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上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催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让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产生更有影响力的互联网思维。思维、思想的变化是其他一切变化的基础。这是“形”与“魂”的关系。当整个社会都依托在互联网思维这个“魂”上,那么所有的变革都围绕它展开。同样,互联网思维也对教师学习及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跨界思维:视角延伸带来颠覆性创新
所谓跨界思维,就是以跨越自身学科、专业界限的知识及思维,多视角、多层面来审视问题,解决问题,用大视野、超视距的眼光提出事物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思考方式。要跨界,必须要拆除思想的藩篱,打破行业界限,以跨行业、无边界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跨界,给无数高科技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及希望。同样,跨界思维也可以给教师发展带来启示。
运用跨界思维,可以扩大教研组活动的范围及形式。如在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中,可以邀请不同学科教学骨干来听课与评课,不同学科的老师关注的角度及问题是不同的,这样可以让听评课活动变得立体,将问题讨论引向深入。
跨界思维,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系统,也可以把视角延伸到校外,延伸到更广阔的企业及社会。我们可以请教师们参观不同的单位,参与企业组织的培训等。跨界,给教师带来了颠覆性创新思维的空间。
平台化思维:构建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企业平台化思维,就是通过某一平台的构建,把品牌商、制造商、渠道商、供应商、开发商、服务商、传媒、消费者等联结起来,通过价值交换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很多企业开始重视这样的平台构建,无论在精力还是在资金上都投入了很多。
平台化思维对于学校发展的启示,就是要努力把学校建成一个教师工作、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我们可以把这个平台比作“航母”,教师可以在学校这艘航母上随时起飞、着陆、加油、维修。这个平台要有足够的黏着力,让教师感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这个平台,离不开这个团队或组织。
教研组本身就是一个平台,要让教师黏在这个平台上,平台上还需要放很多东西。平时的教研组活动,备课、听课与评课活动是其中重要的内容。通过教研组,我们还可以开办各类论坛、读书活动;开设网络BBS、QQ、微信圈等进行网络评课交流;组织教师集体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同时也可以让教师之间增加情感。世界那么大,我们应该带教师出去看看。学校要重视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的建设,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及时发布或转发教育教学资讯,也可以设计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合作的活动或项目,增加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共同体会成功的喜悦。如集体编写学案,集体开发校本课程,集体完成课题研究等。平台化思维,更高级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圈,大家在这样的生态圈中相互增值,相互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数据思维:为改善教学行为服务
大数据,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对获得的巨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而提高人们对于事物的洞察力和决策力。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在于你是否拥有海量信息,而在于通过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为人们的决策服务,通过数据的加工,让数据增值。当然,要处理数据,先要获得数据,并且这些数据是大样本的和真实的。
大数据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就是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服务。当然,要分析数据,首先要获得数据。
大数据时代,学校要有大数据意识,数据的分析及处理是学校和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和重要资源。例如,学校要进行课程开发,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后,需要从学生那儿收集对于本课程的实施建议,学校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不断改进课程的形式和内容。现在一些地方进行课堂观察也导入大数据观念,设置不同的观察点,最后把这些观察点汇总起来,让教师评课更加立体、真实、科学。学校也需要建立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记录教师每一个阶段的成长资料。教师的每一个课例,每一个成长体验,都是宝贵的资料。
碎片化思维:学习分解到非正式场合
碎片,就是把原来整块的东西破成了诸多小片。现在人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的生活处在一个随时被中断的时代,我们需要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多任务切换。
碎片化时代的工作、学习,需要碎片化的思维。在教研组中,集中学习是需要的,但更多的学习应该分解在教师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以往谈到教师培训和教师学习,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集中培训和专题学习,但对教师观念影响比较大的,恰恰在日常的生活中,在与家人、与学生、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中,在各种媒体影响下,在随时随地可以阅读的各类电子设备中。教师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师在这些非正式场合所得到的信息要远多于正式场合所得到的,而这些活动时间要占据教师整个获得信息时间的80%还多。因而,非正式场合对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更大。
所以,学校学习可以把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采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正式场合提出学习主题及学习要求,把学习内容和讨论与交流放在各种非正式场合,让教师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如在适当时间利用校园网平台、手机微信、QQ、手机校园APP等平台推出短小典型的案例,让教师进行讨论,或者推送简短的教师学习体会让教师相互学习。现在很多学校都推出了官方微博,推出了学校公众微信平台,利用这些空间及时向教师及社会发布信息,教师们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来学习讨论,分享这些信息。
迭代思维: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
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迭代思维对于教师发展有很多的启示,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教师的成长就存在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一点一点的改进之中。教师平时的磨课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
教师的课堂教学,其过程的反复不能像工人在车床上制造产品一样,强调标准化、一致性。教师一个班一个班地带,一年又一年地教,其中的过程会有很多反复,但这样的反复不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要体现迭代思维,它是一次一次的改善及更新,需要一次一次的反思及提高。教学的不断迭代,不断地超越,最后一定会带来质的飞跃。
免费思维:让教师学会知识共享
多年前,使用杀毒软件是需要收费的,但后来360安全卫士提出无条件免费,这让业界大为震惊。在很多人观望360如何收场的过程中,其他杀毒软件正一个个从我们的电脑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360免费杀毒软件。在众多的杀毒软件中,360因免费而胜出。
免费思维,就是共享思维,在教育中就是“知识共享”。知识需要共享,只有共享才能增值,才能做到双赢。
“知识共享”是信息时代的一个特征,不能共享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共享知识的组织是死组织。教研组建设也一样,需要这样的一种共享文化。不可想象,如果一个教研组中每个教师的想法与经验都封闭起来,彼此不进行交流,只有讲话没有对话,那将是怎样一种状况呢?纵然每个人都有“独门秘诀”,其组成的组织最终也会变成一盘散沙。
案例学习,是教师进行知识学习与共享的较好方式,也是学校进行知识管理极好的载体。教学案例,是能体现一定教育教学现象、能揭示一定教学规律的实例,它具有典型性,也是知识管理的典型事例。学校重视案例学习,可以缩短教师教学探索的时间,为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参照。案例学习的方法是多样的,如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讨,对一般教师或名师的课堂或课堂片断、实录进行分析等。
学校要重视教研组建设,知识管理与共享需要一个平台,而教研组就是这样一个平台,教研组通过自身的变革与努力,使之成为教师获取知识、智慧,相互交流、提高的平台。
用户体验思维:教育始终要以人为本
用户体验,就是开发的产品一切围绕用户展开,只有客户满意了产品才算成功,这样的满意包括物质及精神两个方面。在物质上要让用户感觉物超所值,没有太多的技术障碍,在精神上要有愉悦的体验,有“爽呆了”的感觉,一切都超越了人们的预想。你的产品如果用户感觉“不爽”,那么这产品最终的命运也是凶多吉少。
用户体验,对于教育来讲就是以人为本,强调管理的人本性、学习的体验性。虽然,社会已经到了技术能改变世界的时代,但“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在任何时候,人都比技术更重要。
有人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比作西方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掀起了西方社会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思想上的变革要远远超过技术上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革命性的。
互联网时代对于教育的影响首先是技术层面,但给教育带来更大影响的是思想上的变革。教育发展离不开现代化、信息化,离不开技术的变革,但学校发展要处理好技术发展与观念变革之间的关系,如果只强调技术抢跑,那很有可能有人以“现代化”“高科技”为名,把学校变成烧钱的“炉灶”。只有教育观念抢跑,我们的学校才有可能成为未来教育的标杆。(作者系江苏省高中美术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