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各民族同胞打造一个温馨港湾”——广西南宁多民族社区见闻
新华社南宁9月27日电 题:“为各民族同胞打造一个温馨港湾”——广西南宁多民族社区见闻
新华社记者何伟、黄庆刚
“我爱广西,我爱中国”“南宁是我的第二故乡”“民族团结一家亲”……在广西南宁市中华中路社区“民族之家”的一面墙壁上,张贴着不少维吾尔族同胞的书法作品。“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普通话,还学会了写汉字,一有时间我就过来。”59岁的买吐送·玉送说。
买吐送·玉送来自新疆和田地区。他所在的中华中路社区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生活着汉、壮、回、维吾尔、苗、瑶等18个民族的居民,社区总人口1.3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三分之一。
买吐送·玉送告诉记者,刚到社区时,一些少数民族同胞不太会讲普通话,交流不便直接影响工作生活。了解到大家的需求后,社区党委书记谢华娟组织开展培训,同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打造“社校联盟”品牌,把大学生志愿者引入双语培训课堂。
“语言是少数民族同胞融入城市的第一道关,沟通畅通了,很多事迎刃而解。”谢华娟说,经过培训,许多人不仅会说流利的普通话,还学会了写汉字。社区居民间的交流互动逐渐频繁,架起了各民族“连心桥”。
为了让少数民族群众留得住、有发展,社区创建了“民族之家”,设置有“民族团结巷”“民族团结宣传长廊”“民族之家图书室”“谢大姐暖心屋”“双语培训室”等功能区,在语言培训、劳动就业、住房、子女上学、矛盾调解等方面为居民提供服务。“在社区党员带动下,各民族同胞相互尊
重、互帮互助,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谢华娟说。2019年,社区在南宁火车站附近建成少数民族创业街,共设立13个铺面,圆了部分少数民族同胞创业开店的梦想。在谢华娟的帮助下,买吐送·玉送有了自己的创业门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谢华娟还帮他协调减免了4万多元房租。如今,他白天售卖新疆核桃、大枣、葡萄干等特产,晚上卖烧烤,每月有5000多元收入。“我想把生意做大,再开一家新疆面馆。”买吐送·玉送说。
在社区居委会办公楼,52岁的党员梁汉连正在志愿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她说:“社区和谐需要每个人一起创造,我想为大家做好服务。”
截至目前,中华中路社区已为20名少数民族困难群众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助力500多名少数民族同胞实现安居,为2000余人提供语言补习。“作为社区党委书记,要时刻冲在前面,用心用情工作,为社区各民族同胞打造一个温馨港湾。”谢华娟说。
原标题:“为各民族同胞打造一个温馨港湾”——广西南宁多民族社区见闻
- 上一篇
“到乡村去”成江苏都市人出游新选择
新华社南京9月27日电(记者刘巍巍)乡村非遗和文创产品展示、乡村振兴讲堂、乡村旅游重点村推介……为期1个多月的第十一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26日在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启幕,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都市人出游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节期间,江苏多地的传统技艺在树山村集结:苏州刺绣、南京秦淮花灯、扬州琼花、徐州香包、无锡剪纸……技艺大师们现场表演、制作,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上海游客吴林说:“这里的青山绿水、乡村风貌让人流连忘
- 下一篇
西藏类乌齐:牦牛产业升级惠及当地农牧民
新华社拉萨9月27日电(记者韩曦乐、格桑边觉)在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滨达乡央宗牦牛育肥基地,28岁的向巴饶丁正在为牛棚里的牦牛补喂饲草。2018年,育肥基地投产,在央宗村招聘了7名牧民作为产业工人。此前,向巴饶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人的收入主要靠虫草采挖和国家政策性补助。如今,向巴饶丁每月有2500元的稳定工资,加上分红,家庭年收入翻了一番。向巴饶丁一家生活发生巨变,离不开类乌齐县大力发展牦牛产业。类乌齐县平均海拔4500米,东有高山峡谷,西为草原牧场,植被丰富,为牦牛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态环境。为促进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