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课外资讯 > 国内热点

国内热点

老人成“数字难民”世界各国如何应对?

2020-11-08 16:15:07国内热点
“年轻人是富有者,而老年人是匮乏者。”这是美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尼葛洛庞帝就数字化时代有关代际差异所做的一个论断。今年“黄金周”期间,无锡火车站为无健康码者设置专门通道,在网络上引发大量点赞和议论。但这也凸显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当下,老人群体面临的尴尬。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中,近八成(约2亿人)在2019年一整年里没使用过互联网。这些因为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远离数字文化的群体,被称为“数字难民”。其实

“年轻人是富有者,而老年人是匮乏者。”这是美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尼葛洛庞帝就数字化时代有关代际差异所做的一个论断。今年“黄金周”期间,无锡火车站为无健康码者设置专门通道,在网络上引发大量点赞和议论。但这也凸显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当下,老人群体面临的尴尬。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中,近八成(约2亿人)在2019年一整年里没使用过互联网。这些因为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远离数字文化的群体,被称为“数字难民”。其实,不只中国,发达国家同样面临老年“数字难民”社会问题。

德国

信息教育应“从老年人抓起”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变德国老年人对互联网的态度。德国信息技术、电信和新媒体协会(BITKOM)本月初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德国65岁以上老人上网人数从1月的48%增加到49%;认为数字化是一个机会的比例从64%增加到69%;把互联网看作危险事物的比例从33%下降到29%。“互联网对老年人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德国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很大,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BITKOM协会主席贝尔格说。

75岁的布里特是柏林一名退休护理人员,她表示,自己以前对互联网有抵触情绪,认为老年人不会用互联网照样能享受生活,但这次疫情让她明白,不会用互联网甚至无法“独立”生活——远程医疗、购物不会用,网络交流没机会。为此,她专门到社区学院报了一个互联网基础班。现在,她已经能用智能手机和电脑阅读新闻、收发邮件、订购物品、视频聊天。“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了。”她说。

德国联邦家庭事务、老年、妇女及青年事务部(BMFSF)部门主管克莱恩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说,进入新的数字领域有很大困难,这既是技术上的难题,也是心理上的,甚至有人称他们为“数字文盲”“数字难民”等。老年人的数字化问题,是政府的一大挑战。

德国政府推出了老年人互联网战略,希望通过基础建设及开展项目,在未来10年把老年人的网络普及率从目前的不到一半提升到80%至90%。德国还成立一个数字机会基金会,资助相关项目。“如果政府在学校投入几十亿欧元来促进数字化学习,那么在老年人网络学习上的资金投入也非常有必要。”德国不来梅大学信息技术专家库比切克如是说。

据了解,德国将培训一批专门的老年信息技术辅导员。这些信息技术辅导员来自老年中心、养老院、社区学院等机构。库比切克说,老年数字化教育必须符合这一年龄层的特点,需要懂得老年人心理的辅导员。德国还将编制相关教材。同时,德国将拨款数亿欧元给3万个老年中心、3000个养老院等机构购买电脑。每个机构平均配置10台平板电脑。

此外,德国各个社区学院都提供老年人信息技术教学课程,还为老年人提供网上问答平台、线下网络学习“咖啡会”等。相比社区学院的课程,“咖啡会”较为松散,深受不爱上课的老年人的欢迎,他们可以从电脑开机学起,不需要担心学得太慢。

德国各大城市近年来还流行大学生免费住进老人院项目。慕尼黑大学生服务中心告诉笔者,这种项目供不应求。老人院为学生免费提供20平方米的房间,而大学生则在业余时间教老人们怎样使用电脑,使用社交媒体,安排老人们就诊等。

克莱恩认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人提升数字化能力不仅有利于自身,也对国家治理越来越重要,可以减轻社会负担,提升国家竞争力,信息教育应“从老年人抓起”。

日本“老人内阁”不想被时代抛下

当地时间9月16日,71岁的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率21名内阁成员亮相,却被揶揄为“老人院”,因为他们的平均年龄达到60.4岁。而执政党自民党的干事长、总务会长、政务调查会长的平均年龄更高达71.4岁。年龄,或许代表着经验,但在某些方面也可能是阻碍。

在网络化与数字化进程方面,日本与发达国家、第三大经济体等身份不符,一直受到诟病。在IT概念被热炒的千禧年,时任日本首相、63岁的森喜朗在公开场合甚至将“IT革命”说成了“它(英文it)革命”。不奇怪,森喜朗曾称自己是“电脑盲”。曾任日本奥运担当大臣同时兼任网络安全战略本部副本部长的樱田义孝,在2018年11月的一次众议院会议上直言“自己并不亲自使用电脑”,当有人质疑日本的核电站资料是不是通过USB进行存储、会不会受到黑客攻击时,他竟然回答:“使用的时候会打个洞吧,具体细节我不清楚。”

如今,菅义伟掷地有声地抛出数字化课题,并为此设立专门机构数字厅,初衷是建立政府各级部门之间的大数据平台,打通各个部门间的行政壁垒。网络办公的确便捷,但作为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内阁,都会出现大臣不会用电脑的问题,对于日本社会上的普通老年人来说,数字化的普及就更难了。

眼前刚刚发生过鲜活的案例,而且是全社会性的。今年5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日本政府

发放10万日元“特别定额给付金”,有个人号码卡的人,可以通过网络申请,大概在政策出台后一周左右就能收到钱。而没有个人号码卡的人,则只能等各级行政单位的工作人员把纸面通知单寄出,收到通知单并填写申请后再寄回。这样一个过程,需要超过一个月的时间。

据《日本经济新闻》统计,截至这一政策落地,日本社会只有1/10的人开通了个人号码卡。开通的人,不懂得使用方法;没开通的人,急于开通。一时间,日本各地方政府的办事窗口前挤满了前来咨询和办理相关业务的市民。

另据媒体报道,千叶县松户市一名叫大谷刚的无业男性,因急需“特别定额给付金”却又没有个人号码卡,工作人员让他办理,他却弄不明白流程,最后急得手持16厘米长刀具冲到松户市政府,被现场逮捕。

尽管日本经历了疫情,但目前还没有取消现金交易,进出各场所也不需要智能手机扫健康码,甚至连网络打车的APP都普及得磕磕绊绊。据《朝日新闻》报道,就连东京都政府每日用来收集各医疗机构发送来的检测结果,都是通过传真机来完成。

因此,这样的大环境下,在公共领域,日本老年人还没有明显感觉到因数字化而被时代抛下的不便,也还没有被边缘化。但如何让老年人无障碍地共享信息化的成果,进行数字化“扫盲”,是所有老龄化社会都必须直面的问题。根据日本总务省最新公布的数据,日本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3617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28.7%,为全球最高。

新加坡千名“数字大使”深入社区帮老人

9月中旬,新加坡政府开始向其500万居民免费发放“合力追踪”便携防疫器,其功能与同名手机应用相似,即协助政府进行新冠肺炎病例追踪。在社区服务中心领到设备的75岁李姓老人高兴地展示这款防疫利器。她说,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她在疫情期间一直无法使用“合力追踪”应用,也不会扫码,“现在好了,出门挂在脖子上就行,心里踏实了”。

与这位老人一样,很多新加坡老年人面临着“数字化生存问题”。根据2019年的官方数据,新加坡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6%。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活,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早在2007年就推出“银发族资讯通信计划”(SII),通过银发族资讯中心、银发族上网热点、银发族资讯日和银发族资讯电脑奖励计划等,帮助老年人学习新科技,更多接触电脑与网络。

2013年,IMDA牵头推出“银发族资讯电脑咨询服务站”。根据该计划,20名训练有素的老人志愿者轮流接听两条热线,这群志愿者通晓普通话、英语、福建话、广东话及潮州话。他们对资讯科技颇有研究,而且在维修电脑方面也有一手。此外,IMDA在全岛12个银发族资讯站开办新的资讯课程,教导年长者如何在网上管理公积金户头、上网申请护照和通过云端科技发送照片给亲友。

新加坡一向有成为由数字创新驱动的领先经济体的抱负,近年来,为落实“智慧国家2025”愿景,政府与企业、社区和学校等合作,大力开展数字技术学习活动。2018年,IMDA扩展SII,推出电子付款体验之旅,协助50岁及以上老人掌握电子付款的技能。笔者所在社区老人陈先生表示,“以前缴费之类都要去银行,有时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几十年来都如此,也不觉得什么。自从学会了手机缴费和转账,感觉数字生活真是神奇。”

今年,新加坡政府又成立数字转型办公室,宣布招募1000名“数字大使”,深入社区帮助约10万名老人掌握数字技能。这些“数字大使”会走进小贩中心、咖啡店与菜市场等,目标是在一年内让全新加坡约1.8万名摊贩开通二维码支付。这些摊贩大多年龄较大,为鼓励他们提供电子支付服务,政府将每月给予300元新币补贴。

有评论称,要带领更多老人进入数字时代,除了帮助、鼓励他们学习,还要在产品和数字服务设计上照顾他们的需求,做到简单易用。数据显示,新加坡越来越多老人从数字化中受益。2018年,新加坡88%的50至59岁人口及55%的60岁以上人口使用互联网,后者更是在两年内增加25%。美国

“宽带是公共卫生必需品”

在美国,老年人成为“数字难民”也是个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约有3100万美国人无法使用高速互联网服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比例已达到42%,另有67%的老年人表示他们能够上网,但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只有1/4的人说他们对使用电子产品上网感到自信。

成为“数字难民”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包括无法跟人及时交流导致的孤独感等,而疫情凸显了这一问题。根据美官方2017年的数据,近1380万65岁以上的美国人(占该群体的28%)独自生活。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称,缺乏社交和大脑刺激与心脏病、痴呆甚至过早死亡等有关。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残疾人权益组织的法律总监耶利米·安德希尔表示,在这个世界上,许多老年人已经因与家人和朋友接触不稳定而感到孤独,为抗击新冠肺炎大流行而采取的居家措施只会加剧这种感觉。今天,从远程工作到远程医疗,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虚拟的。然而,社会似乎忘记了一个关键群体——无法获得可靠、负担得起的高速互联网的美国人。对老年人来说,这方面的代价是巨大的。

新冠肺炎大流行让生活在农村的美国老年人遭受着更大的痛苦。疫情期间,医生和护士通常采用在线看病的方式与病人保持联系,而这些老人缺乏这样的条件,难以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另据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调查,1/3的人表示不上网是因为没兴趣,32%表示互联网太难掌握(其中8%的人表示自己“太老了,学不会”),还有19%的人是出于经济原因,无法负担网络和电脑费用。据统计,美国现今大约有770万老年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局(NTIA)今年发布的第15版互联网使用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1月,接近八成美国人使用互联网,但“数字鸿沟”依然不小,主要存在于农村、非裔和拉美裔、低收入阶层、老年人群体。好消息是,65岁以上老年人上网比例相比2017年增加5个百分点(达到68%)。而在2018年,由于两年间有超过1300万公民开始使用互联网,NTIA 一度在报告中乐观地称“美国社会的数字化差异正在消失”。

美国许多组织和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并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如纽约市政府正与电信公司合作推广“弥平城市的数字鸿沟”项目,旨在向居住在公共住房中的65岁以上老人发放平板电脑,并提供一年免费网络服务。纽约市首席技术官约翰·法默说:“新冠肺炎疫情向所有人表明,宽带也是公共卫生必需品。人们要想在网上获得必要的服务,首先必须上网。” (摘自《环球时报》)

如何消弭“银发族”数字文化鸿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有25388万人。接触过网络的老人只有6056万人。也就是说,将近2亿老人没接触过网络。

这些与网络“不通”的老年长辈,不仅因此面临着与年轻一代交流上的一道坎儿,甚至也会遭遇不会移动支付、招手打不到网约车等窘境。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多地出台不扫健康码、不佩戴口罩无法乘坐公共交通的规定,可这一以保障市民健康安全为出发点的要求,却让许多老年人陷入了尴尬境地。网络化、数字化的智能产品正在快速改变我们的生活节奏,智能“快时代”背景下如何关照“慢速度”,也同样值得关注。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虽然2019年线下娱乐仍然是中国老年网民的主要娱乐方式,但线上娱乐逐渐成为老年网民的重要娱乐渠道,占24.4%。

根据某线上购物平台发布的《银发族网购报告》,该平台大约有3000万用户是中老年人。对于银发经济的布局来说,每天大约有1000个面向淘宝中老年人市场的现场直播,产品主要是服装、鞋帽和保健设备。

以上报告和数据都显示,老人们对于智能时代的互联网依然有很强的关注度。在我国,对于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或办法。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最大的“阳光老人家”——小河“阳光老人家”,在2018年重阳节正式对外开放。三年来,小河“阳光老人家”一直坚持“专业+本土”的服务理念。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医护闲”,老人们有了属于自己的“乐园”。

退休后,约上三五老友喝茶、跳舞、玩摄影、做烘焙……这是很多人向往的老年生活。而小河“阳光老人家”还同时推行“数字+养老”运行模式,打造“阳光大管家”信息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虚拟实体、互融共通的服务保障。专门为老人解决使用智能手机的烦恼,也是这里的服务内容之一,手把手地操作,耐心地指导,让来到这里的老人们收获颇多。

此外,针对一些无智能手机或不会申领健康码等人群,浙江绍兴上虞区创新开发了“健康码畅行”系统,居民可以通过本人身份证来代替健康码,并且可由亲属或社区民警在网上代为申请,待导入系统之后,即可凭证通行。广东省的“粤康码”可以保存,并可以打印纸制版使用,具有普通“粤康码”同等效力。

没有共同语言,出行看病受阻,感到被社会抛弃,这些看得见的困难背后,网络诈骗和电信诈骗团伙也越来越猖獗。从腾讯110平台发布的《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来看,在诈骗受害人群方面,45-50岁的70后群体受骗占比超过65%;60后群体往往有闲置资金,更容易落入虚假投资等骗局,人均被骗金额最大。

诈骗团伙利用中老年人热爱交友的特点,在日常聊天中建立友好关系,再以突发情况为由借钱、推荐虚假理财产品等方式实施诈骗,是交友诈骗的惯用套路。白皮书数据显示,索借钱财类诈骗占比高达84%;而获取信任后诱导投资,中老年群体人均受骗金额在万元以上,最高被骗金额超过10万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教会老人使用智能产品,被网友称作是最好的敬老礼。浙江杭州就有一位女孩,因为外婆一直学不会使用微信,她便自己为外婆制作了一份“微信使用说明书”。说明书字迹工整,内容详细,图文并茂,即使是老年人看了,也能一目了然。

有网友看到后呼吁:“曾经,父母、长辈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儿时提出的各种幼稚问题现在,我们需要换位思考,‘加倍奉还’。”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统计,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8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22万亿元,到2050年,将突破100万亿元。13-15年后,中国养老产业将会替代房地产业,成为中国第一大行业。

面对这个巨大的养老市场,很多产业也开始提早布局。智能语音音响、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等,都是老人们争相挑选的对象。比起繁琐

的操作程序,操作简单的适老化智能产品,更让老人们放心。近年来,各路资本纷纷进入养老服务产业。数据也显示,2010年-2019年的10年间,养老相关企业总量也从0.95万家增长至12.5万家。2020年第二季度,我国共成立近10000家养老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2%,但其中涉及“智能养老”和“智慧养老”的企业只有400多家。

对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从长远来讲,“智慧养老”仍是十分有前景的行业。随着中国由“老龄化社会”逐步进入“老龄社会”,怎样让老龄人享受到智能时代的红利,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只有以人为本的科技,才具有发展前景,面对老龄社会,必须符合老龄社会的要求。人性化、人性的温度,永远是科学技术的第一指针”,党俊武说。(据凤凰网)

原标题:老人成“数字难民”世界各国如何应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