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不肯上学,求妈妈扔掉弟弟,真相出乎意料
10岁的小男孩在妈妈生了弟弟之后,就不肯去上学了,还哭着喊着让妈妈扔掉弟弟。家里人认为小男孩是在嫉妒妈妈对弟弟的爱,带他去看了心理医生。但是,心理医生的话让所有人都震惊了,真相出乎意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0岁的小勇上小学三年级了,之前一直挺好的,成绩也很优秀,但是自从家里有了弟弟之后,小勇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经常找各种理由不去上学,整天在家里哭闹着,让妈妈把刚出生不久的弟弟扔掉。
中小学家长都喜欢关注的微信,我们等着您!
搜索微信公众号:名校资讯, mingxiaozixun <--长按复制
家里人认为,小勇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是因为嫉妒弟弟,觉得弟弟抢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关注。妈妈觉得小勇这种心态有问题,于是带小勇去看了心理医生,希望医生能开导开导小勇,让他能够继续去上学。
心理医生在和小勇交流之后,发现:小勇想让妈妈扔掉弟弟,其实并不是因为嫉妒和吃醋,孩子的想法很单纯很简单,他就是觉得妈妈“太辛苦了”。
原来,弟弟出生后,妈妈确实变得特别辛苦,晚上要哄弟弟睡觉,半夜还要经常起来给弟弟喂奶,睡也睡不好。因为太累了,妈妈有时候会发脾气,有时又会唉声叹气的。小勇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心疼妈妈太辛苦,于是就有了“让妈妈把弟弟扔掉”的想法。
听了心理医生的话之后,妈妈才知道自己误解了小勇。
◆◆◆
小勇的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有一天,我在公园里看到一对母子,小朋友手上拿着两个红苹果。
妈妈问:“给一个给妈妈好不好?”
小朋友听了后立即在两个苹果上各咬了一口。
看到这一幕,妈妈生气地对小朋友说:“你怎么这么自私,一点都不懂得分享?”听到妈妈的训斥,小朋友委屈地说:“妈妈,我只是想尝一尝哪个更甜,把最甜的那个给你。”
爸妈们,你曾经这样误解过孩子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想法去衡量孩子的行为,误解了孩子,伤了孩子的心。
孩子单纯善良,有自己的想法。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耐心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别让我们的误解伤害了孩子。
当发现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时,我建议爸妈们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有问题,父母先反省自己
有些时候,孩子的问题,其实正是父母自己的问题。例如上文中的第一个故事,心理医生表示,最需要调整心态的不是小勇,而是小勇的妈妈。因为她的坏情绪,因为她的唉声叹气,让小勇一直生活在“妈妈很辛苦,压力很大”的氛围之下,他过得很压抑,很不快乐,于是产生了“让妈妈扔掉弟弟”的想法。要解决小勇的这个问题,妈妈需要尽快调整自己的状态,平复焦躁的心情,给小勇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
2、保持冷静,用心和孩子沟通
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先别忙着责备、质疑孩子,应该保持冷静,尽量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上,多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而不是以自己主观臆断的想法去评判孩子。然后情绪平和地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最后才去评断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3、多学习教育知识,了解孩子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
父母没有上岗证和合格证,但我们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也应该多学习一些教育知识,了解孩子在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教育,否则只会事倍功半:父母劳心劳力,孩子却依然没有教育好。
- 上一篇
7岁孩子拖延症,都是爸妈的错!这样帮孩子改掉
7岁的瑞瑞是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但是,他就是有个小毛病,做事“拖延症”,要是被家长指出来,还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 比如他刚玩完积木,妈妈让他收拾起来,他则说,“过一会儿我还玩呢!”可是过了一会儿,妈妈发现瑞瑞并没有收拾,于是再次提醒他,瑞瑞争辩说:“我累了,我想休息一下。” 有
- 下一篇
四、五年级是孩子成绩定型的关键期,影响孩子一生
孩子一般在10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们当作大孩子。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一心理,仍把孩子当小孩子看待,这时的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与父母作对。 面对这一时期的孩子,你一定要懂得这些: 1、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