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动物园熊攻击人引热议,人与动物之间到底该如何相处? 猛兽不是宠物,认识你也会攻击你
老虎出生45天就开始有了攻击性
翻开资料不难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会发生动物园中猛兽伤人事件,受伤害的不仅有游客,更有不少饲养员。“猛兽不是宠物,认识你不代表不攻击你。”一饲养员感叹,为了安全考虑,任何时候都应避免在没有足够防护措施下与它们的近距
上海野生动物园18日发布公告称,10月17日下午,园区工作人员在猛兽区(车入区)实施作业时,遭受熊攻击,致使一名工作人员不幸死亡。人与动物之间到底该如何相处?保持怎样的安全距离?这样的话题再度成为热点。新时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和梳理。
老虎出生45天就开始有了攻击性
翻开资料不难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会发生动物园中猛兽伤人事件,受伤害的不仅有游客,更有不少饲养员。“猛兽不是宠物,认识你不代表不攻击你。”一饲
养员感叹,为了安全考虑,任何时候都应避免在没有足够防护措施下与它们的近距离互动。何谓猛兽?狮、虎、豹、熊、狼、熊猫等都在列。此前接受采访时,无论是济南动物园还是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饲养员,都多次提到“安全距离”这四个字。以老虎为例,出生45天,就开始有了攻击性,会护食。三个月后,就要当做成年兽对待了。即便是长时间喂养猛兽的饲养员,也不能有丝毫大意。无论是饲养操作还是卫生消毒,都必须严格遵照工作流程,不会和猛兽有直接接触。
老虎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其他动物或者人类只要到了它的地盘,它就会认为这是在侵犯它的领地,会有攻击行为。因此,打扫笼舍卫生前,饲养员要先让它去活动场地,把活动场地和笼舍之间的隔离门关上,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工作。每次打扫和投食时必须两个人以上,这样能相互提醒,出现情况也能有个照应。不光是猛兽,山魈、狒狒等众多动物都得采取类似工作流程。
除了笼舍间有门保证安全,饲养员从办公室到动物笼舍还要经过5道门。“这5道门可以一道道隔离,这样能最大限度保证安全。”有饲养员曾对媒体这样解释。
逛动物园区禁止拍打玻璃勿用闪光灯
一只老虎一顿能吃10斤肉,豹子要少一些,4斤左右,还要有鸡蛋、鱼肝油以及其他微量元素……作为饲养员,精心照顾动物生活是职责所在。不仅是喂养,打扫卫生,还需要随时观察动物的状态,比如通过狮虎的粪便、尿液就能分析出其肠胃情况,通过神情体态变化等,观察是否要进入发情期或生育期。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饲养员称,自己已做了七八年,这些流程都了熟于心,但时时还要提醒自己,保持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别的工作粗心或许只是钱财的损失,这个一旦出问题,就是生命的代价。专注非常重要。“做这个,既要精明又要有耐心,不能慌里慌张,容易犯糊涂。”这位饲养员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打游戏玩手机,在工作期间是不可以的,太容易分心了。
关于如何与动物保持“安全距离”,他主要提了两点。一是投喂动物时,别故意“逗弄”它们玩。能投喂的动物都是性情温驯的,比如环尾狐猴,可以把食物放在手掌心里,让它去吃。但若“逗弄”、吓唬它们,它们也会害怕,也会生气,尤其在食物问题上,它们更简单、直接。二是观看动物时,要保持安全距离别惊着它。比如长颈鹿,别看长了高个儿,实际上很神经质,比较敏感易受惊吓。饲养员走近笼舍时,都会通过吹个口哨、拍拍手、脚步重一些等方式,提示一下,就怕冷不丁一下子,吓坏它们。斑马、麋鹿、梅花鹿、羚羊、野驴、野马等也都是类似情况。
“园区内禁止拍打玻璃、禁止大声喧哗,就是怕刺激动物,尤其是这些食草类的。”一动物管理工作人员说。还有给动物拍照时,不要用闪光灯,闪光灯可能会使动物受惊暴躁。要知道,动物处于压力和应激状态下,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新时报记者王亚妹)
原标题:上海一动物园熊攻击人引热议,人与动物之间到底该如何相处? 猛兽不是宠物,认识你也会攻击你
- 上一篇
触目惊心!游客讲述上海野生动物园游览经历:口鼻喷出热气太吓人
游客讲述上海野生动物园游览经历 触目惊心 游客讲述游览上海野生动物园:熊扑过来车会晃 口鼻喷出热气吓人 近日,一则“游客讲述上海野生动物园游览经历”的消息在网上引热议。据了解,17日下午,上海野生动物园群熊伤人救援画面曝光,一工作人员身亡。此事件在网上备受关注。 据曾游览该区域的游客称,熊扑到观光车上讨食会把车体冲得晃动,呼出的热气让人害怕。他说没看到有工作人员在车外活动,现在比较后怕,万一车辆抛锚会被熊掀翻。 还有游客称,亲眼目睹了群熊撕咬工作人员直至身亡的现场,简直触目惊心不敢
- 下一篇
2020语言扶贫成果发布
记者从17日在京举行的2020扶贫日语言扶贫成果发布会上了解到,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来,我国语言扶贫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上升至80.72%,“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普通话普及率达61.56%;贫困群众的普通话交流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技能大幅提升,创业致富愿望愈加强烈。 据介绍,由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共同开展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进行普通话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