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欲用新招对付“东风21D” 但无济于事!
近日关于中国向南海地区试射反舰弹道导弹的消息,让美国海军备感焦虑,担忧美航母肆无忌惮靠近别国海岸实施威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美国《防务新闻》13日称,美国海军格雷格·哈里斯上将表示,美国海军不会被中国导弹吓倒,通过提升航母战力和发展新战法,可以实现远程打击。
报道称,美海军空中作战主管格雷格·哈里斯上将12日表示,未来美国航母“增程”后将继续确保“有效威慑”。他透露,美海军通过对舰载机联队的力量结构研究,以及逐步服役的新系统和新武器,可保证航母在未来继续发挥作用,“即便潜在对手针对美国海军发展远程武器”。
报道提到,今年7月,美国海军派遣“尼米兹”号和“里根”号航母在南海展示双航母战斗群,“中国近日则高调向南海发射反舰弹道导弹,以对美航母在该地区持续活动进行警告”。
美国海军关于航母在中国反舰弹道导弹面前还有多大作用的争论一直存在。报道称,分析人士表示,可以增加航母舰载机联队的作战半径,以便在保持平台安全的距离上作战。哈里斯称,当前最快捷的航母“增程”方法是借助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他表示,MQ-25将通过空中加油,增加“超级大黄蜂”和F-35等舰载战斗机的打击距离,提升航母打击群的杀伤力。
不过MQ-25虽然能增大“超级大黄蜂”和F-35等现役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但前者属于非隐形战斗机,在先进防空系统和五代机的拦截之下,生存能力有限;而后者的内置弹舱容量有限,难以携带大型远程弹药,总体投掷量受到限制。为此美国海军正抓紧推进下一代载人远程战斗机,并计划在21世纪30年代服役。
美国“海军协会”网站透露,美海军已为“下一代空中优势”计划设立了一个项目办公室。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布莱恩·克拉克表示,美海军希望发展一种作战半径超过1800公里的新型战斗机,为此宁可牺牲武器有效载荷。
据称,这种新型载人战斗机重点强化隐形能力、速度和航程,携带重型武器的任务可能会由配套的无人平台负责。克拉克表示,这种舰载机作战半径远达1000英里,“即便敌方拥有射程2000英里的反舰弹道导弹也无所谓,因为载人战斗机不必飞那么远,它会停留在千里之外,指挥无人平台完成最后攻击”。
尽管美国海军认为增大舰载机航程、让航母远离威胁是应对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解决方案,但这远称不上“理想”。克拉克认为,美国海军还需要应对潜在对手使用低成本远程导弹打击航母的能力,“继续制造航程更远的新型战机对付中国、俄罗斯向航母发射的远程导弹,这种想法有些失败。因为导弹价格比飞机便宜得多,美国将陷入糟糕的成本交换比。”
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专家13日也表示,对方提升导弹射程,美国就增加舰载机航程,这个逻辑过于简单,而且会带来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远离作战区域会导致航母战斗力的“衰减”。
首先,由于距离增大,导致其反应时间增加,可能无法对突发情况进行快速应对。其次,由于航母舰载机的续航时间有限,距离太远可能导致它无法在战区停留足够时间,这会极大增加美海军争夺制空权的难度。
第三,由于大量时间都被用于飞往战区的途中,所以单位时间美航母能投送的战斗机架次也会降低。而且整个航母战斗群被迫大幅后撤,数量众多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携带的对地打击和反舰导弹射程有限,基本派不上用场。如果驱逐舰脱离航母靠前部署,没有足够空中力量的保护,恐怕自身难保。
【军武次位面】:L-分队
东风一出,全都安静了
前几天美国防部官员告诉英国路透社、美国彭博社,26日,中国发射了4枚中程弹道导弹,击中了位于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某个区域。
稍早前,香港《南华早报》引述接近解放军的消息报道称,解放军26日从青海方向发射了东风-26B弹道导弹,从浙江方向发射了东风-21D弹道导弹,打击了位于南海的预定目标。
▲消息来自观察者网
虽然有关8月26日,中国向南海地区试射远程弹道导弹的具体技战术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披露,但可以肯定地是,这次试验进一步向全世界尤其是向美国展示了中国弹道导弹可靠的威慑实力。
为了弄清此次解放军导弹试射的具体情况,美军的“RC-135S”侦察机,也从位于日本的空军基地起飞,对中国火箭军的导弹打靶演习进行情报搜集。
本期推送,我们就从这次演习出发,去一起管窥一下新时代中国为保卫家园而建设的“海上长城”。
1
打航母,中国为何要“剑走偏锋”?
自航空母舰登上人类的战争舞台以来,打沉航母数量最多的兵器是“航母”本身和“潜水艇”。
▲表现中途岛航母大战的艺术作品
在人类迄今为止,航母对决最频繁,最激烈的二战太平洋战场上,打沉航母最靠谱的两种手段分别是“靠本方航母正面强吃对方航母”或者“潜水艇偷袭”。
也就是说,如果从“经验主义”出发,中国如果想要击败美国的航母打击群,想击沉、击伤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那么最应该加强建设的是中国自己的航空母舰编队和攻击型潜水艇,而不是发展“尚未经过实战证明为有效的”反舰弹道导弹。
▲中国海军装备的适合于在黄海、
东海等海区进行作战的039系列常规动力潜艇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却来不及让中国去按部就班的建设一支可以与美国海军相抗衡的“对称作战力量”了。1996年,台湾海峡战云密布的那一年,中国的GDP总量只有美国的约十分之一。
▲中、美、日三国的GDP走势图
在“敌富我穷”、“敌强我弱”、“敌众我寡”(90年代刚刚赢得冷战胜利不久的美国,拥有登峰造极的国际影响力,其可靠盟友的数量,远远多于中国)的大背景下,想要对付游弋在大洋之上的美军航母编队,“剑走偏锋”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就成为了中国的必然选择。
▲美航母打击编队的打击距离示意图,没有足够远的射程,便无法伤到它分毫。图源《反航母“撒手锏”导弹的需求与发展探析》
▲在上世纪末,中国能想的办法,只有这些“第二炮兵”(现在火箭军)的“倚天长剑”了
2
“弹道导弹打航母”谈何容易
美国的航母编队虽然舰只众多,现代化水平极高,是武装程度最先进的海上武装集群,但是它们生存在大洋之上,最可靠的掩护却不是自身的强大武力而是广阔的大洋和自身高速机动的能力。
在整个编队都能以“30节航速”(55.56公里/小时)进行机动的情况下,美国的航母编队就可以“神出鬼没”的对中国漫长的海岸线进行压制与袭扰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当中,英军舰队就是靠自身的高机动性,以劣势的总兵力在每一个战场上都形成了对中国军队的局部优势,沿着中国沿海城市打了一圈。
因此,想要打中航母,就要先解决发现航母的难题。在海军舰船数量有限,空军飞机普遍落后于美军一代的情况下,靠海上与空中的常规舰机进行密切侦察与跟踪显然是不可能、不靠谱的。
▲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美军的重型舰载战斗机面前,无法隐身的侦察机和战斗力一般的跟踪舰艇,都是“送人头”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天基”(卫星)侦察系统和远程地面警戒系统,就成为了中国探测美军航母的重要手段。
截止目前,中国已经发射了数十颗“遥感”系列卫星,西方观察家认为,这些用来“观测农作物长势”、“监测土地灾害”的卫星都可以用作军事目的。
中国长春光机所研发的四米碳化硅反射镜,它的出现,让中国的天基“光电观测系统”站上了新的台阶(大名鼎鼎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口径为2.4米)。
要有效的反制美国的航母编队,除了要做到及时发现,密切追踪以外,还要能在打击之后,对打击效果进行精准的评估,并及时对被美军打掉的侦察卫星进行“补位”。
▲“快舟十一甲”
“快舟十一甲”的公开发射,就是中国对自身卫星网络进行快速“补位”能力的一种展示,看这连军绿色涂装都没有更换的发射车,在战时它的意义还用再说嘛
这些配套能力的建设也耗费了中国国防建设者极大的精力。
▲图源:《利用无人机协助反舰弹道导弹打击航母的设想》
上面这张图中所有的东西,都是反制强敌航空母舰所必须的。万幸的是,上述装备中国都已列装完毕。
还记得2019年国庆大阅兵上亮相的“无侦-8”高速隐形无人侦察机嘛?相比于前苏联慢吞吞的用常规非隐身轰炸机改装的海上侦察机,中国装备的“无侦-8”一类的高速无人隐身侦察机,无疑更能在对航母编队一类目标的精确侦察当中发挥有效作用。
▲“无侦-8”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
在一切侦察辅助设备就绪之后,担负对航母绝杀任务的弹道导弹,自然也不能掉链子。
传统的弹道导弹,依靠惯性制导,命中精度较差,只能打击固定的地面大型目标,且它们普遍飞行路线“呆板”极易被美军先进的防空火力所拦截。
▲海湾战争当中,被美军拦截的伊拉克弹道导弹。技术一般的弹道导弹在美军眼中与“死靶子”无异
能打击航母的弹道导弹,首先就要有更高的打击精度,这样才可以精确的飞到敌方航母编队的上方,其次还要具备自主寻找/识别目标的能力(在弹头上安装雷达、红外或是高性能的光学搜索系统)确保弹头可以精准的识别出一堆舰船中的航母目标,并且准确的猛扑下去,最后还要具备复杂多变的弹道,以尽可能躲避掉美军护卫舰艇上的高性能防空导弹的拦截。
在苏联没了之后,能够开发,并运用这样导弹的国家就只剩下了中、美两家(其他的要么没钱,要么没技术),而美军由于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也就没多在这方面投入资源,也因此远程反舰弹道导弹,就成为了中国独有的一种特色装备。
▲近些年来,察觉到危险的美国海军,大力加强了水面舰艇编队抗击“反航母导弹”袭击的能力
随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的成熟和中国在相关其他领域取得的进步,DF-21D和DF-26系列相关型号对“海上大中型舰船目标”的有效打击距离,也在不断地提高当中。
▲“北斗三号”大有可为
▲DF-26
一旦敌方航母的位置被锁定,DF-26就会在“以分钟计”的时间里飞临目标上空,即使是大型航母,挨上一发也“非死即残”。
3
对强敌的威胁,需要来自强敌的肯定当然,一国的反航母手段究竟能不能对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产生威胁,靠它自己“用嘴吹”是根本立不住的,一国军队反航母系统战斗力的高低,美国海军的相关反应才最有说服力。
因为就情报水平而言,美国仍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无论是传统的人力情报侦察还是极具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侦察,美国的谍报机关都是目前地球上最强的存在。
他们对于美国假想敌的重要战略武器性能的判断,虽然肯定会存在一定的掌握不精确的情况,但是是不会出现“质的偏差的”。
▲美国海空军那些经常抵近中国沿海边境的
高新侦察机肯定不是“白吃干饭的”
有多少卫星才能精确地定位美国航母?有多少架高性能侦察机才能密切地对航母形成监视?弹道导弹要在试射中展现出怎样的能力才能躲过美国海军舰载防空系统的拦截?
最清楚这些答案的一定是美国人。
作为核动力航母的最大拥有国,作为弹道导弹技术领域的超级强国,他们不可能没进行过相关领域的攻防演习。
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作为使用航母同时也是反航母经验最丰富的国家,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反航母能力的评估,是最精确的。
伊朗为了反击美国航空母舰的威胁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相关的研发工作,并举行过多次“就外形而言,最‘拟真’”的反航母演习。
▲为了展示自己反击美国航母的信心和能力,伊朗人真的造了美国航母的缩比模型在海上进行相关的演训活动
▲“美国木头航母”在伊朗军队的近距离攻击下被炸毁
但是伊朗的这些努力和相关演习,在美国人及懂行的国际军事观察家看来,根本无法对美国航母产生任何实质上的威胁。不管伊朗人的反航母演习举行过多少次,每次在美伊关系紧张时,美国的航母还是敢逼近伊朗海域,进行耀武扬威的武力展示活动。
而对中国而言,情况则大为不同,在中国的反航母体系逐渐建立完善之后,美国官方和民间的各种智库都出台了大量的研究报告,以提前做好针对“中国威胁”的预案。
▲相比伊朗的演习,中国在西北内陆的打靶演习可以说是默默无闻,但是在美国卫星眼中,显然是中国内陆的演习更具有威胁性。图片来自:新浪军事
曾为中国航天测控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远望4号”观测船,就已经作为中国弹道导弹打击海上目标的靶船而被击沉了,相信美国的卫星和侦察机,也目击了该船被击沉的全过程。
21世纪的美国军方还仿效上世纪冷战高峰期针对强大苏联的“空地一体战”构想,提出了针对潜在与中国冲突的“空海一体战”构想。
2010年“空海一体战”正式成为了美国军方的官方大战略,在这个“空海一体战”的构想当中,美国军方着重提出,要重视发展削弱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的手段。
在“空海一体战”的构想当中,美国空军的隐身机队将深入中国腹地,对中国火箭军的发射车展开猎杀,以消灭中国对美国海军航母的重大威胁。
如果不是真的感受到了切实威胁,美国军队是不会做此反应的。2016年,由“南海仲裁”案而引发的中美海上对峙爆发,为了给在海上实力弱于美国海军的中国海军舰队“撑腰”,中国在腹地内陆竖起了数十枚新型东风导弹。
尽管事件结束后,中国官方对此事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但是,16年“南海对峙”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从后来仲裁事件的结果及走向来看,2016年火箭军高高竖起的“东风”确实压倒了咄咄逼人的“西风”。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东风一出,全部都安静了。
“南海仲裁案”时那个高调指挥美国海军挺进南海,随时准备与中国大打一场的日裔美国海军四星上将哈里斯,在对峙结束后,被调出军队,去韩国当了“人畜无害”的美国驻韩大使,之前曾发生过多次的美国海军航母编队逼近中国近海摆出战斗阵势的戏码,也再没有发生过。
▲左:曾经意气风发的四星上将哈里斯
右:在驻韩国大使任上养老的哈里斯
4
中国的反航母体系
不会走苏联人的老路
前文曾经说过,中国古代的长城在中原王朝实力强盛的时候,并不是一道单纯被动挨打的”墙”,而是一个随时可以掩护中原骑兵北上出击的军事体系。
新时代的“海上长城”,中国的反航母体系也是一样的,尽管它的初衷是为了打击敌军的航母编队而建立,但是中国的军工建设者从一开始,就为这些系统注入了多用途,多任务的灵魂。
▲055也好、052D也罢,中国新时期建造的海上主力战舰,从来都是多用途的,而不是像苏联一样,细分成很多专用类型
受电子技术水平和发展思路的影响,苏联在冷战时期花费巨资所建立的反航母体系,实际上是反应迟钝且用途单一的。也因此,在看到中国打算像苏联一样用“不对称”战力对付美国航母战斗群之后,很多观察家就认为中国的反航母体系“路子走偏了”会重复苏联人的悲剧。
前苏联的“神话”系统也曾计划用航天卫星来定位美国航母,但由于当时前苏联的电子侦察和数据传输技术比较薄弱,这套系统高昂的造价并没有换回应有的收益。
2020年2月,中国首颗民营5G卫星在轨通信试验成功。今日中国在电子和通信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远超苏联电子工业。
但时至今日,我们不难发现,得益于中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防建设思想的转变(军民结合,注重经济效益),中国发展的新一代侦察、打击系统基本都是灵活且多用途的,它们既可以服务于反航母作战也可以服务于常规军事任务,甚至还可以助力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
在战时可以用来快速补位侦察卫星的火箭发射系统,在平时也不会“光耗钱粮”,除了承接民用卫星的发射任务以外,甚至还可以在箭体上打商业广告,这在苏联时代是不可能的。
曾困扰前苏联航天侦察的许多问题,在今日的中国人面前已经不再是困难了。
中国为侦察反制对方航母而打造的情报保障系统,也一样可以服务于中国航母或陆军部队的战时保障,从而让一份投资尽可能在不同领域取得多份收益。
▲正在大力发展航母的中国海军,
在未来也会逐渐拥有“对称作战”能力的
5
战略威慑,要恰到好处
远程反舰弹道导弹作为仅次于核武器的战略威慑性武器,如何运用好它,也是一项非常考验中国人智慧的工作。
这东西“打多了,打少了”都不行,平时打多了,一是耗费巨大,二是容易泄露具体细节;平时打少了,则无法展示有效的威慑力。
在对战略武器进行极端保密方面,人类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反例,那就是旧日本海军对“大和”级战列舰的保密。为了保住“460mm,7万吨”巨舰的秘密,日本海军甚至连自己人都骗,以至于在二战结束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有很多日本人不相信旧日本帝国能造出那么大的军舰。
这样的极端保密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在大舰巨炮还能在海战及列强谈判中发挥威慑力的时候,日本打造的两艘大和级战舰没有发挥一丁点威慑作用……
只有在合适的时候,通过合适的试验,有效展示出战略武器的威慑能力,才是好的使用思路,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让对方确切知道我有能打得了你的武器,但是又不让对方知道这种武器的细节和具体数量。
8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南海进行的弹道导弹对海打靶试验,显然是一次经过精心策划的试验,这一次,从不同地点发射的多枚反舰弹道导弹,应该在海上打中了“高度拟真航母的目标”。进一步展现了中国火箭军对海上大型目标的“多导弹同时打击能力”。
8月26日之后,美国海军再想制定什么对华行动计划时,应该多掂量掂量了。
- 上一篇
争夺首相位的三个人,“决赛”时怎么说中国?
日本自民党将于14日举行总裁选举,选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继任人。据日本共同社13日报道,3位参选者——安倍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自民党政调会长岸田文雄以及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12日出席由日本记者俱乐部举办的公开辩论会,分别就内政外交政策表明立场,其中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日本应该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受到舆论广泛关注。菅义伟 资料图 图源:IC photo作为日本下届首相的有力候选人,菅义伟在辩论会上表示,日本外交的基础是日美同盟。以此为基础,与亚洲各国进行紧密交往尤为重要。他认为,虽然日本当前与中韩等国存
- 下一篇
中印两军已进入彼此射击范围 印军伺机先发制人!
中印外长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双边会晤并达成“五点共识”后,印度媒体仍持续渲染两军边境对峙。印度《经济时报》12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印度军队在班公湖南岸的斯攀谷地区进行了军事部署。该人士称,两军在该地区已进入彼此“枪支射击范围”,中方通过部署民兵小队“巩固边境”“稳定藏区”,他们的战术任务是“设法驱离印军”。报道称,印度陆军已多次重申,“如果中方军队敢于采取任何挑衅性的行动,印军将进行报复”。不过,为确保局势稳定,两军近日来“每天都在进行互动”。《印度快报》12日援引印度前驻华武官德威维迪的话分析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