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成功观察

成功观察

教师,如何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2015-07-04 14:00:53成功观察

  教师要有重组教材的能力
  在学校存在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也是绝对的权威,教什么、如何教全由教师自己说了算。

\

  教师要有重组教材的能力

  在学校存在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也是绝对的权威,教什么、如何教全由教师自己说了算。印刷术的出现,使得这一状况开始发生变化。伴随着书籍的大量印刷和流通,教育部门开始编制课程方案和教材,为各地的学校配送课本。相隔千里之外的学生,在教室里拿着相同的课本进行阅读,学习同样的内容,了解同样的信息,用同样的试卷来测试。

  这让教师在教室里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还在教室里上课,但掌控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考试评价的,不再是教师自己,而是统一配送的教材。课本在无形之中起到了裁定者的角色,如果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与课本不一样,就会引起学生的质疑,甚至影响到教师的威信。于是,教教材,成了众多教师自然的选择。

  问题是,严格地按照统一的教材来教学,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一是教材自身的问题。教材的编写者总是非常努力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课本,但由于种种局限,最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材漏洞频出,缺点也不少;二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问题。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教师对教材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不能让教师丧失自己的教学个性;三是学生的现有水平。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一内容的差异已经很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的学生的学习差异也是巨大的,让所有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都学习相同的内容、参加相同点考试,管理起来是方便了,但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没有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质量地开设国家课程,是保证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的基本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必须完全一致。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增减、重组,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促进心智的成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能力。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就是这种能力的具体体现。

  教材的重组,不能随性而为,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比如:

  要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形成。

  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改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能力一直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一任务就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时,若能不断经历从“就事论事”、“就事论理”,向“借题发挥”的发展过程,实现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递进,他的思维品质就能得到持续的改善,思维能力也会逐渐提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思维培养的要求,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组,在不同层次思维递进的关键点为学生搭设好“脚手架”,帮助学生拾级而上,就是教师要做好的功课之一。

  例如,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将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形成金字塔式的结构以及对顶放置形成八字形的结构,是三角形相似比中两个基本的模型,其中包含的比例关系是相似比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大多数相似比的问题,是两个基本模型的组合,只要分辨出两个基本模型,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高层次的思维是在所给问题中添加一条辅助线,让其回归到两个基本模型的组合。这是一个思维递升的过程,教师理解了这一思维演进的逻辑,自然会重组教材,为学生搭好思维晋级的阶梯。

  要促进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再次发现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度的追问和探究,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建立起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明察秋毫,善于发现学生提问的价值,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依据所提问题重新组织系列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专题学习、项目研究等方式,就一个话题展开的持续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就是在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促进学生对结构性知识的理解。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科教学主要是知识记忆的教学,人们先后发明了黑板、电子白板,将各种动态的影像引入到教学环节之中,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但今天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每一天增加的新知识,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很难记住,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关注知识的内在结构,从联系的角度理解知识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要具备重组教材的能力,要义之一就是要通过重组,为学生提供结构性的学习内容,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今天,一个具有教材重组能力的教师,更容易站稳讲台、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