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家教杂说”之九十:《成也“分寸”  败也“分寸”》(系列之一)

2016-06-29 12:00:18父母学堂
标签: 掌握好分寸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分类:家教杂说 《成也“分寸” 败也“分寸”》 ——谈“家庭教育要掌握分寸”之一 一、家庭教育掌握分寸很重要 经过多年观察和思考,我发现,家庭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效果是理想还是不理想,是有因为教育方式方法选择、使用恰当不恰当的问题。 但绝大多数失败的或效果不

  标签: 掌握好分寸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分类:家教杂说

  《成也“分寸” 败也“分寸”》

  ——谈“家庭教育要掌握分寸”之一

  一、家庭教育掌握分寸很重要

  经过多年观察和思考,我发现,家庭教育成功还是失败,效果是理想还是不理想,是有因为教育方式方法选择、使用恰当不恰当的问题。

  但绝大多数失败的或效果不理想的家庭教育,不是具体方式方法没选择对,而是因为家长实施教育时,分寸掌握、尺度把握得不恰当;而成功的、效果理想的家庭教育,不仅采取的具体方式方法是正确无误的,而且分寸掌握、尺度把握得好,恰到好处。

  当年,韩信被刘邦重用是萧何举荐,后被刘邦杀害也是萧何出谋划策。后来人们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于一个人或一件事造成。

  我想,探索家庭教育的“分寸”、“尺度”问题,借用这个成语,改为“成也‘分寸’,败也‘分寸’”,似乎也可以成立。

  面对孩子的培养教育问题,束手无策,根本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方法,这种情况是有,但却是少数。而绝大多数的情况是,家长缺乏分寸感、尺度感,没有这种意识,或缺乏掌握分寸、把握尺度的能力,不知道如何掌握和把握。

  比如,爱孩子,爱到什么程度才是有益的,爱到什么程度就成了“溺爱”?

  帮助孩子,帮到什么程度是有益的,帮到什么程度便成了“帮倒忙”?

  孩子要管束,管到什么程度孩子就会有规矩,管到什么程度孩子就“呆板”了?

  孩子要放手,放到什么程度有利于发展孩子的个性,放到什么程度孩子就会失控?

  批评孩子,批评到什么程度有利于促使孩子改错,批评到什么程度会使孩子丧失信心?

  表扬孩子,表扬到程度能给孩子鼓劲,表扬到什么程度会使孩子骄傲自满?

  对孩子的期望定多高是一种激励,期望定多高会使孩子望而生畏?等等。

  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经常被这类问题所困扰。看来,掌握分寸,对家庭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什么是“分寸”?

  那么,究竟什么是分寸?又如何掌握分寸呢?

  所谓“分寸”,就是说话或做事的适当限度。何谓“适当限度”?这个概念跟“分寸”一样,也是很抽象的,似乎只能意会,不好言传。但做父母的最好还是要弄清楚这个概念,不然的话,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还是很难把握。

  在这里,我讲一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著名的著作《小逻辑》一书中一个寓言故事,帮助大家体会“分寸”和“适当限度”的内涵。

  说从前有一位农夫,赶着他的小毛驴到集市上去采购商品。由于采购的东西太多,农夫心疼小毛驴,就让小毛驴驮了一部分,自己身上也背了一部分。

  回家的路上,农夫赶着小毛驴轻快地走着。常言说,远路无轻载。就是说,即或是再轻的东西,带在身上赶路,时间长了也是负担。走着,走着,农夫感到有点儿累了。便把自己身上背着的东西,转移到小毛驴背上一些。小毛驴照样轻快地走着。

  又走了一段路,农夫又感到吃力了。他又将自己背上的东西,转移到小毛驴背上一些。小毛驴还在走着。

  眼看太阳已经下山,农夫的两条腿感到越发沉重,跟着小毛驴走都有点儿吃力了。为早一点赶到家,农夫又把自己背上的东西转移到小毛驴背上一些。

  不料,这些东西刚往小毛驴身上一放,那小毛驴一下子就趴在了地上,喘着粗气,无论农夫怎么拉,死活拉不起来了。

  这个故事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但含义却相当深刻,富有哲理。

  农夫第一次、第二次往小毛驴背上转移负重,没有把小毛驴给压垮,说明还没有超过承受能力的“限度”;而第三次转移负重,就把小毛驴给压垮,这表明“第三次转移的负重”就是小毛驴承受能力的“极限”。

  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而且发展都有一个“极限”。所谓“极限”,就是最高的限度,不能再超过。一旦超过了,就会走向反面。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超过这个“极限”。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把握好分寸,在极限以内,就会是有益的;超过了极限,就会是有害的。

  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谨慎从事,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把握好分寸,而不能完全由着家长的性子来。

  必须明白,能不能把握好“限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