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拒绝孩子or满足孩子,这不仅仅是一道选择题?|亲子学堂

2016-08-15 12:00:51父母学堂
编者按: 无论“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还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成为平凡而幸福的人”,今天,关于家庭教育,我们在不少流传甚广的文章中感悟了其不容忽视的关键价值。不过,对众多家长来说,相比家教理念的更新,如何破解家庭教育的具体困惑和问题同样重要和迫切。“京城教育圈”多位圈友的后台留言便

  

  编者按:

  无论“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还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成为平凡而幸福的人”,今天,关于家庭教育,我们在不少流传甚广的文章中感悟了其不容忽视的关键价值。不过,对众多家长来说,相比家教理念的更新,如何破解家庭教育的具体困惑和问题同样重要和迫切。“京城教育圈”多位圈友的后台留言便是这种需求的真实写照呵。

  如何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孩子脾气太倔强咋办?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策略应该怎样设计?针对圈友们一堆家教问题,“京城教育圈(微信ID:bjeduvision)”近期推出“亲子学堂”栏目,邀请多位家庭教育及心理教育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针对家教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

  欢迎圈友们继续提出您最希望解答的家教困惑(微信公号后台留言或发送编辑个人微信:jcjyq010),我们将陆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问题,请专家为大伙答疑解惑,出谋划策。本期“亲子学堂”将和各位探讨:针对孩子的要求,家长应该如何满足或者拒绝呢?

  满足孩子or拒绝孩子?有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8岁的乐乐和妈妈一起逛商场,看到了一辆超级豪华的赛车:“妈妈,我要!您给我买下吧”。妈妈看了看价钱,冷冷地说:“不买!”乐乐很不开心,又哭又闹。妈妈觉得很没面子,强拉硬拽地把哭泣中的乐乐拖走了。

  6岁的艾艾和奶奶一起逛商场,看到了好朋友乐乐玩的新上市的芭比娃娃,非要买。奶奶从老家来,第一次和孙女逛商场,就觉得别的孩子有,自己家的孙女也必须有,也不顾及家里已经有很多娃娃玩具,又很“爽快”地买下了。

  这样的场景,你碰到过吗?

  一味的拒绝孩子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一味的满足又可能会滋生孩子的任性。

  怎样拒绝孩子更有效? 怎样有的放矢地满足孩子?这是一门需要修炼艺术。

  温柔而坚定的拒绝

  

  一味的拒绝孩子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一味的满足又可能会滋生孩子的任性。

  拒绝孩子不合理要求并不是拒绝孩子,而是用拒绝的方式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同时让孩子学会去处理自己的事情,提高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拒绝孩子不合理要求的时候,要讲清楚拒绝的理由,但依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在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时,有三个重要原则:

  1、分别是立规矩,讲原则;

  2、拒绝的态度,要温柔而坚定

  3、以及不伤人,不伤己,不伤害环境。

  比如说带孩子去商场前,就和孩子定好规则,不能随意的要玩具。当我们拒绝孩子时,拒绝的态度要明确也要温柔,最后最重要的是拒绝要给出充分的理由,不要伤到孩子,拒绝要及时,该拒绝时不拒绝,结果伤到自己,也是不可取的。

  拒绝孩子的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接受情绪,拒绝行为。例如: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是你不可以把杯子摔到地上

  2、 先回应感受,后具体反应。例如:小乌龟死了,你很伤心,那你需要我做些什么呢?

  3、 拒绝的语言简短、精炼。例如:你不可以吃肯德基!

  满足需要适度和恰当

  

  满足的原则有三个:

  1、接受孩子的情感,并不纵容孩子的行为

  2、有节制的满足

  3、满足不了的事情不骗孩子

  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家长可以:

  1、有技巧的满足:更大限度的激发孩子内部动力

  2、满足不用孩子的“乖”来获取

  3、学会延迟满足,培养孩子自控力

  20世纪70年代,在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的组织下,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实验人员给4岁的孩子一颗好吃的软糖,并告诉孩子可以吃糖。但是如果马上吃掉的话,那么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的话,就能吃到两颗。然后,实验人员离开。20年后,做追踪调查,发现当年“能够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也就是“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更出色。

  这就是在心理学中大名鼎鼎的“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可以有更好的自控能力。能够有更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些家长在教养过程中,刻意的去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却忽视了“延迟满足”的内在逻辑,反而对孩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正确的延迟满足,家长可以这样做:对可以满足的事,延迟的同时告诉孩子原因。

  这样,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是被妈妈理解的,知道妈妈在为了满足自己而忙碌,整个等待过程中妈妈都和自己在一起……虽然孩子可能会因为不耐烦而哭闹几声,但他会渐渐明白,等待是有原因的,他需要等待。

  面对孩子的要求,到底是该拒绝还是该满足,这道题,家长们会做了吗?

  作者| 于建平老师, 知子花家庭教育机构高级讲师。清华大学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讲师。

  刘一凡老师,知子花家庭教育机构高级讲师。北京林业大学临床心理学咨询与治疗方向研究生。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心理学讲师。

  图文来源|“知子花家庭教育(微信ID:Lifetree-edu)” 公号,“京城教育圈(微信ID:bjeduvision)”获授权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