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双方究竟释放何种信号?
1月29日,俄总统普京已签署延长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法案。法案规定,条约延长至2026年2月5日。
1月26日,双方就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达成一致。美国方面延长该条约不需要经过国会的批准,而俄罗斯则需要议会通过方可实现延长。特朗普政府的退约“退群”举动一度破坏了国际核秩序,大国间战略关系失稳,《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美俄之间目前唯一存续的军控条约,条约的命运备受世人关注。俄罗斯试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为了应对美国反导系统,俄近年来加强了核力量的更新换代。
条约延长对美俄都有现实意义
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对拜登政府有着一定积极作用。首先,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拜登兑现竞选承诺的举动之一。拜登在总统竞选时即提到,如果当选,会争取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并有可能接受俄罗斯提出的无条件延长5年的提议。
除此之外,拜登在竞选时提到了核武器“唯一目的”、缩减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核武库扩张计划、积极应对伊核、朝核等地区核扩散问题等观点,拜登政府以积极姿态对待军控问题展示了与前任特朗普政府的明显不同。在上任不到十天时间就与俄罗斯火速就续约达成一致,势必会增加拜登政府的国内信誉度,给其政府带来较大的国内政治收益。
美国B-52H战略轰炸机,未来可携带高超声速导弹。
其次,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助于美国重塑信誉形象。特朗普政府所奉行的“美国优先”单边主义政策,给美国和其盟国的关系带来了较为严峻的考验。例如2018年,美国拒绝支持七国集团峰会联合公报,在贸易问题上抨击西方盟友、隔阂不断,退出《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把欧洲盟国推到了美俄对抗的前沿,不顾西方盟友反对退出伊核协议等。
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在其盟友和国际社会中的信誉形象可谓一跌再跌。拜登就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与俄罗斯达成一致,目前而言起码让其西方盟友和国际社会松了一口气,大家看到了一个守序美国的回归。
另一方面,拜登曾承诺要重建美国的全球领导力,重建领导力的关键是重建信誉,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展示了美国对军控问题的承诺,对拜登而言这是美国重新获得盟友信任、重塑领导力的重要一步。
再次,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俄之前的紧张关系。特朗普政府时期美俄两国的对抗持续升温,战略武器领域的博弈愈演愈烈,美俄两国都加大了战略武器装备的投入。俄罗斯展示曝光了诸如“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先锋”高超音速导弹、“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等武器。
而美国则高调宣布部署W76-2低当量核弹头、测试B61-12核炸弹、制定“量身定做”的核战略等。曾经冷战时期的核军备竞赛大有卷土重来的迹象。从军备控制的角度看,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对美俄两国都有益。条约延长避免了美俄两国陷入代价高昂的军备竞赛,这对经济实力处于弱势一方的俄罗斯而言积极作用明显,美俄核军控条约的存续,也让俄罗斯实现了某种程度上与美国的对等,标榜了其大国地位。
此外,美俄之间还可以依托条约的核查机制,了解对方的战略力量发展情况,检查对方军备建设的状况,增加了对对方实力的了解,这对构建战略互信,维护美俄间战略稳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现场视察面临一定现实困难,2020年,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美俄两国在共同同意的基础上做出了暂停《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现场视察的决定,条约的双边磋商委员会会议也被推迟。现场视察是条约执行的关键步骤,美俄两国在延长条约后如何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迅速恢复现场视察或相关机制值得关注。
美俄之间近年来在地缘政治、地区安全、战略安全等领域矛盾不断,两国的矛盾盘根错节,拜登乐于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举动虽不会根本改变美俄紧张关系,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俄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紧张局面。条约的延长起码表明美俄两国在战略安全领域可以达成一致,有着共同的利益可以进行对话,这为未来美俄两国进一步沟通,降低大国间对抗的烈度、增强互信有着积极的作用。
未来美俄新一轮核军控谈判面临挑战拜登在竞选时提到,未来会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为基础开展新的军控条约谈判,2026年2月《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最终到期,从短期来看,《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长缓解了美俄之间围绕军控问题的紧张态势,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从长期来看,未来美俄进一步开展核军控会面临一定挑战。
美苏两国冷战时期的核军控谈判,围绕的皆是“核重锤”,例如美苏两轮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达成的美苏《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Ⅰ)和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Ⅱ),其条约内容虽然有着一定的差别和不同,但是所针对的目标主要还是美/苏俄各自的核弹头数量或是“三位一体”核武库的武器装备,例如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战略导弹核潜艇、潜射弹道导弹等。《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削减内容和模式,实际上并没有跳出冷战核军控的思维模式,某种形式上是冷战核军控的延续。
而随着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非核军事技术对核战略领域的影响越来越重。例如外空领域对战略防御愈发重要,2019年美国《导弹防御评估报告》中,还着重就外空反导能力进行了表述,提及建设定向能武器系统、部署天基拦截器等,外空已经成为影响一国战略威慑能力的重要域。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如果应用在战略侦察和目标识别,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工劳动力,经过学习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能够从海量侦查图像中快速精准定位对手的导弹阵地、导弹发射车等战略武器目标。
长航时无人机可以对敏感地区实施不间断的实时监视,是一种新兴的空中侦察平台,增加了战略侦察的技术手段选项。网络技术对战略安全也带来了影响,核武器的指挥控制系统越来越多地依靠信息化技术予以联通,对核武指控系统的网络攻击不亚于瘫痪核武库。
综上而言,多种非核技术的军事应用会增加国家间安全互动的复杂性,以往只关注核武器数量、运载工具数量等军控模式不再适用于当前复杂的技术环境。未来很长时间,相信不会有哪种武器技术的毁伤能力会超越核武器,核武器依靠其强大的毁伤力和所带来的威慑效力,依然还是大国安全的基石和军事战略的主要支柱。
但是,影响核威慑效力、影响国家间核互动的技术要素会越来越多,美俄两国现在对对方军事威胁的关注已经不仅仅聚焦于战略核领域,未来美俄很有可能会将更多类型的武器、更多技术的管控等问题纳入新的核军控对话框架中,以往限制武器数量的军控模式,有可能会转向限制技术能力、限制行为、制定规则的方向。这大大增加了美俄开展更新一轮核军控时双方要讨价还价的“价码”,开展新一轮核军控的复杂性会更高,达成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条约难度更大。
此外,美俄之间还要面临已经被特朗普破坏的军控残局,中程导弹、导弹防御、地区核扩散问题上,美俄两国能否重回某种条约规则、重新构建某种对话机制,目前还看不到任何迹象。
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最终到期前,留给美俄达成新一轮核军控谈判的时间只有5年,两国面临着众多复杂问题的困难挑战,如果美俄不能在未来5年时间内达成某种一致认识,美俄军控的三大支柱:《反导条约》和《中导条约》已经失效,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再失效,美俄之间再无军控条约的约束,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作为世界核国家的第一梯队,美俄两国开展核军控对全球战略稳定和地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正如《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缩写NEW-START所直译的那样,在延长条约后,美俄间的军控互动急需新的开始。
- 上一篇
日本在联合国提出照会,宣布不承认中国南海主权
据日本媒体近日报道,日本驻联合国代表团提出了一份照会,宣称中国在南海有关岛礁上划定领海基线的做法"未能满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条件",即宣布日本不承认中国的"南海主权",同时该照会还指责中国"限制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这是日本罕见地在国际外交场合否认中国的南海主权,而该照会发出后几个小时,中日举行了海上事务高级别磋商。不过对于外交专家而言,日本搞出这么一出"戏"并不奇怪,该来的终于来了。日本的任何领土和领海都搭不上南海,因此不是一个南海国家,但近年来日本一直在加大对南海地区的介入力
- 下一篇
美军航母又来南海挑事!除了当活靶子什么也干不了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近同菲律宾外长洛钦通电话,大谈美菲同盟,还称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菲律宾武装部队、政府船只和飞机在太平洋遭受武装攻击时的情形,地点上包括南海。拜登政府刚组建完成,内阁官员刚上台,这时候,美国又想在南海做什么?01布林肯对洛钦所说,譬如美国反对中国在南海超过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反映的国际法所允许的任何海洋主权主张,还宣称“保证会与那些面对中国压力的东南亚国家主权声索国站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挺有道理的样子。然而,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权益,难道是1982年才拥有的吗?显然不是!哪有
相关文章
- 聚焦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实施路径
-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月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进展
- 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1月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进展
- 教育部长怀进鹏: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基础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
- 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基教司2022年工作要点发布
- 教育部长怀进鹏: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的重要工具箱作用
- 【心理辅导】高考不要把考生逼向绝路战略藐视战术重视心理建设
- 【心理辅导】高考不要把考生逼向绝路战略藐视战术重视 案例三心理建设
- 【心理辅导】高考不要把考生逼向绝路战略藐视战术重视案例四心理建设
- 【心理辅导】高考不要把考生逼向绝路战略藐视战术重视 案例五心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