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称赞孩子的学问,别让不恰当的称赞毁了你的孩子!

2016-07-05 12:01:34父母学堂
过去的中国父母,在情感表达上大多比较含蓄,也不那么轻易的赞美孩子,而现在这个时代,不少人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得越来越喜欢称赞孩子了。称赞自己的,称赞别人的,面对孩子,很多人都不再吝惜美好的言辞,浮夸或者真诚,合适或者不合适,好像不需要怎样去想,夸赞仿佛总是好的。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想和大家

  过去的中国父母,在情感表达上大多比较含蓄,也不那么轻易的赞美孩子,而现在这个时代,不少人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得越来越喜欢称赞孩子了。称赞自己的,称赞别人的,面对孩子,很多人都不再吝惜美好的言辞,浮夸或者真诚,合适或者不合适,好像不需要怎样去想,夸赞仿佛总是好的。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我们所崇尚的「称赞」是怎样对我们的孩子发生影响的。「称赞」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

  称赞是天使的魔法

  称赞是天使的魔法,如果运用得当,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很多父母都不再吝于称赞子女了。但是通常都是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称赞,有没有人试过在孩子表现恶劣的情况下称赞他呢?

  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去参观台湾马英九办公的地方。参观总统府的每一位游客都被编入一个导赏团,由工作人员带领和讲解。除了纪念品商店以外,每一处都不可自由行动。

  那位年幼的孩子在听了一会儿讲解之后,觉得沉闷无聊,但是家长觉得机会难得不想就此放弃。接下来这个孩子开始发脾气,大声嚷叫,甚至试图破环公物。家长见状,先是冷静而温柔地制止了他,然后开始和孩子谈。一方面安慰,表达对他的理解:“知道你不开心,是不是觉得大人讲的都听不懂?”“我要是你,我也一样觉得很闷。”“可是你看,我们难得来一次,妈妈想听完再走,可以吗?”……“你觉得生气的话,试一试深呼吸,看一看天空”……

  他稍一冷静,家长就赞他学会了自我控制;另一方面试图激发他的兴趣,让他在自己带的本子上盖上总统府的纪念章。他们最后都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参观,大人孩子都高高兴兴地出来了,导赏团的其他游客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这是一次成功的转化孩子不当行为的例子。这个孩子通过实践明白了不能时刻只想着自己喜不喜欢,也要考虑同行的大人的需要。同时也在实践中学习了怎样去控制和转化自己由不满到愤怒的情绪。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过程中,称赞所带来的魔力。试想,家长一见到孩子在众人面前失控,就严厉斥责或者自己也崩溃的话,会是什么后果?然而这位家长在面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却不仅做到不生气,反而温柔的安慰,合理的称赞。所以大家不妨也试一试。多运用一下称赞的魔力,说不定它可以将顽劣变为可爱呢。

  至于怎样称赞,美国人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致。曾经有位朋友,到美国去生活,但是英语不好,就参加了当地一些免费英语班。学了一段时间后,他还是听不懂美国老师讲的话,于是就直接告诉老师:“Sorry,I can’t understand you”(不好意思,我听不懂),结果美国老师夸张地表扬他说,“Great, you’re speaking English.”(哇!你在说英语了!)

  在孩子大约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带着他路上遇见一位友人,那位友人毫无来由的称赞起我的孩子来,大意是说他长大了,越来越懂事了。我看着孩子的脸瞬间阳光绽放,心想这称赞的话语真是很有魔力,竞让一个小娃可以如此开心。

  我也常常称赞我的学生,说他们某节课很专心很投入,有时候还奖励一些贴纸和小文具給他们,他们常常因此表现出很快乐的样子。这样的经验多了以后,会容易令我们盲目地相信称赞的力量,也容易一面倒的认为称赞总是对孩子的成长有正面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称赞时都会有正面的回应。

  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被称赞?

  有一天,我见到一个学生的母亲,我说,这孩子最近字写的不错,他母亲也当面表示赞许,这孩子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开心的感觉。事后我才知道,他母亲总是一边称赞他又一边让他重写。“看,你可以写的更好,老师都夸你了”这样的话事实上給他带来的却是困扰。

  还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当面夸一个孩子说,他是天才小画家,或者天才小诗人、天才小钢琴家时,被夸的那个孩子在你要他当众表现一下的时候,他可能也会非常紧张,表现出来的绝不是他最好的状态。

  我们通常认为,赞美一个孩子,理应增强这个孩子的自信。然而,事实上却可能引起紧张,甚至说是退缩。在人前,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大人们就说是孩子们羞于表现。可是也许孩子们心里想的是,你们这么捧我,我绝不能出丑,从而因为担心自己的实际表现与赞美不相匹配而在新的挑战面前畏首畏脚。

  说个真实的事情。有个朋友小的时候,喜欢画画,画的不错,常常有人夸,当面夸。老师曾叫他画个班徽,他父母的朋友就连做个纸扎灯笼都叫他去先画个图样。他总是尽力画 ,也生怕画的不好,但是一番努力之后,交出来的作品总是比平时的水准差很多。

  一次,有个同学说他适合画菩萨,他说,由此知道自己画人的五官不生动,就暗暗努力,倒是后来有了点进步。这个孩子这样受不得夸赞吗?还是不自信?这个结直到最近看多了心理学方面的书才解开, 原来这并不是他独有的心理。为了让下一代更好的成长,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学习要怎样和孩子说话,将有害的称赞辨别出来。

  那么什么是有害的称赞呢?为什么有害?后果是什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arol Dweck和她的团队的研究在西方被持续关注和报道了差不多二十年。他们曾经在纽约的公立学校做过一系列心理实验,研究称赞的话可以怎样地影响孩子们。

  这个著名的案例,也因为Po Bronson(美国著名作家)2007年发表在《New York News and Politics》上的一篇文章《How Not to Talk to Your Kids——The Inverse Power of Praise》而被大众广为熟悉。Po Bronson的书《Nurture Shock: New Thinking About Children》 的第一章也介绍了这个案例。实验揭示了被夸赞天资聪颖的孩子,面对挑战更倾向于退缩。

  Carol Dweck说,“因为要持续表现聪明,就意味着不可冒犯错的风险。”这样一来,回避挑战的态度,常常也令他们失去突破自己的机会。而且一旦失败,就更容易沮丧,很难面对自己,并且会大大地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夸赞孩子的话,就夸赞孩子付出的努力吧。

  如果一个人看重的是努力,会觉得事情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包括成功也是;而如果看重的是天赋,会觉得自己无法掌控,也因此更难面对失败。太相信天赋的人,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我们称赞的目的原本是希望孩子更加努力去实现自己和突破自己。

  不忘初衷 适当称赞

  当我们想要开口称赞的时候,不妨先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称赞孩子们。不就是想他们得到鼓励之后,表现的更加出色吗?而怎样才能更加出色呢?一定要靠努力,有天赋也要努力才能表现出来。

  在今年九月开学的第一个月,香港有一间小学为孩子们开展了一项特别的课程。课程的名字叫《Brainwaves—The Art of Learning》(脑波:学习之术)。希望孩子能够开展brain-based learning(基于大脑的学习过程) ,培育growth mindset(成长型思维)。

  老师们还特意买了一个猪脑,请专业人士给孩子们解剖和讲解,让大家认识大脑是一种肌肉组织,有丰富的神经细胞。孩子们还亲手触摸了那个猪脑,尽管有点儿恶心。老师用了很多形象和有趣的方法使孩子们了解到学习发生的过程,了解人的认知过程。小朋友也认识了什么是神经元,神经细胞是怎样工作的。

  “当我们遇到困难,努力想办法的时候,大脑在发生什么?”年纪最小的小朋友也会回答:“大脑在长大”,“大脑在变聪明”。每个人都要给大脑足够的刺激和挑战,才会变得比过去更加聪明。这让孩子们相信原来善于动脑筋和努力是可以从实质上改变我们的大脑的。老师通过很多配套的活动使小朋友们理解了,大脑是可以改变的。就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一样,大脑经过锻炼,也会表现的更加出色。

  Dweck也曾经开过类似的课程,并证明这对于学生学习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这是从生理上解释人为什么要努力。同时那些总是被称赞先天聪明和只相信天赋的孩子,往往就会低估了努力的重要性。面对挑战的时候,更容易觉得即使努力也难免失败。

  Carol Dweck最近的一项研究是看称赞的长期影响,例如在1-3岁经常受到称赞的孩子,他们7-8岁的时候的表现会否受到影响。Dweck指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面对挑战的时候的热情,都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所以称赞不总是有用和有益的。

  过去,我对是否当着别人的面称赞孩子总是抱着模棱两可的态度,实在是因为我也不能肯定怎样的称赞是好的,也无法确定,诸如“你数学很好”这样的话是否有用。然而心理学家大量的有说服力的实验和实践,很明确地将称赞的魔鬼的一面呈现在大众面前。如果你不想让称赞拖了孩子的后腿,那么开口之前请一定三思,因为“称赞”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

  *更多留学干货、权威专家在线解答,国际课程敬请关注“蓝橡树”微信公众号:blue_oak —> 长按可复制,添加“新新家长”及“蓝橡树”创始人、哈佛本科荣誉毕业生张伟琪(微信号:hizhangweiqi)成为好友,一同畅谈你关心的教育那些事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