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杨凌:小作坊托起大民生
新华社西安12月8日电 题:陕西杨凌:小作坊托起大民生
新华社记者姚友明
经过7个多小时的烹制,陕西杨凌麦力祺食品微创产业园内谭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传统小吃甑糕,新鲜出锅了。公司负责人谭军平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今年前11个月销售收入已比去年翻了一番。”
近年来,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探索建立“集中生产、常态监管、孵化发展”的食品小作坊园区化治理新方式。这不仅有效改善了小作坊生产加工环境,还有效激发了小微食品企业活力。
谭家甑糕起源于清末民初,是杨凌示范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谭家甑糕店面所在的市场面临拆迁,谭军平觉得做甑糕生意太小,他想劝说父亲干脆别再干了。“2018年,听说区里要打造食品小作坊园区,我第一批就搬进来了。”谭军平说。
“今年我们谨慎发展,3月底到11月,整个销售额突破400万元,2017年、2018年的时候,企业销售额都在200万元左右。”谭军平说,通过真空包装,谭家甑糕现在还远销英国和美国。
2018年起,杨凌综合运用群众共建、部门联动、督查考核和社会监督等工作机制,引导示范区豆制品、面制品和蒸煮类食品等小作坊入园生产。对于入驻园区的企业,杨凌示范区不但免了两年厂房租金,还为办理相关资质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
除此之外,入园后的小企业在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监督的同时,还能经常获得政府提供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等多方面的培训。“利用杨凌农高会等国内外大中型展会的机会,我们还积极对外推介园区内企业的产品,可以说通过市场化运作,我们给食品行业注入了新活力,谭家甑糕、小孟华面皮和众力面坊等,都是这次改革的受益者。”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刘春阳说。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入驻麦力祺食品微创产业园的企业已从刚开始的20家增长到现在38家,部分原来的小作坊也已成功转制为食品企业。现在,杨凌示范区市场销售的80%的面皮、70%的馒头和40%的面条,都出自这个园区。
“看似小作坊,实际上承载着大民生。现在园区的产品标识上,都有监督举报电话和诚信经营二维码,人们一旦发现有‘问题食品’,可随时扫码举报。”麦力祺食品微创产业园负责人李高林说,“现在是‘群众放心吃,老板放心干,市场放心管’,今年园区总产值预计将超过4亿元。”
原标题:陕西杨凌:小作坊托起大民生
- 上一篇
“简惠快稳”四字诀 网上国网“指尖办”
新华社天津12月8日电(记者张建新)仅凭身份证就能完成房子电表过户手续,通过手机App就能“一次都不跑”开具电费电子发票,查看能效账单就能教你如何用电更省更高效……网上国网创新服务模式,“网上办、零证办”已成为办电新常态。记者从网上国网了解到,截至12月初,网上国网月活数突破3000万,累计注册用户超1.2亿人,全网上线一年来,用活“简惠快稳”四字诀,优化用电体验,提升客户用电满意度。简化程序少跑路,全面提
- 下一篇
成都市卫健委:“成都高新区李某确诊”及“成都封城”为谣言
新华社成都12月8日电(记者董小红、袁秋岳)8日,一些网友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成都高新区李某确诊”“成都封城”等消息,记者从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两方面内容均为谣言。不少网友称成都高新区一男子李某为成都已经确诊病例赵某的密切接触者,检测结果呈阳性。经核实,关于李某确诊的信息不实,为谣言。成都市卫健委还回应,截至目前没有发布类似“成都封城”消息。请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一切以官方权威信息为准。原标题:成都市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