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礼物送不送 学校家长老师都纠结的十大问题盘点
教师节给老师送礼还是不送礼问题的引发
“来日方长”丨老师一句话难为家长冥思苦想
近日,上海一名家长送老师红包被拒后,老师的一句“来日方长”,让该家长陷入极度焦虑中。她绞尽脑汁地想“来日方长”的含义,并在朋友圈里求大家帮忙解读这句话。
而在南京浦口永宁的高里小学,刚开学就有人投诉称上学要收另外的礼金。校长开口就说:“对不起,你要给我们意思意思。”校长张口索财被就地免职,退还了7份家长送来的礼物。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听说有的家长表示了,自己如果不表示,老师会不会在学校忽略孩子,这个可伤不起!可是如果要送,老师不接受或者对此反感,也是好心办坏事。真是一个难题!
教师节丨老师过节还收礼么?
教师节临近,有些老师还真就受不住诱惑了。2013年教育系统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廉洁从教工作,教育部出台了教师节“六条禁令”,至今已经连续三年下发相关文件,使部分老师虽然知道教师节严禁教师收受学生或学生家长礼品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共识,但在物质的诱惑,以及多年领取红包形成的习惯下,难免思想上松懈,想法儿变相收取点财物,抑或期盼着政策松懈之日的到来。
在政策的逼仄之下,老师的话语间充满了微妙。且不说,“意思意思”充满了若有若无的暧昧,单单一个“来日方长”就把很多人的脑细胞给弄死无数:是师生感情深,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用不着“见外”呢?还是,眼下风声紧,等过了这段时间再送呢?还是老师的客套话,纯属无心?
但当问题结合在一起来看,就明白了,一些老师对收受红包思想重视不够,如若战战兢兢,南京的校长就不敢顶风作案,上海的老师也就会一口断然拒绝了。破除“意思意思”“来日方长”的潜规则仍然任重道远。
这种不正之风是十分有害的,不仅败坏了学校的名声,而且可能让主动抵制这种不良行为的老师蒙冤,也可能让遇到了好老师的学生家长虚惊一场。
对于大部分的老师,送礼真是多余的。许多老师都说,家长配合学校和老师,管理和教育好孩子是给老师的最好礼物。老师收入不太高,但多知书达理,行为操守在中人之上,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是会不在意家长表心意的实物。更不会因为哪一个学生家长没有上礼而另眼相待。
当然,不排除有个别的教师思想观念不纯,自利思想严重。总想从学生家长身上得到好处。
今年过节不收礼丨正风气定规矩杜绝潜规则
家长和教师都陷入了“红包焦虑”之中。由此也说明了,规矩是立起来了,但要每个人都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那么,就必须让潜规则在社会上失去土壤和市场,此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消除教师节收受红包的潜规则,要从两方面进一步着力:一者是,教师节的“六条禁令”要天天讲,年年讲,通过长时间的三令五申来竖立起社会的“名规则”与正能量,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教师节禁止教师收取礼物不是一时的规定,而是长期落实的制度;二者,禁止教师收受节日礼物的禁令,应该更多的申明,只有重视平时教师的作风建设,才能够养成教师不收取礼物的习惯,遏制住过节不收礼,平时收的规避之举。
以媒体的报道可知,很多地方的教师都签订了师德责任状,也实施了教师收受红包礼金登记表,值得注意的是,破除教师节收受礼品的潜规则,也需要更多的从家长的角度着力,比如,针对家长送不送礼包的犹豫不决,可以对学生发出倡议,让他们帮助纠正父母送红包的陋习;再比如,对家长普遍在意的学生座次安排,教师可以给出明确的标准,等等。只有通过这些经得住阳光照射的明规则的普及,才能规避住“来日方长”式的潜规则。
教师节到了,让孩子做个一个卡片,一束花,一个简单的手工,写上孩子的名子,送给老师,用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向老师庆祝节日,多数老师们更乐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