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玲:父母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
三川玲: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特聘专家,微信公众号“童书出版妈妈”
每个人身上都有先天基因和家庭、社区、学校、社会的联合作用。如今“父母胜过老师”“做不好父母会耽误孩子一辈子”等言论甚嚣尘上。其实,父母的作用是有限的。
无法选择的原生家庭,提供了人成长所需的很多营养,却并非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决定性因素。
就像一位酒鬼爸爸养育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子成了酒鬼,他会说:“有什么办法,我有这样的一个老爸!”而另一个儿子则好学上进成就斐然,他也会这样说:“有什么办法,我有这样的一个老爸!”
同样的家庭,提供同样的成长环境,但孩子对环境的吸收却是不同的。决定孩子对成长环境吸收程度的,是孩子自己,而不是父母,所以同样的家庭也会养出不一样的孩子。
也就是说,无论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无论身处于什么样的学校,无论成长于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都需要对自己负责。换句话说,当环境无可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选择。
在所有可以做的选择中,最能影响命运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朋友,选择吸收什么样的信息。后者呈现的方式主要是阅读。
我女儿小丸子很爱上学,每天上学都哼着歌去,还经常嫌暑假太长,急着要回去上学。学校最吸引她的是“六个课间和三个好朋友”。她爱看的书、爱听的音乐、爱穿的衣服,都跟那个三个朋友的好恶息息相关。她的老师一直在微信上发布通知和布置作业,我故意“忘记”提醒她去看(因为我认为这是她的事儿),她因此没有少挨老师批评。最后是她的好朋友很严肃地专门跟她谈话(在一起上厕所的时候):“小丸子啊,你得对自己负责任,你妈妈太忙不能提醒你,你得自己记得去看微信,别再被批评了。”
听了好朋友这番语重心长的提醒之后,小丸子再也没有错过老师的微信。
从小到大,我们每个阶段都会随着自己的变化选择志趣相投的人作为朋友。那些价值观和思想乃至生活方式相对一致的朋友,会最终留在你的生活里。这些朋友,不仅会影响你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穿什么衣服,还会影响你去哪里旅行,学习什么知识,甚至会影响你做什么工作,度过什么样的人生。
也只有这些朋友,会在你真正需要的时候毫无保留地帮助你,在你需要鞭策的时候直言批评你,在你做出重大选择的时候给你真正的建议。他们作为精神的依靠,作用要远远大于你的父母。
除了朋友,另一种重要选择是阅读和思考。孩子的判断力来自阅读,来自独立的思考。阅读最迷人之处,在于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颗聪明的大脑对话,从而形成自己内心的力量。
所以,我们选择了什么,什么就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父母的影响只是我们选择当中的一部分,学校也是、社会也是。所以,请承认父母的作用是有限的吧。
父母承认自己的作用有限,就不必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买单,不必为买不起学区房而自责,不必骂老公是“窝囊废”从而破坏家庭关系和家庭幸福,不必为孩子的未来过分焦虑和担心,也不必为我们没有做更强大、更完美的父母而内疚。
美国心理学专家哈里斯搜罗各种数据和研究,在《教育的迷思》中证明,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起到那么大的作用,也没有起到那么大的危害,父母们完全可以过得轻松一些。
承认父母的作用有限,更大的好处在于我们不会自以为是地代替孩子去做决定,代替孩子去做人生选择。而且,我们还要做好心理准备,当孩子足够成熟、能力足够强大时候,他们可能会忘记来问我们的意见,或者根本不需要我们的意见。那不是他们不孝顺,也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真正强大起来了。
《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29日第9版
- 上一篇
家长必须警惕孩子破坏行为的原因,看完冷汗直冒。
有些行为表面看是破坏行为,实际上:并不是。如有些儿童好奇心强,好琢磨,把收音机拧坏了,这不能算破坏行为。而当他们有意把足球踢向玻璃窗,用弹弓打灯泡时,才能算破坏行为。形成原因各异。 (1)受到不公平处罚时的报复心理。他们不能或不敢公开反抗,只好采取破坏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2)经常受批评
- 下一篇
几招应付耍赖的孩子,第一条就帮家长解决了难题。
我儿子4岁半,有时会为了没有答应给他买好吃的或好玩的,就撒泼哭闹。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桐桐妈妈(上海) 碰到孩子耍赖的情况,作为父母需要冷静、理智,不能感情用事,盲目地、无休止满足他的要求,也不能对他的要求置若罔闻。父母不妨试试下面几个方法: 转移注意力。当孩子耍赖时,你可以带他迅
相关文章
- 教育部长怀进鹏: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的重要工具箱作用
- 【对标对表 先思先行】西安交通大学 锁志海:发挥底座支撑作用 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生态
- 发挥示范共建作用 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普及
- 教育部:重视发挥教育云平台的重要作用,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 【心理辅导】女孩高考分数不理想遭父母责怪而离家出走心理建设
- 【心理辅导】高考在即:父母的付出让高考“很可怕”?心理建设
- 【心理辅导】高考后网友齐晒父母第一反应几家欢乐几家愁心理建设
- 【心理辅导】孩子坦然父母紧张高考焦虑症缠上考生家长心理建设
- 【心理辅导】父母压力高于考生高考生家长也要心理解压心理建设
- 【心理辅导】校园留守孩子渴望父母关爱心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