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怎么办?孩子缺乏主动性,根本原因是父母管得太多了!
一直以来,父母都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孩子的身上都有着大量的父母的印记。
但是在网络上,可以发现有些人对“父母”这一社会角色持相反的观点:
他们认为把孩子所有的缺点和问题都归因于父母是不正确的,孩子自己有手有脚,为什么都赖父母?
首先,这种观点有正确的一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虽然有很大的影响,但其他因素也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同伴群体、学校环境、教师等等,凡是跟孩子有所接触的,都或多或少地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但其也有错误的一面,孩子出生于父母,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孩子不仅长得像父母,而且气质也很有可能遗传了父母中的某一位。
例如易怒易躁或是安静沉稳等等,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发展有先见之明。
如果观察到孩子有可能形成不好的性格特征,就应该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根据他们的气质特点量身定制一套合理的教养方式。
从这一点来说,父母必须负首要责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性格特征、自我概念、价值观、态度、性别化、社会化等各方面都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是孩子发展的引路人,有时候也可以成为决定者。
在很多新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支持是孩子成功的重要保障,相反,父母一意孤行则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在有些家庭中,父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他们为孩子铺路,却从不命令他们该走哪条路。
因为他们知道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或是因为自己的人生就是被父母操控的人生,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
有些家庭中的父母则成为了决定者,从孩子出生开始,他们就给孩子制定各种规则,下达各种命令,如果孩子不服从,轻则责骂、训斥,重则鞭打,甚至打得伤痕累累。
这样的父母往往能够决定孩子的人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大概率会成为一个没有自主性、没有勇气去拼搏的人。
因此,家长管得太多,是孩子主动性缺乏的根本原因。
这一点论述,基于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也基于无数生活中现实的例子。
观察那些敢拼敢闯,敢于表达感情,敢于表达诉求的人,我们发现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家庭环境。
有可能不是很和睦幸福,但却真的很宽松,这样的家庭环境有利于让孩子发展其自主性。
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什么是自己能够做的,什么又是做不到的,由此对自己的能力形成了清晰的认识。
又由于孩子被鼓励去亲自体验各种活动,因此他们形成了探索的欲望,长大以后也更加愿意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从而发挥其创造性。
观察那些依赖性强、胆怯退缩的人,可以发现他们的家庭中充满了决定的力量,并且由父母一手掌控。
这里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是不允许他们去做,另一种是不敢他们去做。
前者是专制型的家长,他们只按照自己的观点教育孩子,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因此孩子的很多要求他们都会拒绝,因此自主性自然就无从发展。
后者是溺爱型的家长,他们怕孩子受到伤害,怕他们出意外,因此也不希望他们进行这样那样的活动,希望他们永远是个小孩,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
但无论是专制型还是溺爱型,家长都是管得太多,扮演着决定者的角色。
他们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因此孩子必然会缺乏主动性,须知主动性是自己在无数次的主动地做决策的过程中形成的。
对于家长来说,必须要明白的一点就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他是你们爱的结晶,但他所处的时代必然与你们的观念格格不入。
家长的旧的观念只适用于和他们同时代出生的孩子,却不适用于现在和以后出生的孩子。与时俱进,将自己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才能保证孩子拥有健全的心智,才能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对于那些控制欲极强的父母来说,离开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说不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几年后你会发现,没有你们的管教,孩子说不定更加优秀。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Individual Psychology》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