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什么不能是快乐的呢?
针对钱文忠教授的一篇博文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继续公开讨论。再次申明:真理不辨不明,我相信钱文忠兄会欢迎这种公开的讨论。我不是来参加辩论赛的,只是一种心平气和的讨论。因为很多教育方法本身难以说是对还是说错,只是要看在具体情况下是否适合,以及在某种情况下“度”把握的是否合适。所以讨论的结果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在具体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做,以及如何把握度。为避免我断章取义,敬请细细阅读钱兄原文。
我们主要讨论家庭教育。
讨论话题三、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
原文: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在座的我们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小时候也有那么多作业,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饭,有时候还被老师揍两下......但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当你意识到学习是快乐的时候,这位学生就很可能将来要成为俞校长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绝大多数人是不得不学,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学......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
让我一一分析钱兄的几个论断:
(1)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不知道钱兄这个回忆是否也是虚幻的。对大多数人来说,童年的确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无忧无虑,也有很多烦恼,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有快乐的,很多人是很快乐的。
(2)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这个论断不知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感到快乐,难道是那么难吗?参考一下:“家庭教育中该谁说了算”续篇——一个精彩小故事的点评
那么文中的嘟嘟就有很可能成为大师级的人物了。我孩子的学习也大多是快乐的啊。其实大多数人至少有时候会感受到快乐。如果学习有进步,解决了难题,写了篇好作文,大多数人会有成就感,会快乐,我觉得是很自然的事啊!我倒是奇怪为什么总有人说学习、科研是件辛苦、枯燥的事?从我自身的体验来看都是可以有乐趣,都可以是快乐的。正如我上述博文中说到的:很奇怪为什么总有家长这么说,如果家长都把上学当成苦差事,孩子又怎么会喜欢?
(3)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
在这里,虽然鄙人算是理科高材生,也经过十几年顶级科研工作的磨练,所以还注重推理的严谨,但是恕我见识浅陋,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对孩子让步,让孩子快乐些,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以后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很可怕呢?我们的未来怎么会很可怕啊。美国、芬兰的教育是注重孩子的兴趣和快乐的,我看这些国家还是很强盛的啊。我倒是窃以为:如果每个孩子都像钱兄一样,童年一点儿不快乐,那倒是很可怕的。因为进入工作以后,面临生存的压力,大多数人似乎更不容易比童年时快乐,所以,一个人如果一生都不那么快乐,这不是很可怕吗?大多数人都不那么快乐,这个国家不就是很可怕吗?
(4)但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
如果说教育不仅仅是快乐的,这个我是赞成的。因为一个人最好要考上大学,在高考制度不会改变的的前提下,为了有个好成绩,不能不付出艰辛、努力,有时确实会煎熬,这是个痛并快乐的事。但是,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在小学阶段没必要太多去考虑学习的成绩,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此时就为了应试,那无异于拔苗助长。我个人认为,在初中之前,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是正确的。第二,现实情况是,如果孩子还在小学,只要将来能考上高中,大部分都能上大学。我个人认为,在能考上大学的前提下,重视孩子的快乐,兴趣,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是很合乎实际的一个选择。其实,也许在找工作的敲门砖上,名校是有用的,但最终还是素质的比拼。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进道若退:当中学的孩子不是那么急功近利地应试,家长不那么追求成绩,孩子压力小了,学习兴趣增多了,反而可能取得好成绩!
我们不欢迎的是哪种不快乐?
钱兄提出教育不仅仅是快乐的,如果说这些“不快乐”来自于学习的艰辛和压力,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不快乐来自于打、骂,或者当众羞辱,自尊心被伤害,那我觉得这种“不快乐”是很不好的。
讨论话题四:为什么不能对孩子让步?
1、“不对孩子让步”,这句话在某些情况下是正确的。比如孩子不想学习、爱撒谎,一般说来这是不能纵容的。但是如何去“不让步”,大有讲究。采用钱兄所说的:惩戒、打骂的方法管用吗?
的确,这两个方法某些情况下有用,有时会立竿见影,但很多数时候效果不那么好,而且副作用很大。如果管用,那么家长就简单了,什么问题一来,就祭出这两个法宝就行了。从我接触的案例来看,这个方法往往弊大于利,或者时间一长就没有效果。一个朋友告诉我,爸爸经常打他,到后来他觉得自己可能要挨揍,就主动脱下裤子让爸爸打。
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有效呢?以撒谎为例,参考博文:如何看待孩子说谎话,问题根源其实大多在于大人身上,你去打骂孩子,不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吗?再以写作业为例,孩子不爱写作业是有多种原因,要找到、理解其原因,针对性去解决,打骂经常适得其反。参考:学做自己孩子的心理咨询师(之一)-----理解孩子,从孩子学会专心写作业谈起。
2、“不对孩子让步”,有时是错误的。因为孩子的想法、做法虽然与父母不同,但不见得是错误的。
(1)钱兄的例子
钱兄是个说实话的人,从与儿子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有一次,我教训孩子,我父亲在旁边就有些不愉快。我儿子说:“爸爸,你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我说:“因为你错了。”他说:“错了也不能用这样的口气跟我说话。”......
钱兄说:这件事就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在今天已经全然崩塌,我们正面临着根本的冲突......
(2)父子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的一定是错的吗?
其实这件事没有那么钱兄说的那么玄乎,好像关乎着民族的命运一样。其实倒塌的只是父权的权威。当父子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冒昧地揣度一下:钱兄是否认为“一般来讲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呢?
其实谁能知道自己所坚持的一定正确呢?连毛主席都不可以。钱兄在以这种口气教训孩子错了的时候,本身可能就是错的,而他自己却不自知。儿子的观点我倒以为非常好。一件事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即使父亲从这个角度说是对的,也不能否认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看也是对的啊。
(3)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犯错”的标签
既然父亲的想法不见得是正确的,而“孩子的想法与自己不相符合”不见得是错的,那为什么不放下你父亲的威严,俯下身子,听听孩子的意见呢?这里其实不存在要不要让步的问题,尊重、理解、接纳孩子的想法本来就是孩子应得到的权利,凭什么要剥夺这个权利呢?就因为是父亲吗?还是认为父亲在所有问题都比孩子高明。
有的父母凡事爱给孩子贴上“犯错误”的标签,其实这些所谓的错误可能根本不算什么,如果义正词严地要求父母”不要对孩子这样的错误让步“,不亦滑稽可笑乎!参见我的博文:孩子犯了错怎么办。
(4)我提倡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这看似是一种让钱兄无法忍受的让步。
孩子虽然还是孩子,但是他也是有权利得到尊重、理解和接纳的,对孩子让步,其实是把孩子应得的权利还给他。我一直提倡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参考无条件积极关注,象神奇的魔术一样改变孩子的性格。看起来这是一种钱兄无可忍受的让步,但是,这种所谓的让步,会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学会为自己负责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不也很好吗?
(5)为了心理健康、幸福,哪种方法更好?
钱兄是重视心理健康的,他说: 我现在只希望孩子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孩子考不考国内的大学我无所谓,我只希望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好好过完这样一辈子。我举双手表示赞成,我的观点完全相同。参考我的育儿目标。
但是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呢?对孩子不让步,其实质就是认为父母的想法是对的,是应该坚持的;为了孩子好,应该用大人的想法来管教。这种教育思想当然也有其优点,但是如果做得过头了,他判断事情的标准可能是“是否会得到父母的肯定”,而可能不会从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兴趣出发,而且被迫从“自己的董事长”变成打工者,变成为了父母而活着,这是一个压抑的自我,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且,随着孩子青春期的来临,自我意识的觉醒,父子之间必然容易出现矛盾冲突,钱兄也就会常常感受到“传统教育的崩塌”。
(6)现实的情况下最需要提倡的是什么?
由于普遍认识到娇生惯养的危害,中国家庭教育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家长对孩子限制太多、干预太多,而不是限制太少,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提倡学会尊重、理解、接纳孩子,学会给孩子让步,更加必要。
作者介绍
维尼老师(胡春光),畅销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作者,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现居青岛。
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二十余年,目前专注于家庭教育心理领域的研究,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有效案例。所著《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心理学功底深厚,接地气,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的欢迎,位列当当2014亲子家教类新书排行榜第一名,2015当当亲子家教好书榜第五名。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当当,淘宝,京东,亚马逊有售
长期咨询及学校等讲座邀请,请联系QQ:435445642 (加好友时请注明来意)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维尼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任何商业机构、媒体(含自媒体)、网络等平台在转发时请联系我们的公众订阅号“心理咨询师维尼”(weini435445642),)没有取得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 上一篇
【育儿课堂】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6句话!
微妈说: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 第一句: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
- 下一篇
看看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吗?家长看完第一条就谎了。
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有以下几条: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为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