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

【读书】翻转,是最佳选择吗?

2015-09-13 13:44:49中学教育
2014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是教育领域中比较热的词语。故而拿到这本书之前,怀着一种期待:希望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一些成功的国外的课例,不成想这本书其实是在讲“理念”的。 两位作者从对美国的教育现状的分析入手,揭示他们认为美国现存的公立教育的种种弊病,如“工厂式”教育,扼杀学生的个性,反民主

  

  2014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是教育领域中比较热的词语。故而拿到这本书之前,怀着一种期待:希望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一些成功的国外的课例,不成想这本书其实是在讲“理念”的。

  两位作者从对美国的教育现状的分析入手,揭示他们认为美国现存的公立教育的种种弊病,如“工厂式”教育,扼杀学生的个性,反民主,分科太细等问题。并依据自己的设想提出了各种的设想,他们认为现在的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应该放弃学校那种记诵为主的学习方法,放弃传统(从他们角度上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放开束缚在学生身心上的桎梏,让孩子们可以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整个社会,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发展能力。

  他们的想法确实如他们所说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然而,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理想呢?这个理想背后到底是什么呢?

  这恐怕要从美国的教育行为的出现说起了。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教师这个职业在美国出现比较晚,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大多是雇佣关系。也就是说,美国的教育是依附在经济关系上的。这样一来,教师所教的必然是雇主想要知道的知识,这也就会形成一种实用的倾向。在美国早期教育史中,大规模的学校并没有形成,而真正促进美国学校发展的是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工业化需要大量的知识工人,而且工业化的发展所聚集的财富,可以维持学校教育的正常发展,因此杜威才会强调,学生在学校应该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工作。在工业化的情况下,人们并没有觉得不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美国人逐步发现,工业化的指标很容易打达到,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并不能满足于日常生活后,人们开始重思考学习的意义和工业化生产给人们带来的弊端。所以,当看到美国人大喊摧毁公立学校时,大家不必感到意外,因为这是这片大陆上一直延续着的“彼此不信任”的传统。

  有时看TED演讲,来自美国的演讲者,大讲特讲,让孩子们自由学习,甚至举例某某学校,教师不教,孩子们也能自组织得挺好。而另一个来自贫困国家的人,却会讲,孩子们缺乏统一的入学设施和学习条件。如果用前者的理念,看后者的情况,未免会有些冲突之处——前者所追求的样式不正是后者所要逃离的吗?由此,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不同国家之间教学条件的差异性,而且也可以看到教学本身的复杂性。

  教学这一行为,本身是人类独有的互动性行为。如果没有这种互动,人类的知识与认识就无法传递给下一代。如何传递才是最恰当的呢?很不幸,这问题没有准确答案。只是有一个不断相对平衡的答案——寻找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处在变动中的,这就意味着每一代人都要根据自己所处时代进行相应地调整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两位作者在书中以瑟谷中学为例,提出要构建“理想的学校”,这种说法未免让人觉得他们略有“基线转移”的问题,要知道能够满足瑟谷中学样式的学校,所要消耗的金钱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对于这种消耗,即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无法在公立教育方面做到让学生”自由成长“,则更别提一般的国家了。所以,两位作者的目光集中在了私立学校上,而这种提供服务性质的私立学校,无疑可以满足两位作者所设想的各项内容。

  其实,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进行各种形式教育的尝试,每一种尝试都会有一种理想模式,然而最大问题在于理想的模式很难在现实中生存下去。因为”理想状态“并不存在与现实当中。当人们开启大脑中的理想模式时,人们总是往好的结果上去想,而忽略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和不良方向。例如,在主张让学生自由学习时,人们总会想可以在好的方面实现学生的能力成长,而往往忽视自由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能学会一些恶习,而这些恶习无疑是不再”理想者“计划之内的。

  现实中的学习过程无疑是复杂,它既不以学校的教育内容为旨归,也不以每一个人的需要为旨归,因为人类要肩负这继往开来的重任,只凭着自上而下的代代相传,无疑是不够的,而仅凭着一代代学生自下而上的摸索也是不够的。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那个切合的点,人类依然在不停地探索着,或者说依然在”理想和现实“的跷跷板上徘徊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