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对孩子应该多批评还是多鼓励?很多家长都做错了!

2016-06-28 16:00:13父母学堂
不少父母喜欢鼓励孩子,看到孩子多吃了一饭碗,会说:“你真棒!”,做出了一道数学题,会说:“你真聪明!” 另外一些父母会变现得很平淡,孩子考了班级第一,只会说:“你要加油,再接再厉,下次再保持!” 前者从小被父母鼓励大,会喜欢听见别人表扬他。如果遇到过不去的坎,容易越做越烦躁,不愿意做下去。有

  不少父母喜欢鼓励孩子,看到孩子多吃了一饭碗,会说:“你真棒!”,做出了一道数学题,会说:“你真聪明!”

  另外一些父母会变现得很平淡,孩子考了班级第一,只会说:“你要加油,再接再厉,下次再保持!”

  前者从小被父母鼓励大,会喜欢听见别人表扬他。如果遇到过不去的坎,容易越做越烦躁,不愿意做下去。有时会放弃。

  后者从小打压教育下成长的,相对性格和心态会比较有韧性。

  那么,到底打压下的教育好还是鼓励的好?

  很多家长都会怀着一种塑造和改变孩子的心态,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像捏泥人一样,这里敲敲那里打打,长此以往就雕出一个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小孩。

  但他们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具有学习和理解能力的人,而不是一块泥巴。

  怀有这种心态的家长,我们姑且称他为行为主义家长吧!因为他们遵循着“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结论,试图运用正向和负向激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的行为。

  但事实上据我观察,这样的行为主义教育,只适合于年纪很小的婴儿,在他们还没有形成逻辑思维的时候,用惊叫、怒骂和表扬确实能规范他们的行为。

  但,孩子一大,这个办法就不能用了。

  因为他们懂得思考,懂得观察了,他们潜意识里是能分辨得出大人这个行为是基于什么原则,出于什么目的。但他们却不懂得这件事本身到底是好是坏。

  因此他们会盲目地听从大人的指引,受批评和表扬的影响左右,而始终形不成对一件事的基本观念。

  从小被批评大的孩子,会在内心怀疑自我。

  他会想,“不管我做什么,好像总会有地方做得不完美”,从而做事谨小慎微。

  他抗压能力会很强,因为一切挫折和打击都很熟悉,如果他受到的批评太多、谴责太重、太离谱,他甚至会形成一种“我什么事都做不好”的观念,并泛化到成年后的各种情境中。

  从小被表扬大的孩子,内心对自己充满肯定,但这肯定不具有事实基础,是无本之木。

  他会想,“我做什么事都很轻松,做完之后都应该得到奖励。”这时候外在奖励成了他做事的动力,他的盲目乐观也严重低估了自己可能遇到问题的难度。

  如果困难稍微大一点,他会很快放弃,因为他并没有太多面临挫折和打击的经验。换言之,被表扬大的孩子倾向于只做那些能成功、能得到奖励的事,对那些有可能失败、得不到奖励的事不想去碰触。

  这两种教育方式的缺点就在于,都没有教会孩子看清事物的本质,都没能让孩子意识到,做了好事,受益的是他自己,做了错事,吃亏的也是他自己。

  这种基本的是非价值没有确立起来,就使得孩子脱离了外在评价之后没有动力去做任何事,因为他无法把自己和这些事建立起内在的联系,看不到去做事的必要性。

  请采用就事论事的教育

  批评和表扬都是需要的,但最重要的是就事论事。孩子把衣服弄脏了,东西弄丢了,忘带作业了,不要急着批评,而是要让他知道,他的行为是怎样影响到他自己的。

  只有让他明白了,这件事的本质,以及这件事与他切身的关系,才能建立起他为自己努力生活的内在动力,才能让他在未来的人生中,脱离表扬和批评。

  作者:陈诺

  专注教育:亲子,小学、小升初、名校资讯、政策动态、家长必读!

  微信号:一起课堂(yiqiketang)

  家长交流群:551218655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