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显赫跳水战绩有母亲的一半功劳
【人物档案】
郭晶晶,河北省保定人,中国跳水运动员,是中国跳水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2004年夺得雅典奥运会跳水冠军,一战成名。曾包揽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全运会等几乎所有大型赛事女子3米板单、双人项目的金牌,书写了中国跳水历史的个人之最,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郭晶晶时代”。
2010年,郭晶晶入选《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以其优秀中华儿女的坚毅品质,展现了当代中国生机勃勃的国家形象。
1、 艰苦训练日,母亲不辞辛苦陪伴女儿
功成名就后,每当媒体记者问起“你最想感谢谁”,“跳水皇后”郭晶晶总是会重复那个已经重复了很多次的答案:“我的父亲和母亲”!但说到与谁最亲,连郭爸爸也不得不承认,“晶晶就和她妈联系,女儿和妈妈最亲”。
郭晶晶来自河北保定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郭树忠是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母亲范玉梅在一家胶片厂工作。
郭晶晶6岁时,被母亲送进了跳水队。幼年的郭晶晶因为挑食总不喜欢吃饭,人也长得瘦瘦的。恰好跳水队李芳教练去郭晶晶上学前班所在的小学挑小队员,无意中看上了郭晶晶。母亲觉得能让晶晶搞搞体育、多吃点、身体好,所以也就配合教练每天接送晶晶去训练,想让她长得结实一点儿。
年幼的孩子练体育,与其说是练孩子,倒不如说是练家长。由于爸爸工作繁忙,家里的重担都是身体不好的母亲一肩挑起。从那时候起,母亲便开始了家、幼儿园、单位、训练馆四点一线的生活。一年以后,郭晶晶被选进省集训队开始住集体宿舍。母亲又不得不在下班后就直奔训练馆,等郭晶晶训练完了,看着她吃完饭、辅导完学习、睡觉后才能回家。据母亲回忆,“那时候晚上10点之前,我就没吃过饭。”母亲的呵护陪伴帮助年幼的晶晶度过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训练生涯,为郭晶晶未来的成功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来着家庭的爱与力量。
跳水运动虽然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但是运动员的训练却枯燥、辛苦。两年多的训练后,许多家长心疼孩子,让孩子退出了训练,当初和晶晶一起选上的有30多个孩子,练到最后只剩下郭晶晶一个。能够留下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能没完没了地吃苦。持之以恒,是许多人对现在的郭晶晶的评价。而郭晶晶明白,这份坚毅也来源于母亲对自己持之以恒的照顾。
1992年,11岁的郭晶晶被选入国家队来到北京。为了照顾好女儿,母亲又开始在她“长途跋涉”的探女之路上来回奔波。“从1993年开始,我都是在行李车上托运着自行车去看她。那时候都是慢车,四个多小时才能到,下车后再到晶晶她们训练的地方来回要倒好几次车。我带上自行车比较方便一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省钱。”直到女儿开始获得一些比赛奖金后,母亲才结束了与自行车一同进京的“体力活”。
年幼的晶晶也有调皮的时候,有时候教练的话也不管用,而母亲教育晶晶自有一招,“我这个人不惯孩子。你别看我从来没有打过她,可是她怕我。我一瞪眼,她就害怕。”有时候郭晶晶上午训练闹情绪,到了下午又练得认真起来,国家队的教练们就纳闷:“晶晶,你这是怎么了,变得这么快?”郭晶晶答: “我给我妈打电话了。”教练们就哈哈大笑:“你妈说话真管事儿!”
母亲坚持不懈的悉心照顾,耐心陪伴,保证了郭晶晶可以一心专注于自己的跳水训练,也让郭晶晶从小在母亲的影响下养成了坚持不懈的宝贵品质,克服了训练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伤痛,创造了其个人辉煌的跳水成绩。
母亲的无私付出,让郭晶晶发自内心地懂得感恩,学会感激。谈到母亲这些年的付出,郭晶晶非常感动,“妈妈这么多年很不容易。1991年12月,我训练时摔断了腿,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全都是妈妈料理。两年以后我又伤了腿,妈妈请了假到北京来,陪我看护我。过一阵子我康复了,妈妈却累坏了。”回想起这段时光,郭晶晶非常动容,“当时我在病床上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等我好了照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