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课外辅导 > 招生技巧

招生技巧

艺术留学:热门标签的背后隐藏了哪些问题和无奈?

2014-05-19 23:33:57招生技巧
艺术留学,是一个集各种高大上臆想于一身的领域,细分小众、自由、高收入,使他被贴上了热门留学门类的标签。在主流留学公司都争先恐后的推出艺术留学计划时,这块市场是否已然被

艺术留学,是一个集各种高大上臆想于一身的领域,细分小众、自由、高收入,使他被贴上了热门留学门类的标签。在主流留学公司都争先恐后的推出艺术留学计划时,这块市场是否已然被合理开发?蓝海之地中,留学类艺术培训是否真能做上容易的买卖?

艺术留学:不断扩大的市场

2013年一份关于留学生专业意向调查报告显示,有意向选择出国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达到了20%。早在2012年,艺术类出国留学生总人数为2.5万人,其中赴美留学生中艺术留学生约为1.5万人,艺术类留学生每年的增速约为10%,其中意大利艺术留学生增速为50%。到底是什么原因刺激了这个市场?

艺考生人数不断上升,国内的艺术高校从招生人数和教育质量满足不了需求是个不容忽视的原因。2013年各地艺考生人数增幅40%-5%不等,艺考大省山东的报名人数突破10万,全国艺考人数突破100万。但是,国内的艺术院校容纳度非常有限,国内顶尖的艺术院校容纳量十分有限,部分名校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达到了1:100。艺术考生的体量在国内很难消化,留学成为必要选择。

另外,素质教育的普及和生活品质提升催生了观念变化,导致艺术和文化的奇特逆转。国内有不少家庭条件不错的学生从小就练习器乐或者美术,在2011年以前,绝大部分人的观点还是希望将艺术作为兴趣修养,再另外选一门大众或热门的专业作为职业,有意思的是,这样的情况现在有被逆转的态势。中教服留学副总裁,艺术类留学总负责人樊琴向多知网表示:“今年我们就遇到了好几个类似的案例。比如,本科在医科大读生物,出国要申请男低音演唱;本科学的是金融,出国要申请吉他。这在之前都是没有碰到过的情况。并且,这些学生都有一些特点,家庭背景和学校背景都很好。”

加上艺术类留学生回国就业形势看涨,艺术留学市场的增长已经成为显而易见的事实。那这块已然走俏的市场现在的情况怎样?

留学类艺术培训的无奈:不患争而患寡

谈及艺术类留学,有业内人士认为还是一片蓝海市场,相比于其他领域,竞争并不激烈。那身处这块蓝海之地的公司是否真的在经营着轻松的买卖?事实上,答案是否定的。用留学类艺术培训机构欧美绘执行主任徐琰的话来说,他们做的推广和宣传,不是宣传自己有多好,而是干着“填沟”的活儿。徐琰们的无奈来自国内对国外艺术教育的误区。

徐琰表示:“依据申请的要求而言,从地域以及对专业考核标准上可以划分为英联邦、北美和欧洲大陆三个类别。国内推行的艺术教育或多或少还是沿用的苏式美术教育体系,而苏式并非是主流,所以经历国内多年熏陶培养的艺术生到了国外,会发现学习的很痛苦,有诸多不能适应的地方。

对于艺术生而言,作品集非常关键。可是后面的3个作品集上的问题却让艺术生集体躺枪:1、不知道作品集重要性的;2、知道作品集重要性,但是不知道自己问题,对专业度非常有信心的;3、既知道作品集重要,也知道自己问题,但是没有渠道提升的。

但是,艺术申请不是近三年才出现,成功案例也不少,为什么?对此,徐琰分析说:“原因是国内艺术生在技法掌控上会比国外学生更好,甚至会超过国外教师的技法水平,所以凭借这一点可以博得国外普通艺术院校的青睐。而主流国家艺术院校对作品集要求的共同点有内容、表现形式、材质的多样性还有idea的“选择-研究-扩展-展现”的完整环节,这些都是国内学生非常欠缺的,因此申请名校的成功率并不高”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学生还是能申请到学校,这直接导致的是,学生和很大一部分留学公司都不认为这是刚需。

除了对于艺术教育的差别,还有一大误区是艺术院校。艺术院校的特点是“小而美”,尤其是顶尖的艺术学校,部分学校甚至可以为所有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在不缺生源又不缺钱的状态下,国外顶尖的艺术类院校很难重视起中国市场。随着中国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会部分主动和中国接洽的艺术学院,比如AAU、萨凡纳等等,它们就成为了留学公司推荐给学生的首选。可实际上,美国一流艺术院校不提供合作机会,英国的优质艺术院校资源也只有像伦敦艺术大学这样的个别重视中国市场。

谈及这个领域的成熟度,徐琰笑嘲到:“还是0.5的版本。语言培训都在倡导去名师化了,这个领域连名师效应都还没有。”不可置否,名师牌曾一度强有力的拉动教育培训市场。名师效应,曾经带来了很多铁杆学员。“现在留学艺术培训还远没有形成口碑效应,大家都不了解,学生就是碰。”

虽然现行的艺术类素质教育有很多已经打破长尾效应,进入到主流市场,但是看起来“类似”的留学类艺培却完全不是一回事。国内艺术类素质教育还是以兴趣引导为主,培训学校对老师的专业要求较低,国内艺校毕业生完全可以满足艺术类素质教育市场。但是,留学类艺术培训的专业门槛要高很多,国内艺校毕业生达不到为艺术留学生做指导的水平,所以不少机构青睐的是有留学背景的艺术生。

师资的困扰,加上艺术培训对于场地的要求也很高,很多机构做的是细分领域,所以徐琰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不患争而患寡”。

在同一个池子的上下游,留学类艺培和中介公司能结成所向披靡的英雄联盟,实现资源整合吗?

资源整合难题:留学公司和培训机构难以跨越的“鸿沟”

樊琴从商科转做音乐留学已经数年,访问过美国百余所音乐学院,被问及选择的合作对象,她樊琴毫不犹豫的表示:“首选的还是与艺术类高校合作,比如中央美院、中央音乐学院,他们的场地和师资都有保证。也会有一些国外艺术院校的合作资源,请他们看作品,但是很难手把手指导学生。”

不过,和艺术类高校合作也并不十全十美。除了提到了中外艺术教育的差异外,艺术类高校合作门槛高,合作需要打包进行,收费较贵。即使按照打包价格,单节音乐课课时费还在1500左右。即便是做艺术留学已有资历,樊琴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艺术的细分领域太多,很多时候很难找到可以指导学生作品集的合适人选。”

因为艺术留学申请的签单价格是商科、理科申请的2-3倍,丰厚的利润使得越来越多的留学公司开始踏入这个领域,而一般的留学公司,艺术留学的份额不到5%,都选择了“小业务小做”,并没有专门的团队,学生数很难做到对外打包的量级。顾问专业度,是他们必然遭遇的问题。

据业内人士透露:“留学公司里的海归一般是商科或者理工科背景出身,没有艺术留学生回国会在留学公司工作。”这直接意味着没有任何艺术背景的顾问要去指导学生—这是一个很不现实的事情。顾问只能按照其他专业依葫芦画瓢来做规划,并不能辨别学生专业水平好坏。加之艺术的细分领域众多,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差别悬殊,很多时候顾问要面对的可能是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专业,专业度可想而知。

谈到和留学艺术培训机构的合作,樊琴表达出了很多留学公司的顾虑:“我们和培训机构也有一些合作,但是一来他们的专业度需要考量,二来不少艺术类培训机构也做留学业务,同行相斥是个很大的问题。”培训机构和留学公司业务相互跨界,重复竞争,早就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大型留学公司,都在朝着做“大而全”的方向。樊琴认为:“作为细分领域,只能做小而美。今后的艺术留学应该形成圈子效应,术业有专攻吧,这样才能实现相互的资源整合。”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越是什么都做,越是什么都做不好。

面对现在的尴尬境地,徐琰在不停的思考怎样做“拓荒者”,挖掘渠道也好,传播信息也好。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怎样进一步开发这个市场。“我希望未来能引进一些国外的艺术考试。中国学生最喜欢的就是考试,这是他们直接和院校接触的机会。当然,这不是我们,或者几个机构现在可以做到的。不过未来,这个市场势必迎来爆发期。”谈到最后,徐琰这样说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