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成功观察

成功观察

为什么美国寒门难出贵子?(原来美国入学潜规则这么多啊)

2015-08-17 17:05:47成功观察
作为一名执照大学申请咨询师,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在旧金山湾区某市郊管理一连锁公司的课后加强班,给很多学生设计课后辅导项目,同时为申请大学阶段的高中生提供专业咨询。这两年内

作为一名执照大学申请咨询师,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在旧金山湾区某市郊管理一连锁公司的课后加强班,给很多学生设计课后辅导项目,同时为申请大学阶段的高中生提供专业咨询。这两年内,也见识了不少形形色色的学生和各类奇葩家长。

1.JPG

话说不久前,我有一位成绩非常普通的高二生(美高中四年)又来找我谈心诉苦,絮絮地说了半日,核心思想就是感觉压力太大:“我爸每年分别给斯坦福和哥伦比亚(其父是两个学校的校友)都捐几万就是为了让我能被录取,我要去不了可怎么办啊?!我是真的不喜欢学习啊!我不管学什么都没兴趣,都是为了拿个好分,学过马上就会忘!”说到底,名校校友不怕土豪多,我这学生的父亲不过每年捐几万,不知捐了几年,若最后没有上百万,确实她还得分数上过的去才可能进哥伦比亚(美国大学录取,标准化测试和学校成绩都不是一刀切,但譬如大部分录取人是4,你家捐钱归捐钱,分数你也该有个3就过得去了)。


这倒让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国内某著名媒体对美国大学尤其是名校录取潜规则的报道。章谈到美国高校对于精英、有钱人以及“二代”往往都给予特殊照顾,这些孩子能更容易进入名校。不过文章最后的结论却有些匪夷所思,在作者看来,这些潜规则“与某些暗箱操作的权钱交易相比,这样的教育‘部分产业化’未尝不是解决公平、道德、收益综合衡量难题的一种出路。”以我的工作经历来看,潜规则确实有,至于是不是“一种出路”就值得商榷了。


校友子女优先录取


东亚国家基本都采用直接的国家统一录取考试制度。相比之下,美国大学的招生过程错综复杂、使人困惑。高四上学期,学生要提交SAT或者ACT成绩、SAT专科考试成绩、AP测试成绩、托福成绩(TOEFL,非英语母语且未在美国住满一定期限的需要提交)、高中成绩单、两封老师推荐信或者老师和一份学校辅导员报告、个人作文以及家庭背景信息课外活动等等。申请费由学校自行划定,基本每所大学90美金左右。申请过程持续数月,最终大学对于学生的录取结果却只是简单地答一句“是”或“否”,没有任何解释,最多加一句“很遗憾你和我们期待的学生体(student body)不符合”。至于究竟哪里不符合,个性?成绩?作文无甚特色?还是家庭背景不够土豪?不好意思,无可奉告。


在美国,有超过2600所的四年制大学,其中1800所以上都是私立,几乎所有驰名亚洲的学校都是私立,包括所有的常春藤学校。而私立学校是按照私营企业来经营,要保证收大于支,才有足够财力扩建校舍、购买仪器、招聘教授、投资公司。在美国,只有公立大学必须公布招生录取的数据(比如学生平均成绩标准化测试分数等),而包括常春藤大学在内的私立学校是无此义务的。所以私立学校的录取过程主观性极强、透明度甚低。美国大学招生,尤其是这1800所私立对于给校方提供大力捐款或者名人校友子女都有一定比例的名额预留,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至于比例多少,则看申请的是哪所学校了。


历史上耶鲁属于最极端的,曾经50%以上的都是legacy students(校友子女录取,当然不是哪个无名无份的校友都有份),过去数十年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类学生比例不断减少,但至今也有30%。更令人吃惊的是耶鲁有25%的犹太学生,每四个里就有一个。想必大家如果了解耶鲁如此倾斜的录取历史,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说话都错字连连的人——小布什,当年可以进入耶鲁且毕业了。


想做房地产,你家有钱吗?


毫无疑问,这种入学制度设计只会加大美国社会已经日益深重的贫富差距。各个学校由所在学区的房产税决定,房价决定一切,家庭地址邮编相同的人从小一块上学,而同一邮编的学生家境都相似。


用我一位在哈佛上教育博士的同事话说:“我觉得起码在中国大家还能意识到这个社会是有别的阶层存在的;在美国阶层已经完全隔绝,完全固定化了。我觉得在这里一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完全就是另外一个宇宙,两个不同的阶层之间没有任何交叉,大部分人没任何机会去意识到这个社会还有别的阶层。”


美国社会阶层变迁的时代已经过去(白手起家“美国梦”的时代早已终结),好好学习上个名校从此改变命运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了。不少国人又不服气了:“谁说的?那美国咋还有马克•扎克伯格这样儿的呢?人不是白手起家的么?”对,但马克上的中学Exeter是美国东岸最有名的prep school之一(这类学校几乎是东岸特色,为上大学做准备的寄宿高中,基本为一堆开游艇的有钱人家孩子开设,着装风格preppy一词由此而来)。看看这学校的学费吧:一年47000!而2013年9月统计的全美家庭平均收入只有51000。那么,您觉得小马克获得的教育资源是否符合国人对于“白手起家”的想象呢?


我有一位中国学生,来美国念高中数年,前几日跟我聊起:“哇,我真开眼了。有一节课上老师让我们谈谈将来想干什么?我说我想做房地产,没想到老师直接就问我那你家有钱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从来没人这么直接就问你家有钱么,她这么一问咔嚓让我的梦想完全破灭了!”(这同学家在国内也算土豪,家里幸好做房地产否则梦都不必做了。)


此事虽小,也可看出美国人本身对于社会财富阶层隔离早已认命。


美国特色的“学习障碍


另一方面,美国社会有着深重的商业传统,整个社会文化本身对商业模式和利润都是深刻认同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大部分国人听到私立大学其实就是私企都难免会皱眉:“这么个搞法貌似有点问题吧?有些东西不应该私营吧?”而美国是一个治病救人、监狱受监、军队招兵都放开手来私营的神国度,大学搞个私营实在太能接受了。大部分美国人对土豪和精英大学的裙带关系都很无所谓:“其实你想,对哈佛来讲招这些学生没有任何损失。好学校要招什么样的学生?当然要招将来更可能成功的学生,因为这些人将来更有可能给学校捐钱。”


也许又有人会说:“美国招生毕竟不是完全看家境,不是还要求学生交成绩和一些测试么?”哈!即使对于学生的标准化考试,家庭财富也有影响。


美国的标准化考试包括与申请大学直接相关的SAT等均对“学习障碍”的同学有延时的额外照顾,但具体学生获得批准延长了多少时间是不许透露的。这种情况下,有很多富有的家庭便让自己的psychiatrist(精神/心理医生)给孩子开个证明说“该学生有某某障碍需要延长考试时间。”所以别人是3个半小时做题,那些有“学习障碍”的同学会有5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做题,结果如何可想而知。而普通家庭是请不起私人医生的。


至于“学习障碍”,这也是美国特色。在过去20年里,美国医疗界的趋势是把越来越多的行为定义为医学上的“疾病”。在中国听说过有多少孩子因为注意力无法集中而无法完成小学/中学学习的?在美国这绝对名正言顺,而且会有无数医生给你开账单让你常年用药。所以标准化考试照顾的“学习障碍”不一定是“智力”问题,很多心理问题都算,譬如Dyslexia(阅读障碍),ADHD(多动症),Asperger Syndrome(通常认为是自闭症的一种),Depression(抑郁)……而且基本每十年都会有一个“流行”疾病,上个十年是ADHD,现在正“流行”的是Autism(自闭症)。


切勿盲目引进美国大学录取机制


其实,在美国谈大学和教育很简单—要养孩子先致富。美国教育基本特点就是教育资源和家庭财富完全呈正比。


那么在上大学以前,基础教育不是有很多公立学校么?不是不要钱么?一位在纽约教书多年的资深女教师曾对美国基础教育有过深入分析,她认为“在美国寒门难出贵子”的种种原因中第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越长,家庭财富对教育的影响越小。但美国小学和中学下午三点放学,这时间段和大人上班没法衔接,那么放学以后的时间学生做什么呢?同理,美国暑假时间又过长,有条件的家庭自然投入上万给孩子额外的教育辅导,参加各类暑期活动。而城中心区(inner city通常都是治安差、经济条件差的贫民聚居区)的孩子们没有这些资源,每次开学都会有更低的起点,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久而久之这些孩子能够上大学的几率不断下降。


很多人都在大谈国内教育体制弊端,当然,任何制度都有本身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大学录取的统一测试选拔实质上是中国在目前情况下,保持阶层流动非常重要的体制之一。如果妄谈引进美国式“举荐制”大学录取,在大家对贫富阶层尚未达到认命的现阶段,无异于直接把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激化各类社会矛盾而已。


文/小水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认证大学申请咨询师)

本文转自:这才是美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