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良:在线教育迷局重重 教育金矿究竟还有多厚?
文/翟良
当我们还在绞尽脑汁地考虑如何把一堂“1对1”的课上好的时候,在线教育“火”了。
在线教育近几年来几乎成为了教育界的“头条”,一身霸气且喊出“颠覆传统”的在线教育,声音未落便激发了大批入局者疯狂的创业激情,似乎这就是一片未开垦过的肥沃的金矿,在线教育一时也成为了资本注入的青睐。尽管有的机构在惨烈的K12在线教育竞争中“昙花一现”,但似乎没有真正触动K12在线教育入局者敏感的神经,K12在线教育仍然被视为在线教育中一座“遍地黄金的要塞”,显见其兵家必争的地位。K12在线教育依然像北京雾霾后的太阳,烤在脸上仍有火辣辣般的感受。向来比较低调并以“思过崖”自居十年的文新学堂董事长叶德文却这样认为这把“火”:“在线教育的‘火’代表了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但在今天‘火’的背后又存在着片面和偏离教育规律的问题,在线教育要想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给自己降降温,认真地考虑如何实现在线教育的变革,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O2O模式,组建‘教师、学生、家长、学管师’参与的教育整体和教学生态系统,发挥在线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功能,真正满足学生家长的教育需求。”
不论K12在线教育身板有多坚硬,内心有多坚强,坊间依然刮起了对K12在线教育“K12在线教育倒闭潮是否到来?”、“还能不能做?”、“如何做?”的讨论风暴,坊间“谈‘线’色变”,而资本方、创业者、行业龙头,甚至一些跨界布局的上市公司,依然在在线教育的最大高地,艰难地啃着这块最大的肥肉与最坚硬的骨头。然而,事实上并非梦想那么美好和简单。在线教育尽管“讨伐”声惊天动地,但传统教育毫发未损,而一些传统教育机构也在推动在线教育的变革,在努力寻求与在线教育的互补。
K12在线教育,KFC般线上复制沦为“赝品”
K12在线教育领域异常热闹,但稍冷静下来我们却发现,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依然是线下课程的复制,做线下课程的线上渠道,这一偏向互联网技术的“线上运动”因重复线下课程,成为教育领域内实实在在的“赝品”,并未得到家长和考生的宠爱,市场状态一如精湛的“十字绣”,有价无市。K12在线教育产业规模的研究报告多次被媒体提及,可是至今似乎仍然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从这一产业规模中取得阶段性成果,有业内人士甚至感叹:“活着”实属不易!
有专家认为,目前大部分所谓在线教育只不过是打着互联网这个旗号在做讲、测、练,这些都不能作为革新教育的力量。理由是,尽管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在未来会越来越多地嵌入到人们的学习生活中,但如果仅是将传统课程搬到网上,而忽略了教育与技术的结合,便不会给社会带来增值,更会给教育改革带来没必要的难度。
通过对北京一些在线教育机构调查发现,目前各在线教育机构基本上都停留在线上的知识教育方面上,却没有能力触及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教育领域,另外教育需要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在线上更是难以实现。
“K12在线教育需要变革,以学生为主体的在线教育服务平台才是K12在线教育的未来。”文新学堂董事长叶德文认为,尽管020成为当下行业人士看好的模式,但很多纯粹的在线教育平台并没有真正与线下的教学相融合,由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K12学生学习自主性不足,单一的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在线教学却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学生学习过程被淡化,失去教育规律的互联网技术无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并不能实现激励与促进的功能,没有学生参与的在线教育是注定要失败的。
K12在线教育需要变革,信息化互动服务平台是未来
K12在线教育似乎不缺廉价的“网络课程搬运工”,单纯地利用互联网思维把很多面对面,口口相传的固定下来的课程放到互联网上就称之为在线教育,这一结论难免幼稚和草率。商业思维和功利性心态包装的在线教育更会将在线教育引出正轨,而入局者便会偏离教育方向,会在这条太深的河里越漂越远。在线教育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和发挥怎样的功能?文新学堂董事长叶德文一语道破天机:“传统教育在产品和服务上狠下功夫,不论是线上教育还是线下教育,产品和服务是关键,K12教育领域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信息化服务平台才是在线教育的未来!”
近日,文新学堂在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和实践后,向媒体晾晒了“i文新”的战略,“i文新”事实上就是构建旨在推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内容多维、主体多元、方法多样的用互联网链接教学整体环节的战略目标。在叶德文看来,打造一款专为教师、学生、家长信息化互动服务平台是他10几年来的教育梦想,在他的思想意识里,在线教育更应该成为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业成长的“推进器”和“催化剂”,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使课堂教学、研究和评价成为有机整体。“i文新”就是基于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升学信息化服务的平台,其最大作用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搭建一个学生家长信息公开、透明双向流动、沟通的信息平台。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K12领域的在线教育大多倾向于课后的练习反馈,K12在线教育的产品都停留在聚集人气和应试辅导阶段,似乎只能争抢部分传统培训市场的蛋糕,与学校之间存在一道坚固的“围墙”,并没有真正进入课堂。而“i文新”将互联网思维巧妙地嵌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这种线上线下的融合、同步和相互促进,让“i文新”突破“围墙”而进入课堂成为现实,同时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实现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同步发展的教育机构。
更让人吃惊的是,他们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与家长交流的模式,他们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整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家长随时能看到学习计划、教师教案、晚自习任务清单及完成情况、每次课教学记录及教师评价、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教师作业批改情况、学费使用及剩余情况、公立校试卷扫描件、文新名师会诊中心出具的意见等一系列档案。家长的参与不仅不仅起到了对学校教学和孩子学习的监督作用,而且还能加强家长与教师的联系,使教师更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位学生。而实际上,很多K12在线教育平台并没有真正实现与线下教学的密切结合,更是忽略了对互联网有着极大内驱力的家长的参与,从这一点着眼,“i文新”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里程碑的时代意义。
注重用户思维,站在使用者角度来寻找需求;重视大数据思维,注重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行业,学科,知识点),不谈因果,在实践中发现规律 ;看重平台思维,有规则地与相关联的事物优势互补的整合在一起。“i文新”将会支持全日制学校的运营和管理,在学校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未来教育管理方面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这一构想,可以说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提出了更接近K12教育现状的解决方案,试图在此基础上希望实现“用互联网打通教学各环节”的战略构想。
不论是在线课程还是在线题库,颠覆传统的教育目前还仅是一种理想,这种理想至少忽略了教育产品是一种特殊产品,事实上教育产品没有“京东”和“淘宝”的产品那么简单。要想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实现工具辅助、教学质量、过程监督等方面整合,而忽略线下教育教学规律和本质,难度系数会越来越大。
在在线教育领域处于迷茫和坚持的今天,一个在线教育平台,应该让老师和学生很真实地体验到了真正想要的东西。
互联网与基础教育的结合,仍然需要植根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但这种结合,必须是在充分尊重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作用,并且有足够创新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
智课网一位负责人却认为,今后的线上学习应该打造的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与学的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线上的教师不仅是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通过详尽的在线测评报告与学生一起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014年6月,龙文原市场总监李绍锋与文新叶德龙微博相约聊聊,叶德龙和李绍锋聊了五个小时,老叶把升级ERP和正在开发的“i文新”平台说一下,让李绍锋很激动,“你这别光自己用啊,不如开放给同行也用。”“i文新”的横空出世,很快引起了更多业内人士的关注,目前真正能将线上教育引入课堂教学的机构也只有文新,尽管众多互联网企业,凭着他们在互联网行业的积累和思维,试图把新技术所能够带来的种种革新和便利之处应用到传统教育的实践中去,但一直难以如愿。另外,有人更是以“逼上梁山”,来形容传统教育机构的“无奈”,传统教育机构不寻求新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可能今后的路会更难,而“i文新”的诞生似乎拨开了笼罩在K12教育领域的雾霾,让K12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创业者感到了春的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K12领域一直保持低调姿态的文新学堂明年会有新的动作,业内人士称,文新学堂举办人叶德文向来异常“淡定”,看来这次低调了10年的他真的要把文新学堂做得“风生水起”。“通过加盟建立学员个性化大数据,将使‘i文新’最终成为备课平台、题库平台、微课堂学习平台。”叶德文说,“文新学堂经历了11年办学历程,期间有经验也教训,文新早在去年初就推出了‘文新OAO’平台计划,经过实践现已趋于成熟,计划明年在全国通过免费加盟的形式进行推广,帮助三四线城市及县城的中小型培训机构及新设机构走出K12教育运营的困局。”
大数据的发展,为在线教育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创造了条件,将成为未来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亮点。线上线下互动,传统与创新结合,这种模式在使教学内容向多媒体化互动化发展同时,更推动了教育教学资源更加高效的配置。“i文新”将使我国K12领域的教与学发生历史性变化,并推进了K12领域教育本质的回归。而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教育是目前包括“i文新”在内的很多在线教育企业的重要探索方向。
作者简介
翟良,不是作家的作家。与孔老夫子是老乡,3年建筑“小工”,5年机关“长工”,3年教育部“另类农民工”。写东西喜“乱炖”,诗、散文、小说、剧本、新闻、论文“一锅煮”,就是传说中的“杂家”。出版文集三本,很窝囊;成长故事上央视,很蹊跷。现活在天安门旁,意外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