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为何游遍全球的孩子,竟写不出一篇600字的作文

2016-06-27 20:00:26父母学堂
不久前,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找到我,孩子不过13岁,看起来阳光活泼,谈话之初,客套的寒暄中透露着这个年纪的孩子特有的生气。但当这位母亲提到了作文这个话题后,孩子立马变得沉默。显然作文这个话题对孩子来说异常的沉重。妈妈拿出期末考的语文试卷,28分的作文分让孩子低头无语。那篇作文题目是:那天,我很_

  不久前,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找到我,孩子不过13岁,看起来阳光活泼,谈话之初,客套的寒暄中透露着这个年纪的孩子特有的生气。但当这位母亲提到了作文这个话题后,孩子立马变得沉默。显然作文这个话题对孩子来说异常的沉重。妈妈拿出期末考的语文试卷,28分的作文分让孩子低头无语。那篇作文题目是:那天,我很________

  中小学家长都喜欢关注的微信,我们等着您!

  搜索微信公众号:名校资讯, mingxiaozixun <--长按复制

  这个半命题作文,孩子填上的是“快乐”。他写了大致400多字,内容是讲述一次去科技馆的经历。记叙过程漏洞百出,显然对这件事的记忆已经很模糊。我问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件事作为文章内容,他的回答是:这件事并不是发生在他身上,而是在不久前作文书上看到的。我再次问他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事情,他的回答让我大跌眼镜——我想不起来我有过什么快乐的事情。

  这名孩子家境优越,年纪虽小却几乎已经游遍全球,这份经历让我都不禁心生羡慕。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为何如此丰富的生活经历却无法让他找到一段快乐的记忆用来填满600字的作文格子,而只能从一本作文书中寻找那些残缺的内容呢?我从业数年来,类似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由于工作原因,我接触的孩子大都家境殷实,可以提供各种生活选项供他们选择,生活经历不可谓不丰富。可是一旦提笔作文,仿佛被掏空了灵魂,进入了一个空洞的虚无世界。写作时如宋人觅句“吟安一个字,捻断三根须”那般艰难。究其原因,正是我们将作文与生活彻底割裂而导致的!

  2012年,莫言因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学者大江采访这位只有小学学历的作家是如何达到这样的高度时,莫言回答:“我是在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的村落中长大。我在20岁以后才离开那个村庄,整个少年时代是在这个美丽、荒凉而又非常闭塞的地方度过的,这是我文学创作的基础。我所写的故事和人物,使用的语言都是有乡土味的。早期作品都是我的亲身经历,书中的人物都是我的大爷、大娘、大婶子,用的是高密东北乡的方言。如果我的小说有一个出发点的话,那就是高密东北乡,这也是我的人生出发点。”

  如此贫乏的生活经历却成为了莫言写作的起点。再来看看现在生活经历丰富的孩子们的写作起点。从开始写作之初,我们向孩子们赋予作文的第一个概念就是作文分值高,在考试中很重要,一定要写好。却从未告诉他们作文本身的价值,没有告诉他们作文可以像照片一样记录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像欢笑一样表达我们的快乐,像哭泣一样宣泄我们的悲伤。

  一旦孩子写作文,必然是把他们锁定在教室或者房间,关闭所有的生活感官,让他们正襟危坐,进入那个空洞的虚无世界,去寻找那些只存在于课本和各种作文书中的只言片语和那些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喜怒哀乐。等到作文写完,再用一个鲜红的数字来评判他们苦苦寻找的结果,然后告诫他们下次寻找要更努力,至于他们自己的所想所言,那实在是无关紧要了。老师和家长功利化的评判标准,就好似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时刻悬挂在作文之顶,一旦作文,就会斩断与生活的任何关联。

  我在指导一名高中生写作议论文时曾引导孩子每周关注新闻时事,然后畅谈自己的看法。孩子的观点虽然略显幼稚但却几乎每次都能给我意外的惊喜,他也乐此不疲地在这个环节时发发牢骚或者当一把愤青,作文也渐渐变得有了生气。但数周过后孩子却告诉我无法继续此项内容了,因为他的父母因为一次考试失利不再允许他使用手机和电脑,电视则在许久之前就已经被列入了禁区了,他无法获得新闻素材。最后只有改为我为他转述新闻。

  翻开现在许多孩子写作的议论文,就好似打开了一口口陈年老棺,无数故去的名人们仿佛重生般喃喃地重复着千年前的古老命题。我们总在批评孩子们的作文不够新颖,试问,我们让他们日复一日地去翻找已沉淀千年的历史沉渣,让他们如何去新?我们隔断了孩子们自己的生活感官,不让他们去体会生活中最鲜活的情感体验,却让他们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重重迷雾去揣测他人的喜怒哀乐,这就好似无视自己身上的宝藏而去伸手向别人索要可怜的施舍般可笑可悲。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那名孩子,开始教授作文时,我故意避而不谈作文二字,先从他最近的生活经历开始谈起。起初他还是很警惕地回应着我,放佛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我并没有提到需要作文,就渐渐的放松了起来,谈话氛围也渐渐活跃。脸上又找到了一个13岁的少年应有的生气。谈话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到最后我对他说:“我觉得你刚刚讲的那件事特别酷,你能不能把它记下来,方便以后跟你的小伙伴们分享。”他对我的图穷匕见明显表示不悦,但又碍于我刚刚跟他建立的那份友谊,一番煎熬后写下了这段文字:

  图中文字:

  在这个暑假我报了一个《超常教育学习策略综合训练教学法》,我们的这个课程由蔡老师给我们指导,他教会了我们设立目标科学快阅的学习和读书的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方法和学校里面大有不同,他立志让我们学会科学快阅成为班上的优等。

  这段文字所记叙的内容就是我们约一个半小时的聊天内容,他在讲述时滔滔不绝,事无巨细,脸上写满了得意与兴奋。但贴上了作文标签,却只转化为了这不到70字的内容。我告诉他写的很棒,能完整的写出这么长的训练班的名字,还有文中的蔡老师也非常酷,我也很想去跟他一起学习。孩子表情告诉我他完全没有想到我对这短短70个字会有这样的回应,惊讶之余脸上更是写满了喜悦。我趁势让他每周都写一则他身边的故事,内容不限,字数不限,我也不会将这些内容告诉他的妈妈。他听闻作文课不用写作文,只要写这样的没有限制的随笔,高兴的答应了。两个月过后,他的随笔内容是这样的:

  图中文字:

  天,灰蒙蒙的,仿佛有一只巨兽张开了它那深不见底的嘴,放佛要吞噬一切。

  我瘫坐在椅子上,呆滞的看着窗外,书桌上一堆堆的提纲和杂纸堆放着,唯有中间一小块干净,整洁的地方,这一小块空地上放着一张黯黄色的便利贴,密密麻麻的字挤满了这张黯黄色的便利贴。我逐渐把滞泄(错别字)的眼神从窗外移到这张黯黄色的写满了计划的便利贴上,再看着这一堆一堆的提纲上……

  随着期末考的来临,我的压力如同一团吸了水的海绵,越来越重,我的空间如同一个挤了水的海绵,越来越轻越少。

  在此我不想再赘述这两篇随笔的差别。这样的词,这样的句,这样的情,并不是我教给他的。

  之后他在写作上的进步可谓令人惊叹,而我要做的很简单,只要告诉他哪些词句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

  两个月后,考试之前,我再跟他讲一些考试中的写作要求,他已经能很快的理解并很好的完成了。

  教育,“Education”,这个单词在英文里的本义就是“引导”。先引出,而后方能指导。作文也是如此。

  “要学好作文,首先要学会生活”,而生活是不用学的。

  尤其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生活永远充满了无限的精彩。不用学,也不用教。

  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最终答案,也是我寻求作文教学之法的答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