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教故事

家教故事

俞敏洪: 家长需要思考的四个问题 演讲实录文字版

2015-03-11 09:02:14家教故事
(演讲/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视频时长17分8秒)演讲实录问题一:孩子们有没有天生的好坏之分?我们就先从孩子出生的时候聊起。大家都听
(演讲/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视频时长17分8秒)

演讲实录

问题一:孩子们有没有天生的好坏之分?

我们就先从孩子出生的时候聊起。大家都听说过社会上流传这样一个话题,叫做“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会打洞。”而且在国外我们也知道,很多贵族世家会一直传承下去是吧?为什么知识分子家庭出来的孩子喜欢读书的孩子更多,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我就碰到过知识分子家庭走出来的孩子,看到书就想烧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要首先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说孩子们有没有天生的好坏之分?

这个问题大家的答案可能是明确的,孩子生出来就是洁白的一张纸,他们画出什么样的图画来,是由我们家长和社会环境,以及学校教育来决定的。所以孩子本身绝对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一个人再善,内心中有的时候也会产生恶的邪念,所以有这么一句话说明什么呢?就是我们不能以人脑袋中想的事情来判断这个人的对错,因为脑袋中想的事情你只有付诸实践了那才算是真正造成了后果的东西。

比如说你天天想杀人,但是你一辈子从来没杀过一个人,你就不是杀人犯对不对?那么再坏的人内心也有良心和良知,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就是虽然完全失去了人性的恶棍是有的,但是毕竟相对来说是少数,所以你到监狱中去采访那些杀人犯的话你也会发现,很多杀人犯依然保留着一份良知。比如说他们有的时候杀人是出于不得已的行为或者是出于一时冲动等等。

那么,人有没有好坏之分呢?人天生是没有的,好坏之分都是后天培养成的。那么教育的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就是我们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好人,这个好人还不纯粹是一个老实人,一个被别人欺负了不还手的人,不是这样的人,而是一个真正健全的人。

问题二:孩子们有没有天生的聪明和不聪明之分?

那么孩子有没有天生的聪明与不聪明之分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比较简单,一定是有的。天资上的区别一定是有的,人与人之间的脑细胞天生就有不一样的地方,脑容量都不一样,那么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一个父母都不认字的家庭生出来一个很有天分的孩子。我们也发现有可能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生出来的孩子却怎么学都学不上去。所以孩子是有天生的聪明与不聪明之分的,就是智商上是有一定的差距。

那么接着这个问题再往下走,我们就会问第二个问题,就会说那智商的差距影响不影响孩子的未来?在我看来部分影响是会有的,比如说上北大、上清华、上耶鲁、上哈佛,可能智商一般的孩子就会要稍微困难一点,但是这点影响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从整体来说,只要在正常智商范围之内的孩子,他的智商不影响他的发展。

什么叫正常智商范围?就是说他是一个正常的人,不存在医学范围内所描述的理解性障碍就可以了。这个实际上是在讲一个什么概念呢?实际上它的概念是,聪明的孩子可能在某个东西上花的时间会少一点,理解速度快一点,而不聪明的孩子他花的时间会多一点,但他只要愿意花时间,他一旦懂了以后他其实就会一直懂下去。

我自己就是一个例证,因为我从小到大我不属于那种聪明的孩子,我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很多,我在学习上花的时间,但是只要是我弄懂的知识就不会再忘掉,也就是说一旦理解了就会理解下去。所以对于智商一般的孩子来说,我们怎么样来开启他的理解力,鼓励他的学习兴趣,让他愿意在上面多花时间,就变成我们家长应该关注的重点。

问题三:为什么很多好孩子一辈子反而落后了?

接着我们再来思考为什么很多好孩子聪明孩子最后反而落后了呢?举个简单例子,进北大清华的孩子大家都认为是好孩子对不对?我们在这儿把所谓的好孩子界定为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那么大家会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北大清华的孩子都能成功的,而且有些北大清华的孩子存在着甚至比普通大学的孩子还要有一点点严重的问题。比如说经过调查北大清华的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比一般大学要高很多,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也要比一般大学要高很多。而在全世界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名牌大学的学生,学生自杀的现象比普通高校要高很多。

大家稍微想一下如果我们千辛万苦用尽了自己的全部力量,终于把孩子给弄到了北大和清华,结果过了一年两年最后发现孩子自杀了,那你还愿意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北大清华去?你肯定不愿意了,你这个时候宁可不让他上大学你都不愿意让孩子进北大清华了,理由很简单,因为你不愿意孩子面对这样一个绝望的局面,对不对?但是这并不能排除我们所有的家长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北大清华去读书的。因为非常简单,在北大清华健康的人还是占了多数,我就是北大毕业的健康的人之一,大家从我身上看不到有任何的心理疾病,也看不到有任何忧郁症,也看不到有任何对人世间感到绝望的感觉,尽管有的时候也会有,但是通常都会调节过来。

那么北大清华的孩子,当然还包括其他大学,为什么大量的孩子毕业以后从此就默默无闻一辈子了呢?严格上讲能进北大清华的孩子,他的成绩一定不差,省一级的状元比比皆是,但是为什么就默默无闻了?

前两天在网络上流传两个名单,第一份名单列了很多的人名,问大家能不能记住这些人是谁,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些人是谁。下面又列了另外一份名单,包括曹雪芹、袁世凯等等,一堆人,就问这些人你知不知道,结果很多人都说知道。最后我们发现前面那份名单是所有清朝的科举考试状元的名单,后面那个名单都是所有考状元没有考上的落第秀才的名单,连举人都没考上的名单,但是却变成了中国历史的名人。所以这两个名单传递给我们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孩子的终身竞争力到底是怎么来的,他是靠高分进北大清华来的,还是靠其他的东西?那进北大清华得到的高分是不是跟他的终身竞争力有关?这就是我们需要讨论的一个话题。

答案也很简单,当然有关。原则上考分数越高的孩子应该越聪明、天资越好,而且进了好大学受到的教育越好未来就越广阔,所以我们看到北大清华是出了很多优秀人才的,你想我们这几任的国家领导大部分都是北大、清华毕业的对不对?你会发现这些学校是出人才的。而且全中国的每一个大学横向比较的话,北大出的企业家也是最多的,北大企业家加起来的财富总和也是比其他的大学多。那说明什么呢?好大学是能产生人才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进好大学的学生最终都能变成人才,这是肯定的。

那么也意味着除了好大学以外,还有其他的素质是可以导致这个人变成人才的。举个简单例子,阿里巴巴的马云,跟我一样高考考了三年,最后进了杭州师范学院的专科,还不是本科。那这样的结果可能给我们一个这样的感觉,就是他的智商可能比我还要差一点点的感觉。因为我考了三年毕竟进了北大,而且是本科,他考了三年进了杭州师范学院,是专科嘛。但是大家可以看到,马云创造的阿里巴巴这个商业帝国今天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商业运作模式。所以他的天才不是体现在学习上的,是体现在他的其他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上。比如说我认为他最突出的一个综合能力是体现在他对生命和未来的激情。他从没有过一分钟,会对自己有一个辉煌的未来这种充满了追求的激情产生过怀疑,那这个就是成绩之外的东西了对不对?这些东西是任何教室、任何老师都教不出来的。

问题四:动物在对待后代上为什么比人聪明?

那么,第四个问题是动物在对待后代上为什么有的时候比人更聪明?实际上这个问题背后隐含着一个关于孩子独立性的话题。

尤其现在的中国家庭中,由于一家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有时我们会完全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过分呵护我们的孩子。你根本就没有感觉到你的某些溺爱的做法,在不知不觉中间消灭了孩子的独立性,甚至消灭了孩子未来的成长空间。所以我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在中国几乎有50%的家长是在用自己勤勤恳恳,辛苦努力的这样一个态度,把自己孩子的未来给毁掉了,而且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把孩子的未来毁掉了。

大家都知道动物它就不一样,动物它知道自己的后代如果不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得独立的话,那它很容易就会被这个环境消灭掉。所以你看所有食草类的动物,生出来就会站起来。就是在这个动物进化过程中间所有的食草动物都意识到了,如果自己的后代不能生下来就站起来走路的话,那就根本就没有活路,所以自然的进化慢慢把这种基因不断的传递下去,最后食草类的动物一生出来。他的骨头就是硬的,就可以开始走路。

我们再来说一个鹰的故事,大家知道一般老鹰训练自己小鹰飞翔的办法,如果说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点、一点让他学会飞,先在树枝上慢慢拍翅膀,翅膀硬了以后再让他到安全的地方去练习飞。但是老鹰里面有一种极端的品种,这种鹰的窝是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因此它的小鹰是没有办法去提前锻炼飞翔的,那么到了这个老鹰估计小鹰的翅膀已经硬到能够飞的时候,这个老鹰会主动把小鹰从洞口推出去。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结果就是小鹰的翅膀能够拍打拍打飞起来,即使他掉到地上也不会摔死,那么从此这个小鹰慢慢就可以依靠这种练习自己飞起来。但是还有一个情况就是这个小鹰翅膀其实并没有足够硬,那么被推出去以后这个小鹰就会从悬崖峭壁一直摔到地上,被摔死。那这个老鹰不能因为担心推下去后,我的小鹰万一被摔死了怎么办,它就不推了。因为它不推的话,这个小鹰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怎么飞翔,但是也有可能推的太早一点,毕竟鹰不会像人一样充满智慧,知道什么时候该飞。但是反过来说,鹰比人类充满了更多的智慧,因为它知道在那个时候它必须把小鹰推出去。但是我们很多父母,直到孩子上了大学他都不敢“推孩子一把”。

我在中国碰到了好几起极端情况,其中一个最极端的情况,这个孩子到新东方参与了从初中到高中的各种补习,跟我们新东方老师的关系也变得特别好,他之所以天天待在新东方就是为了逃避他妈,为什么呢?因为他妈太爱他了,天天盯着他,把儿子当做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来看待。当然有很多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父母离异了,离异以后这个儿子就变成了妈妈唯一的支撑。我现在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因为这种状况,这个母亲把24小时都用在了儿子身上,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找什么样的女朋友,他都会死死盯着。这个儿子就被盯烦了,因为孩子长大了自然有自己的愿望,想要自己独立起来。

最后这个孩子就跑到上海复旦去上大学了,虽然他的成绩足够上北大,但是为什么不考北京大学呢?就是因为他家在北大,一旦考上北大,他就又被妈妈盯上了。他想我到上海复旦大学以后妈妈就不盯了,没想到孩子的大学通知书刚拿到,他妈妈就在上海复旦大学边上买了一套公寓,就要住过去为孩子做饭,这儿子一下就崩溃掉了。于是他就来找我来了,说俞老师你看我怎么办?我说怎么办,你把你母亲叫过来,我来跟她好好聊聊,结果我们聊了两个小时都很难聊透,因为这个母亲感觉她离开儿子一天她就活不下去了。于是我就把我母亲和我的故事讲给她听,因为我母亲对待我的态度和她有点像。当年我在北京读大三,还没毕业的时候我母亲居然就跑到北京来了,一个农村老太太,在北京的周边租了一个农民的房子就为了给我做饭,那个时候我就体会到这个学生的心理的那种感觉。后来经过反复的劝说,这个母亲才终于答应不去上海了。

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概念?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家长判断不清楚应该在什么时候让孩子独立,甚至很多家长是很自私的,她为了满足自己想要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愿望,所以在潜意识中她会故意造成孩子在某些能力上的缺失,让孩子来持续地依赖家长。这个家长说你看我的孩子离不开我吧,但是她从理性的方面又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希望孩子未来变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或者是一个彬彬有礼的、文雅的,有着独立主见的一个漂亮美丽女孩。但是实际上在你的行为中,你的做法往往是相反的,人的潜意识会掌控你的行为。

比如说你的孩子要离开你的时候,很多母亲会哭哭啼啼,哭得非常悲伤,她会向孩子传递一种信息:你不能走,你走了以后我会伤心死的,这种感觉。实际上家长在这样做的时候就已经在犯比较重大的错误了,因为你束缚了孩子去了解世界的机会。所以你会发现,有些问题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但的确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