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霞:向着那明亮与温暖
《重建师生关系》自序
向着那明亮与温暖
史金霞
1
一个教师是否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首先取决于他的学生观,如果,在教师的头脑里,学生只是一个数字代码的话,他无论如何教育不出真正的人。
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序言中曾说:“教育的水是甚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记得2004年带高一时,有个名叫牙亚萌的女孩子,她有一双弯弯的小眯眯眼睛和一颗敏感脆弱的心灵,那时,班主任常抱怨她多么难缠不讲理,甚至连她家人也头痛。可她是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从小到大我从来都是将“战争”的痛苦埋在心里,从不向任何人诉说。意外的是,语文老师竟主动找我谈话。坐在办公室里,开始我是那么拘谨。要知道,这是第一次有老师主动找我谈话。在谈话中,我发现她对我那篇七八页的随笔记得是那么详细,分析得是那么透彻,连其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她都能提起来,告诉我那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所表达出的感情。我很受感动,在这里,第一次有人愿意读我,愿意帮助我,而且是这么好的一个老师。
上了高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心灵被净化了,可以说这是史老师的功劳。因为她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要爱国、要爱家,要爱所有人,要宽容、要奋斗、要为自己负责。我喜欢一个人是需要理由的,因为她和善,她美丽,她愿意为每个人付出,她有一种气度,一种常人难以达到的气度……
就像孩子所写的那样,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成年人往往只根据孩子的表象就轻率定义、粗暴批评,却不去了解孩子的处境,走进孩子的心灵。
孩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了。一个个孩子,眼睛面庞中,举止神情里,透露出的都是青春、单纯、活泼、生命、激情和爱……
2007年9月22日,用半课时结束了《劝学》,半课时让学生小组聚合,合议明天的诗歌朗诵会的流程细节,教室里热闹如海,我安静地坐在一边看着他们,心里都是喜悦和温暖。
而一个女生却悄悄地走过来,问我,老师,你今天不开心吗?我说没有啊,怎么了?她说,我看你一开始让我们读课文起头的时候,声音有点不振……心里好暖好暖,我笑着看她,拍拍她的手,说,没有,我很开心,只是这两天有点累了。于是她释然的样子舒了口气,跑回了人群里。
我不说出她的名字,因为我知道,她悄悄地过来,悄悄地问,她不想让别人知道。
2010年11月,一个孩子在随笔里倾诉了自己的苦闷之后补充说:“老师你不用管这篇文章,就当做是被抑制了许久难得的发泄和任性好了,我很快就会变好的。”这种小心翼翼的表达,多么令人心疼!孩子们是被成年人无视成了习惯,被批评怕了啊,于是,我给她写道:“不用这么小心,你尽可以尽情尽性地抒写,我都能理解,我都愿意倾听,只要你愿意信任我。”
不要抱怨孩子,简单化、概念化,除了会进一步抑制和打击孩子,使双方更加隔膜、沮丧之外,不会解决任何问题。要倾听他们,把孩子当做孩子,当做丰富完整的人来看待,与之沟通交流,捧出一颗心来,去以心发现心,以火点燃火。
2
2012年3月12日,网上有一张母亲向女儿下跪的图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第一时间就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了,可是,没有评论,也没有转发。
因为,我对此事件的很多内容不能确定。到底是为什么呢,所谓“为求女儿好好读书”,也只是一种猜测。我第一个猜测,可能是妈妈想以此方法阻止女儿恋爱。当天,网友们说事发深圳,第二天又有证实事发地却是台湾。
在未核实基本信息之前,就开始大肆转发、大加评论,这确实是网络时代(尤其是微博时代)非常显著的一个毛病,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冷静地质疑思考,这本身就是思考力不足的一个表现,不尊重基本事实,全凭冲动判定,喜欢占据各种制高点,抢先机,思维处于幼稚园阶段,妄信盲评,不负责任。其实有时候,慢一点,才能够更快些,迟一点,才能够更准确。
而一见此图,不假思索,立即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感叹中国的家庭教育,这本身也很有意思。这确实说明:图中事件,确实是我们太常见的一种图景了,常见到你不得不信以为真!两岸一家,血浓于水,此种情景发生在台湾,细想来也不为怪。
孩子是谁的?孩子成长中的那些经历,应该如何度过?身为父母的中国人中,有多少人能够清醒理智地面对?作为父母,面对学生时代恋爱的孩子,你会不会阻止,会怎么阻止?面对读书成绩欠佳的孩子,你会不会焦虑,会怎么处理?面对打算辞职的孩子,你会不会忧心忡忡,反复告诫?面对准备离婚的孩子,你会不会以死相逼,迫其就范?
太多的父母,是无私的而又是极端自私的,一方面,是为子女谋划深远的人,而一方面,又是始终长不大的人。我们必须承认,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就是这么一路被带出来的,承认它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变成它,而是改变它。承认我们生在其中,我们就要用热爱、用智慧、用勇敢,努力让它变得更好一点,而不是相反。
为人父母,先学会爱,学会尊重和理解,保持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历史感,不要忘记自己曾有过的爱与痛,不要走向自己的反面。而帮助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转变其观念,改变其行动,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2010年9月26日,我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她告诉我,夫妻二人因为对孩子周末在家的表现异常不满而对孩子大发雷霆,连他的作业都撕了,可是孩子虽然嘴上不再说什么,明显还是很反感。她说:“孩子最信任你了,请你跟他谈谈,他怎么能这样呢?”
这是我组织的一个亲情采访活动,让孩子和父母各填写一份问卷,互相采访交流,增进彼此了解。可这一家父母,却对孩子的答卷大发雷霆。根据经验,我就知道是父母过敏了,孩子心里一定很委屈。上完课后,跟这个名叫张心耀的男孩子一交流,果然如此,他说自己原本是跟父母开玩笑,搞笑一下,没想到会惹那么大麻烦。我一边告诉孩子要体谅父母,沟通注意方式,另一方面,跟家长连发了几条家校通:
走进孩子的心灵要慢慢来,而且,父母不妨倒一下带,回放一下自己青春期时的生活情景,回想一下自己的心灵成长史,人同此心,也许就不难理解孩子了。在某种程度上,孩子理解父母确实有些难度的,因为他们毕竟没有我们的生活体验,即使设身处地也难免隔岸观火。
给他机会了解你们,也给自己机会去走进他的心灵。建议你们今后,火气上来时忍住不说话,暂时回避,至少等半小时以后再交流,可能效果会好些。最好是过一天以后,给双方一个缓冲反省的时间,父母的成熟、冷静、克制、尊重,也同样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有时候,孩子其实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不是在批评你们,也是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在说,呵呵。我们一起努力吧!
“是啊!有时火气上来就什么都忘记了,过后常常心生懊悔。看来理解孩子首先要冷静。感谢你这么用心地关心孩子!这是孩子的福音!确实如此。谨记!以后尽量克制,与孩子平等沟通。希望能经常得到您的指点!”
看到家长的回信,欣慰之情油然而生。
3
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语文老师,我享受我的工作,与学生一起度过他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三年,跟他们一起成长,这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
其实,在教书的过程中,如果潜心去做教育,你会发现,这绝不是一个单项输出的过程,而是教学相长的。教师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其实学生也一样会促进教师的成长。精神、心灵、思想和学识与能力方面,莫不如是。
2007年10月18日,批学生的随笔,一个叫刘晓洁的女孩子这样写道:
史老师,我会把我的心事写在随笔本里,是因为我相信你,你相不相信我呢?如果相信,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你是不是不开心呢?
我并不是想窥视你的隐私,只是我觉得,你这段时间来似乎都不开心,你进教室时,脸上的神色总是很凝重,即使是笑,也带着几分落寂,是不是离开了家太久了,有些想家了?前一段时间是中秋,每逢佳节倍思亲,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受呢?在这边,你不能与家人团聚,朋友也不是很多,是否备感孤独?所以你才会在中秋把钥匙给丢了?你可以把你的心事告诉我吗?虽然我不太会安慰人,但至少可以分担你的一部分苦闷,这样你会轻松一些吧。还有,这些天你是不是有些睡眠不足?都有黑眼圈了。前些天,没近距离观察过你,昨天上公开课时,你几乎就在我眼前,我才发现。别太累了,睡眠不足会让人很快变老耶。
你在周末会做什么咧?和筱寒一起吗?我以后可能上午就会到学校来。如果筱寒没人陪,可以让她来找我。……
教育为了什么?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根本只能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我们的语文教育的目的,还有整个教育的目的,包括现代化的目的也一样,就是使人变得更美好。”
有个孩子叫李帅。
她曾经多次在随笔里表达过自己的困惑和疑虑,自己想做教师,想做一个像她的语文老师这样的教师,但是又看到其他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逐渐蜕变的过程,她很疑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坚持操守,会不会也为只应试而教书。
现在,在我看来,教师不仅是一份工作,一个饭碗。关键是‘有良知’三个字,感觉要做一个好教师简直太艺术、太高妙了。有些类似美国的联邦政府,民主与法治完美统一,保证民主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愿意跟着你走,不因为你的民主而视你为无物,还要有绝对强大的自身力量来抵制外界因素。
我不再想做教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怕误人子弟。万一我被逼无奈(我很容易妥协投降的)间接成了帮凶,连不说一些话的权力都没有了,那不是亲手把孩子们往火坑里送吗?会戕害多少圣洁的灵魂,看着他们被扭曲成和我一样扭曲。谎言和怯懦会不会就是我的一生?
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要忍受很多的不解甚至不屑的眼光,被人戴上‘反动’、‘让孩子不务正业’的帽子,(我知道痛并快乐)但我真的不认为我有您这么强大,可以坚持做个有良知的教师。我想,在这样的世界上,我能够独善其身就很不错了。
这些文字,是她在2009年读高二时困惑于自己要不要做一个教师时写在随笔上的,我当时随手打下,发在了网上。
但是,最后,2010年高考,她还是选择了教师,现在陕西师范大学读大二。
2012年元旦,她寄给我一张印有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全景的明信片,这样写道:
我在想,如果,我以后也有学生能像我想您一样想我,那我就满足了;如果,我也能像您影响我一样影响他们,那我就完满了!
哈,梁思成先生设计的图书馆啊!只能寄张图给爱书的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笑口常开!《不拘一格教语文》大卖!!!
落款,是一个“帅”字。
2011年2月27日子夜0:02:59,一个就读于徐州师范大学的孩子,刘凯,给我QQ留言:
老师,好久没联系了。还好吧。我知道这会儿你应该不在,但我希望你打开QQ后能看到。
今天我知道蒋逸飞有女朋友了!我感到特别兴奋!我现在都睡不着了……我第一个想到告诉的是你。因为我现在的同学不知道我和他是什么关系,更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我也不想说给长辈听,他们大多不会觉得这是令人高兴的事,大多会说这不好……但老师您能分享我的快乐。孙飞和李同早有了女友,那时我也没那么兴奋。可能觉得蒋是我们中对感情最迟钝的,所以更高兴吧!孙飞他们都特高兴!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真的长大了。我其实不十分明白为什么我会如此开心……呵呵,老师,希望不会打扰你。希望你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第二天早上,8:47:45,我打开QQ,看到这留言,心中确实充满快乐。
我说:“我也很高兴,祝福你们!”
4
时代发展到今天,有许多关系,都需要重建,比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校与教师的关系等,无视各种变量而循以思维定势去思考行动,不但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也会伤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人。
现今,标准化的考试方式,激烈的考场角逐,教育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们无法不受其影响。然而,我们都知道,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应试训练会毁掉教育的,如果你所不满的那些东西,制度或者观念,是一架绞肉机的话,那么,要有越来越多的老师、父母和孩子,勇敢决绝地与这个绞肉机分离,而不是冲上去拥抱绞肉机,然后还抱怨这绞肉机的残酷无情。当越来越多的人,拒绝加入绞肉机,那么它就不会成为具有无穷的吞噬生命、热情、美好、梦想动力的永动机了。每个痛恨绞肉机的人,不妨扪心自问:你努力了吗?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卑微渺小的,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想、可以说,在沉默的时代,做个并不沉默的人,有许多的方式,像很多人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做我们能做的,做我们愿意做的。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面对现实,让我们以热爱和智慧,以责任和勇毅,重建师生关系,教书育人,关心学生发展、关爱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精神;面对社会,让我们以家庭教育为基点,以学校教育为基地,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更新师生关系,和学生一起漫步在教育的林荫道,向着那明亮与温暖……
2012年6月
于苏州星海实验中学
- 上一篇
为什么家长越管孩子成绩反而会越差?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注意过一个现象,有些父母看似不怎么“关心”孩子学习的,孩子的成绩反而很优秀,越是紧张孩子学习的家长,其孩子的成绩倒是越学越不理想。 据美国教育专家莉莲凯茨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自信心,给别人的感觉是,这些孩子什么补习班都上,却越学越不好。其实,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I 你的过分干
- 下一篇
复旦附中老校长九大忠告,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
很多家长都问我,孩子怎样才能进好学校?家长该做些什么?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不爱学习,总是要家长推着往前走,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看到很多报道,说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大考之后撕书烧书等等,这些都是最可悲的。 那么,如何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