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发声:中美合作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恩赐!
3月18日,中美将重启已经中断和停摆的高层磋商。此次高层磋商人员构成前所未有,中方由政治局委员和国务委员组成,美方则是国务卿与安全事务助理搭班。虽然此次会晤由美方邀请,但美方已经表示磋商将会十分艰难,它要向中国施加压力。中方虽然认同中美高层磋商,但也决不会吞下牺牲核心利益的苦果。
中美之间已经超越简单合作的时代,两国合作的形式也会与以前不同,中国不能也不会为了合作而合作。如果美国以合作为诱饵、以合作为手段向中国施加各种压力,依然将打压中国作为根本目的,不改变以往对华合作是为了继续以另一种方式削弱中国的做法,或者只是把这种合作视为一种权宜之计,把合作的目的当做恶性竞争的一种掩饰,那么这种合作的意义也是不大的。以强凌弱,附带不平等条件的合作,中国不能接受。
过去这些年美国习惯于对华施压。虽然美国对中国也有巨大的合作需求,但美国一直相信,中国对美国合作的意愿大于美国对中国合作的意愿,中国有求于美国更多。
于是,美方利用这个意愿差对中国进行施压,借合作提出各种不合理甚至是苛刻的附带条件,比如要求中国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治理模式甚至是制度模式。
如果中国不同意,它就大搞贸易战,搞脱钩,或者中断人文联系。美国已经发现,它对中国做的这一切是双刃剑,以前的对华做法也重重伤害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如今,它希望有所改变,在继续打压中国的同时,尽量减少美国付出的代价,同时,立足于长远的、拉帮结派的方式与中国进行竞争。
因此,在美国合作信誉和国际信誉已经大跌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保持必要的警惕。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做过很多出尔反尔的事情,比如全球化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发起的,但是美国后来又反全球化,大搞贸易保护主义。
联合国也是美国和苏联在二战后共同倡议建立的,但是美国成了不交会费或拖欠会费的国家。这些都体现出美国对所有国际机制或者国际组织所持的态度:在美国看来,多边机制和国际合作平台都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为美国霸权所用的。所有国家一律平等,不干涉内政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但是美国偏偏可以公然践踏。我们从来不能对与美国的合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未来的中美合作必须是平等、互利、双方自愿的,同时也是互动的,不以一方单纯要求另一方改变为前提,不能附带可能伤及对方核心利益的任何条款和要求,不能改变合作共赢的基本属性,不能随性更改合作的范围和条件。如果丧失了合作共赢的基本要求,中美合作就只能沦为桌面上的摆设,随时可以丢弃。
中美之间的合作本身不是目的,未来的合作必须以共赢为基础。中国不会为了单纯的合作,为了合作的形式而与美国进行合作。我们也不会因为美国在某些领域愿意跟我们合作就表现出感恩戴德的样子,更不会把中美重启合作视为美国送给中国的大礼。
延伸阅读:这场对话会推动中美关系走出阴影吗?
美国国务院发出声明,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将于3月18日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与中国外交高层——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和国务委员王毅——举行会晤。
消息越是来得突然,就更凸显出不同寻常。不过,对于处在空前困境中的中美关系来说,这仍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好消息。不管怎么说,对话总是比对抗要好。
拜登赢得大选后,国际社会曾对他改善中美关系抱有不小的期待。但入主白宫已经有一段时间,拜登政府在对华问题上传递出复杂的信息,有分析人士认为,拜登基本上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姿态。
相对而言,拜登政府要更为理性,也还是在讲合作。人们都在猜测,这场备受瞩目的中美外交高层会晤,会带来什么变化?会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中美关系走出特朗普政府投下的“阴影”?
1
3月11日中午央视网站发出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宣布,应美方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同美方的布林肯和沙利文于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中美官方都已经确认,这场会晤应该是板上钉钉了。 在看到这一消息后,刀哥第一时间联系了几位国内研究中美关系的专家,他们的第一判断都是,这场会晤对中美关系来说很重要,能对话总比不对话要好得多。 在特朗普政府后期,尤其是自蓬佩奥担任国务卿开始,美国对华政策就开始走向“极限施压”的强硬道路。而自新冠疫情暴发后,由于特朗普政府抗疫表现太糟糕,急于“甩锅”中国让蓬佩奥等人变得更加疯狂。 在涉疆涉台涉港等问题上,特朗普政府不断发出挑衅,而且派遣现任政府高级官员“访台”,增加对台军售频次,提升美台之间的合作。
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中外记者会上强硬警告: 我们敦促美国新一届政府充分认识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彻底改变上届政府“越线”、“玩火”的危险做法,慎重和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不少中美问题专家认为,中美关系要想实现稳定,保持对话渠道畅通是必要的。 中美外交高层上一次展开对话,还是2020年6月,杨洁篪与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夏威夷举行的会晤。 复旦大学的张家栋教授告诉刀哥,这次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这是拜登政府上任以来,第一次中美外交高层的面对面接触。第一次总是重要的,更何况中美高层之间对话停了那么长时间。 张家栋认为,重启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而且这种重启一定是双方的,双方都想重启。不管表面上怎么批评对方,怎么强硬,但是愿意对话,其实就是把基调定下来。 而且,对话这种形式起码能够减少分歧,减少误判。这和美国自己宣布的一系列的文件等等也是一致的,拜登也说了,外交将是美国对外关系中的核心部分。对话也是外交的组成部分。
2 这是拜登政府上任后,第一次中美外交高层对话,华盛顿格外重视。对话还没开始,华盛顿就施展了各种外交手腕。对此,我们需要看清楚,并有所准备。 可以想见,这是一场对话,也是一场面对面的交锋。 美国国内目前政治保守的气氛非常浓,对华姿态也整体偏向负面,从国内政治上考虑,拜登政府有回应这种保守气氛的需要,从华盛顿的一些动作,不难看出,它想刻意给外界制造出美国占据“多项优势”,主导对话的错觉。 在北京时间3月9日晚间,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刊发了引述匿名人士的消息,称美国的布林肯与沙利文将与中国的外交高层进行会晤。 与此同时,美国一些媒体如彭博社、华尔街日报也有所报道。 而在第二天,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表示,中美双方确实正就这个问题进行沟通,但是不能提供更多的细节。 到了3月11日一早,美国国务院就急着公布消息,中美外交高层确认将在3月18日于阿拉斯加会晤。 整个节奏来看,保持比中方信息公布快半拍。
而从布林肯的行程来看,在与中国外交高层举行会晤之前,他要先与防长奥斯汀先前往东京,与日本方面举行本年度美日“2+2”会议;然后紧接着于3月17日至18日又前往韩国,举行美韩“2+2”会议。 白宫发言人10日表示,拜登政府将以与盟友步调一致的方式处理对华关系。她说:“有一点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那就是,本届政府与中国官员的首次会晤是在我们与亚洲和欧洲盟友和伙伴会晤和紧密磋商后进行。” 葛来仪认为,这种安排将向北京显示,美国拥有强大的联盟。“华盛顿是从实力地位(与中国)接触。” 从以上几点来看,拜登政府还是想对外界和中国展示一种姿态,就是美国还是“世界老大”,企图以实力“压服”中国。不得不说,这太一厢情愿了。 中国外交学院李海东教授告诉刀哥,两国外交高层展开对话,应该是协调较长时间的。美方没有跟我们商量共同公布消息,而是抢先公布消息,有着特别的考虑。 另外,李海东教授认为,我们在对中美关系的心理和美方心理不一样,不少美国人有一种高高在上和竞争性的思维,我们是希望相互平等地谈各自问题。美国总体上还是把自己定位在霸权国,而我们的看法更理性平和具有建设性,美国的看法反映出“老大帝国”的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旧思维。
3 大家已经都已经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对中国的动作特别多,既然有跟中国谈的意愿,在会晤之前又拿出各种动作,频频释放信号,中国社会舆论很不解,不少人在问,美国想干嘛? 李海东教授告诉刀哥,我们在分析美国外交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把美国国内因素考虑进去,尤其是美国舆论和国会的气氛。当年克林顿任总统时期,曾有每天看CNN头条来制定外交政策方向的说法,这就是美国的特殊国情。 现在包括布林肯、葛来仪及拜登团队成员在美国国内对华议题上的表态,必须与美国国内大气候相契合,一言以蔽之就是比较“毒”。只要拜登政府展示对华和解,就会被解读为“软弱”,反之就会受支持。 由于一方面,美国的体制是高度分散化的,政府政策必须有效顾及国会和媒体弥漫的主流认识。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又是个相对弱势的政府,国内政治基础不牢。国内越弱,外交上越需要示强。明年就面临中期选举,国会权力格局大概率会发生变化,参众两院都被民主党掌握的情况可能无法持续,到时候拜登政府的地位会更弱。如果他在国内重大问题上迟迟无法获得突破,那就只能看向国外,现在看来他选择对华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并且,美国两党政治精英都有现实需求,通过制造外部强大敌人来愈合国内分裂,被认为是最省力经济的方式。 拜登团队也有给区域盟友发信号的意味,布林肯跟奥斯汀两人先去日本,后去韩国,布林肯去阿拉斯加同时,奥斯汀去印度,其行程组成很明确地显示,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底色是强硬的,其在亚太地区的总体框架是对华竞争为主,合作为辅。 李海东认为,包括疫情、经济、气候变化等等中美可以合作的领域,一方面,拜登政府希望达到美国认为富有成效的结果,另一发明不能给美国国内产生拜登对华软弱的印象,这是华盛顿认为自己需要拿捏好的方面,即在对华竞争和冲突中实现合作。所以布林肯谈到要以实力跟中国打交道,这句话细究起来有“以势压人”的意思。
对美国这种以竞争为主的对华态势,中国国内舆论同样感受到了,有些网民有疑问,既然美国是抱着这种态度来的,我们为什么要跟它谈? 李海东认为,首先中美恢复接触并非中国一厢情愿,拜登政府也在寻求与中国的合作,这是他跟特朗普政府不一样的地方。特朗普团队的一些人精神上处于癫狂状态,甚至不惜以挑起冲突为代价跟中国脱钩。对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来说,一个削尖了脑袋跟中国过不去的美国,对中国不利。 杨希雨认为,外交最大的艺术,在于利益交换。在这方面,老一代革命家给我们做过杰出的榜样。在中美关系面临重设的时候,我们既要坚持政策坚定性,更要注重策略的灵活性。毛主席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现在大家不能只记得政策,不记得策略,中国要有足够的胆量,敢于以创造性、对历史负责任的担当精神去跟美国做一些交换。 那么,这次沟通的成果对中美关系影响如何,如果美国坚持以势压人沟通不顺利怎么办,中美关系会因为对话出现哪些改变,哪些不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告诉补壹刀,中美关系是由大框架决定的,大框架是双方现在进入到比较长期竞争的阶段,接下来要管控好竞争。大的态势是:不管美国喜欢我们也好,不喜欢我们也罢,美国都得面对中国崛起的事实。双方对话沟通即使不顺利,美国接下来都得回来跟中国打交道。 对此次对话,金灿荣认为,需要警惕美方意图居高临下施压,造成其单方面受益的局面。另外,对对话抱有平常心,不管顺不顺畅,中美交往还要继续。目前中美关系的困难主要是美国造成的,美国没有放弃居高临下的态度。未来我们发展好了,美国最终接受了,那么后面一切都好办了。
- 上一篇
外媒炒作我海警“军事化”纯属居心不良!
中国不久前颁布实施《海警法》,其中关于中国海警兼具行政执法力量和武装力量双重属性的规定引发外界关注。有人借机炒作中国海警“军事化”,妄称中国海警执法使用武器将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这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海警“双重属性”是指,海警既是平时的行政执法力量,也是战时的军事武装力量。首先,从各国海警法定职权及隶属关系角度看,中国立法与国际通行做法并无二致。中国《海警法》规定:“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部队即海警机构,统一履行海上维权执法职责”,“海警机构依据有关法律、军事法规、中央军委的命令,执行防卫作战
- 下一篇
德国两场关键州选举,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出师不利
默克尔即将结束其为期16年的执政生涯,2021年德国选举的情况也正变得复杂化。当地时间3月14日,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举行州议会选举,拉开了德国2021年大选的帷幕。然而在这两场关键的大选揭幕战中,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却遭遇了重大失利。德国公共广播联盟(ARD)旗下电视台当天根据出口民调和部分计票发布的预测结果显示,德国绿党以32%的得票率在巴符州取得领先,社会民主党则以36%的得票率领跑莱法州。而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在这两个州的支持率仅为23%和27%,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