会议情况及1981年工作安排的请示报告》,指出:全国妇联应把抚育、培养、教育三亿以上的儿童和少年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
198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以中发〔1981〕19号文件向各省市自治区转发全国妇联党组《关于两个会议情况及1981年妇联工作要点的报告》的通知。《通知》指出:“一、全国妇联应把抚育、培养、教育三亿以上的儿童和少年,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二、妇联在以抚育、培养、教育好儿童和少年为重点开展工作时,要注意抓住六个环节。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帮助家长加强和改进对子女的教育,关心和培养从事儿童和少年工作的人员。”
在党中央的指引下,各级妇联组织和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家庭教育的重大社会意义,以引起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1983年9月2日,康克清在中国妇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关于“今后五年我国妇女的光荣任务”部分中指出:要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各地家庭教育工作机构和专家们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加强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特别要重视对殊心理特点和教育的研究工作。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科学抚育、教育子女的知识,不断提高民族的家庭教育水平。
为了加强事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1980年,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本家庭教育杂志《父母必读》。1984年,我国第一张家庭教育专业报纸《家长报》在武汉问世。1985年,被称之为“空中学校”的我国第一个“广播父母学校”在四川开播。
为了推动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聚集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力量,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在二十世纪80年代,就开始建立专门的家庭教育群众性的学术团体。比如1982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会,聚拢了首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各区县一大批热心于家庭教育事业的志愿者,开展了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
1989年9月,第一个全国性的家庭教育学术团体“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一级学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团结了一大批来自祖国各地的热心于家庭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随即,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家庭教育的学术团体,开始酝酿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在二十世纪80年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刚刚开始。虽然有些专业人员开始进行理论研究,但也主要是借鉴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把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迁移到家庭教育学研究领域。或是解读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古为今用”,以指导当代的家庭教育,为社会主义家庭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在第一个十年,主要是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普及工作。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员也只是少数学科的专家、学者,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等,而且基本上都是兼职研究或是业余时间进行研究。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员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大概是:
一是家庭教育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少。从八十年代初期,虽然社会上出现了大批的独生子女。但独生子女基本上还处于学龄前阶段,成长和教育中的问题还没有显露出来;
二是在人们的思想上还处于比较封闭、保守的状态,“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就是有些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家长也不愿意把它公布于众,进行公开讨论;
三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也有自己独特的规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选定家庭教育这研究方向时,差不多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状态。我的一些同事就认为家庭教育只不过是婆婆妈妈管小孩子的家务事,没有什么可探讨的,没有学问可做,都给我“泼冷水”;
四是学术界还不承认“家庭教育”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一些专家、学者有思想顾虑,怕社会上不承认家庭教育学术研究的成果,不敢贸然全力以赴地投入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只是在业余时间从事一些理论研究,很多人持一种观望态度。从根本上说,还是对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应当说,第一个十年主要是聚集科学研究和普及力量,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的组织建设和舆论准备,基本是开拓性的工作。
第二阶段是第二个十年,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
这十年,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处于普及与发展并重的阶段,家庭教育理论研究逐步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并开始启动。
1992年,国务院颁布的我国第一部儿童工作纲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要“使90%儿童(十四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普及家庭优生、优育、优教的基本知识。”
在普及的基础上,“纲要”第一次提出,要求“师范院校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有关学术机构和学术团体要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为改善儿童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提供理论支持。”
为落实《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家庭教育的目标,1996年9月10日,全国妇联和原国家教委共同制订、颁布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该计划要求要“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具体措施是:1、充分发挥学术团体和有关专家的作用;2、加强家长学校的教材建设;3、开展家庭教育国际学术交流活动;4、加强家庭教育法规建设。”
1997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特意谈到家庭教育问题。他说:“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违反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必然失败。这就要求家长们必须学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现代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我国政府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家庭教育指导者和专家、学者是极大的激励,调动了人们理论研究的积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切实提高子女素质的紧迫性;到90年代,我国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进入学校,孩子成长和教育中的问题充分地暴露了出来,家长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困惑,迫切需要进行家庭教育理论指导。
进入90年代以后,适应社会的强烈需要,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之中,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史学、医学、老年学、婚姻家庭等学科;也出现了同时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家庭教育问题,出现了多学科并举的局面,大大拓宽了家庭教育研究的思路和视野。
理论研究的领域,既有基础研究,也有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涉及的问题有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养态度、教育原则、教育艺术、教育方式方法、独生子女教育、亲子教育、家校合作、继承家庭教育传统“古为今用”和借鉴外国经验“洋为中用”等问题。应用研究主要是对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发表了一大批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参加家庭教育学术研究的人员来自各个领域,如妇联系统、教育系统、共青团系统、法律系统、医疗保健系统、文化艺术系统、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系统等等。可以说是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反映家庭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发展我国的家庭教育事业,一是需要理论的指导,二是需要要骨干队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要使我们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把眼光放长远,加强理论研究,培养骨干队伍。
基于这种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了家庭教育学课程,引起了广大学生的兴趣,选修的学生达一千多人,创造了北京师大选修课人数的最高记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家长到学校听棵。有几十所大学,如中国女子干部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先后也开设了家庭教育学课。
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又是率先招收家庭教育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进修生和访问学者,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家庭教育指导和研究的高级人才。现在,有几所大学,如重庆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正在积极准备招收家庭教育硕士研究生。
199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的家庭教育学术著作《家庭教育学》。为鼓励、支持和配合教育进修院校、师范院校和工、青、妇管理干部院校开设家庭教育学课程,1999年教育部经专家审定,指定我这学术著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2000年又指定为全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从此,全国中小学教师进修院校和高等学校有了庭教育学课程的统一教材。
1998年,应台湾嘉义大学校长黄富顺先生的邀请,我率领祖国大陆第一个家庭教育代表团,到台湾出席了第一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开辟了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交流的先河,并公开出版了第一部海峡两岸家庭教育研究文集。到今年,台湾方面承办六届,大陆承办五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已经召开十一届了。
第三个阶段是第三个十年,主要是20世纪最后几年和21世纪这前九年。
进入新世纪以后,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其中第十三条指出:
“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承担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
2004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特别指出: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并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如果说第二个十年,理论研究主要涉及的是家庭教育一般的理论问题的研究。到了第三个十年,理论研究主要是进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研究。
家庭教育虽然是在家庭内部实施的一种私人教育,但家庭从来不是与社会生活相隔绝的,与社会息息相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家庭生活中,对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稳固程度、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长幼关系也进行着冲击。随着社会进一步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竞争日趋加剧,人员流动频繁,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许多的家长感到困惑,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顺利进行,迫切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家庭教育的需要,满足家长的愿望,广大的理论工作者和家庭教育指导者,纷纷就社会上反映强烈的的家庭教育热点,广泛地开展了深入的调查和理论探索。诸如大众传播媒介对家庭教育的影响问题、网瘾的预防和治疗问题、留守儿童和留守女童教育问题、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问题、单亲家庭和再建家庭子女教育问题、隔代教育问题、贫困家庭儿童教育问题、休闲教育问题、中小学生消费教育问题、未成年人家庭保护问题、青春期教育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家庭暴力问题、亲子关系疏离问题、生命教育问题,以及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社区指导家庭教育问题等等。
与此同时,专家、学者还就一些家庭教育基础理论中的前沿问题,开始从宏观上进行探索,诸如家庭教育哲学、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社会变迁与家庭教育、家庭文化建设与家庭教育、家庭生活方式与家庭教育、中外家庭教育比较、中外家庭教育思想史、学习型家庭建设、科学发展观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家庭教育立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我国家庭教育发展趋势预测、父母角色差异、家庭教育科学方法论等问题。在研究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方向是正确的,研究成果是有价值的。
近十年来,我国家庭教育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相当活跃,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2001年,中国教育学会和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首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2002年,由中国教育学会和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持创办了我国第一本家庭教育的学术刊物《中国家庭教育》杂志,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提供交流的平台。
2003年,经中国教育学会和教育部批准,成立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聚拢了一批有志于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以及一些教育部门的行政干部,先后组织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问题、家庭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问题、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问题、高等学校家庭教育学教学问题等方面的学术研讨会,还组织全国的专家开展教育部“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下设六十多个子课题。
为全面落实《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研究,推进家庭教育创新发展,2007年,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组织专家编制了《全国家庭教育“十一五”研究课题指南》,并下发了课题申报通知。经各省区市认真组织申报推荐,共有134个课题交学会课题指导专家审定,最终确定了72个课题为全国家庭教育“十一五”立项研究课题,其中重点课题8个。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发展也是健康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全面推进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学科体系,我们应当全面规划家庭教育科学研究任务,整合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资源,坚持几个结合:
一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
二是基本理论研究和专题研究相结合;
三是家庭教育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
六是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相结合;
七是理论研究和科学普及相结合;
八是专家研究和群众总结经验相结合等。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从长计议,通过各种培训,切实提高各级干部和家庭教育科学研究队伍的素质,充分认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认识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推动高等院校开设家庭教育学课程,以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科学研究的后备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家庭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家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大,家庭教育的功能越来越得以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家庭教育还会暴露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尖锐的问题,我们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还会层出不穷。家庭教育理论研究道远而任重。让我们团结起来,为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家庭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努力。
- 上一篇
陈经纶中学高中校长牟成梅:小确幸的时代更需要大志向?|?毕业季
亲爱的老师们、家长们,可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我说,为了今天的这个致辞,昨天晚上我一直写到2点才睡觉,你们相信吗?前几天,吴敏老师告诉我,说你们认为我每次的发言都很走心,所以今天还想听我说点走心的。其实,哪只我走心啊,你们在陈经纶中学的三年,老师对你们说的每一句话、给你的每一个微笑、每一次的
- 下一篇
孙云晓:一切从爱自己开始
大多数父母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一生都生活在自信、快乐、温暖的情绪中,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具有仁爱之心。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波折。有仁爱之心的人,面对各种困境会微笑生活,克服阻碍,内心依然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充满了爱心,这样的人才算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这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