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故事

家教故事

太全了!分析了九类学生的特点,看你孩子是哪一类

2015-09-09 00:02:12家教故事
根据我多年的科学研究和胡乱琢磨,我把学生分成86类,但是这种分法太猖狂了,简直就是碎尸啊。所以我简化了一下,分为九段。 一段学生:会听课-专心听课,全心投入。我觉得这也是作为一名学生基本的技能,但是也有例外的,我看见一个班里第一排的学生和第二排的学生上课还能石头剪刀布,还

  

  根据我多年的科学研究和胡乱琢磨,我把学生分成86类,但是这种分法太猖狂了,简直就是碎尸啊。所以我简化了一下,分为九段。

  一段学生:会听课-专心听课,全心投入。我觉得这也是作为一名学生基本的技能,但是也有例外的,我看见一个班里第一排的学生和第二排的学生上课还能石头剪刀布,还请一个第三排的学生做裁判。还有一个大学课堂实在太闹腾,老师感慨地说:要是第四排的学生不和第三排的学生说话,都像第二排的学生一样一边听课一边玩手机,就不会影响第一排的学生睡觉了。有的孩子上课喜欢转笔,一分钟掉80多次,同桌觉得可笑,就一直盯着看。有的喜欢玩手机,一边听课一边处理政事,批阅留言和站内信,还要关心一下中东的局势。我觉得都不好,加油!

  二段学生:会听课+勤发言勤发言-以积极的心态表达自己的感想,即使不是百分百的正确,但心态上你已走在别人前面。有的孩子一学期上课没说过话,被老师误以为是哑巴。但是一到下课就跟同桌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老师脸上一个麻子可以被他们谈论两星期,因为其中一个非说是鸡眼,弄得另一个急眼了。当然发言也要适当,有的人总喜欢在英语老师聚精会神讲语法的时候问一句you such a fool是什么意思。老师只得回答你这个傻瓜。这孩子很愤怒,觉得老师看不起他,于是开始寻寻觅觅锲而不舍地各种找茬。所以,适度就好,加油!

  三段学生:会听课+勤发言+常温习常温习-每单元结束后,要在3天内进行一次复习,形成结实的知识链条。如果三年之后复习,还有什么用呢,忘得只剩渣了。鱼的记忆时间是七秒,很奇妙吧。小鱼问妈妈,为什么说我们记忆时间只有七秒?妈妈回答:你刚才说啥?小鱼:干啥啊?妈妈回答:你叫我?其实我们也有这样的人,学了就忘,甚至边学边忘,把自己从老师那儿学到的知识连本带利还给老师。这就不太好,孔子跟我说过,温故而知新,才会有出息。加油!

  四段学生:会听课+勤发言+常温习+勤交流勤交流-培养不懂就问、知道就分享的好习惯,与老师、同学、家长之间形成通畅的沟通关系,夯实课堂知识、拓宽课外视野。有的孩子遇见不会做的题目,首先会以科学的精神质疑这道题是不是出错了,少条件。然后开始以科学的精神上百度上Google一下,寻找答案。如果碰巧家里断网了,他就会从学术的角度直接问老妈:这题应该选啥?其实,我们每天下午5-11点都会在家长会给大家答疑,我们花了五十年精心研制的家长会,如果大家不用不就太可惜了。加油!

  五段学生:会听课+勤发言+常温习+勤交流+做总结做总结--要善于思考,经常总结自己的知识积累情况,形成条理分明的知识网络图,得出科学有效的解题方法和记忆规律。我会给大家讲夺命三板斧,五步断魂刀,七贱下天山,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匪徒专业培训基地,实际上我们是在讲数学知识,只是总结了一下,就比较好记。论语前言里面就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千变万变方法不变。许多数学题目只是把小明变成了小日和小月,把小朋变成了小月月,把八一中学改成了五四中学,其实方法是不变的。如果平时善于总结,就不会做题时束手无策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还不如不见。加油!

  六段学生:会听课+勤发言+常温习+勤交流+做总结+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好方法要分析,举一反三。知识关联要清晰,触类旁通是精髓。上一条是善于总结,但是总结完了的解题方法,一定要多用,而不能直接总结完了之后就扔掉,就像外国人花了三十块钱买了一个粽子,然后把外面的荷叶吃了把里面扔掉了,还感慨这东西真有嚼劲儿。有的人背起公理定理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还能分析出其中蕴含的作者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可以一到做题就懵了。这就不行了,加油!

  七段学生:会听课+勤发言+常温习+勤交流+做总结+举一反三+细选择。细选择--选择高品质的教辅或课外读物,就是选择了一个能帮助你提升能力的好帮手。务必认准品牌教辅,缔造辉煌未来。

  八段学生:会听课+勤发言+常温习+勤交流+做总结+举一反三+细选择+找差距。

  找差距-结合课前预习、课上吸收、课下练习,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设立错题本,安照CETC差距学习法不停地循环,成绩提升快。

  九段学生:会听课+勤发言+常温习+勤交流+做总结+举一反三+细选择+找差距+做计划做计划。--学习有计划,成绩才有变化。做出自己的月计划,确立目标,才能快速进步,加油!

  ★★★★★★★★★★★★★★★★★★★

  想了解最新的幼儿入园、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教育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成都教育(微信号:chendujiaoyu)。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