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
编者按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团队受教育部委托,遴选和界定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即21世纪我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整个研究历时三年多时间,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涉及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共5所高校的96名研究人员。现将研究团队的部分成果整理成相关文章,主要从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国际研究经验的总结梳理、国内现实需求的实证调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启示、核心素养的实践落实等方面展开,与广大读者一起交流和探讨。
文|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明确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开始从国家层面更加深入系统地考虑“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从本质上来讲,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关注“面向未来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这一问题。
虽然“核心素养”的提法相对较新,但其蕴含的思想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及学者们都曾围绕人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问题,进行过深入而全面的讨论。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面对崭新的更富挑战性的国际格局,各国教育改革都无法规避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使他们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逐渐由表层的生产力水平竞争转换为深层的以人才为核心的竞争。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致力于儿童青少年核心素养的提升,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主题,很多国家甚至把培养21世纪核心素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从国际经验来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依靠科学的程序和方法。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并且在学生品格与能力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为此,面对这一时代命题,我们研究团队承担了教育部的这项重大委托课题,遴选和界定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即21世纪我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特点,我们在研究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方面的原则。第一,科学性。研究过程中,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规律,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核心素养指标的遴选与界定,确保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和系统性。第二,时代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遴选要面向未来,反映时代发展需求,体现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第三,民族性。核心素养研究必须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之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以及独具特色的传统教育体系中,都蕴含了诸多对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思考。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特色,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文化特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整个研究历时三年多时间,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涉及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共5所高校的96名研究人员。研制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借鉴自上而下的研究思路,通过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教育政策研究、传统文化分析等,开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第二,基于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采用专家焦点小组访谈、个别化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调查了代表十类社会群体的608名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大中小学校长、学科专家、企业家等人士,形成约351万字的录音转录文本等支撑材料,归纳梳理社会民众对学生在21世纪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的期望和要求,为充分把握现实需求、建构符合国情特点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提供依据。第三,通过专家座谈、意见调研等方式,整合两种研究思路下的研究成果,形成初步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第四,意见征询与效度验证。先后召开20余次研讨会,全方位、多层次听取和吸收各方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课题,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将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现将我们研究团队的部分成果整理成五篇文章,主要从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国际研究经验的总结梳理、国内现实需求的实证调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启示、核心素养的实践落实等方面展开。具体研究成果为:一是《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主要分析核心素养内涵的历史演变与国际共识,分析国际上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并探讨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党的教育方针、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关系;二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分析》,分析核心素养研究的时代背景,归纳国际上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比较各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体系的指标维度与具体内容;三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主要通过焦点小组访谈、个别化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代表十类社会群体的608名有影响力的社会人士,重在揭示不同社会群体对于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为建构符合我国现实需求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提供科学依据;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该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主要阐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建构中的定位,并梳理和分析中华文化中能够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优秀基因;五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该文从课程标准制订、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和考试评价四个方面,阐述基于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的具体途径与策略。通过这五篇文章的总结梳理,期望与广大读者一起交流和探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
声明与致谢
本组文章是在课题组现有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体现的是来自五所高校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智慧,所有成果都是团队努力的结果。限于文章署名长度的要求,最后仅列出了主要执笔人和子课题组负责人。这里,向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以及参与实证调研和意见征询的专家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六期,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内容请识别二维码关注
- 上一篇
真正伤害孩子的爸爸其实是这5种,你家那位中枪了吗?
在一个幼儿园的门口,总会看到一位外籍爸爸准时等着他的孩子。他的海拔很高,在女人堆里总,极为显眼。 “你不工作吗?”旁边的老人总是好奇打听。“工作。”他总是操着不流利的中文应着。 偶尔,他也会看电脑、接电话,但看孩子过来的时候,总是立马关上电脑、挂掉电话,高大的身躯总会蹲下来,等他的孩子跑到怀
- 下一篇
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
每次看到成功人士巡回演讲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毕生经历都献给了我的工作,我都没有时间陪伴我的家人和小孩。 我们重视家族、重视血缘、重视宗亲,但很多时候,又在潜意识里崇尚为了出人头地而六亲不认:不带小孩、不理亲情。不仅不受批判,反而成了成功人士炫耀自己受了多大委屈和牺牲的资本。看看西方,哪怕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