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该在常规教研中怎样寻找特色发展之路?
话题背景
学科教学研究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学校教研组开展的学科教学研究工作也常称为“教研组活动”,正是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教学和教师实际的教研组活动构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的常态。
教研组常规工作是随着学年度教学工作展开的,主要包括集体备课、听评课和业务学习等。
集体备课 在分享中积累
教研组是学科教师组成的团队,优秀团队的首要特质就是团结合作、共同发展,而集体备课既是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是教研工作的重点,更是团队工作质量的集中体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组在研究中发现,西藏当雄中学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时,教研组长将这篇文章的课程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整理出来,老师们讨论教研组长的观点,然后形成较为统一的结论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当雄中学在确保基本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目标、重难点得到重视讲解的情况下,教师们一方面积极参加到集体备课当中,同时又充分发挥每一位老师的能动性,启迪智慧,互补有余,使课堂授课内容更加丰满有趣。
听课、评课 在反思中交流
听评课主要是在学校学科教研组内部开展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的常规教研活动。这类教研活动完全基于常态课堂教学的观察、反思与教师间交流。
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三中学语文教研组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听评课活动并未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反思,积极寻找更适合语文学科的听评课方式,最终采用了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魏本亚教授提出的“复盘式”听评课模式,并取得良好效果。
“复盘”是象棋中的术语,是每次对局完毕后,双方棋手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走法的优劣与得失,在反思中提高双方水平。评课中的“复盘”主要包括三步:第一步,复述,要求先让授课教师个人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然后组内其他教师结合“复盘式教研活动评课记录表”继续还原细化课堂实录;第二步,盘点,对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多个维度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诊断;第三步,评价,即反思课堂,改进提升,首先是由评课者和授课者对复盘的内容进行评价反思,提出矫正建议。
业务学习 在持续中发展
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学习也是学科教研的常规活动。在新时期,业务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要关注科学技术新进展并与学科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组织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积极地学习。
对于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生物教研组来说,当教师有了专业发展的需求,学校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教研室就努力为教师尝试搭建发展的舞台。在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生物教研室的指导下,潞河中学两次承办北京市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会,承担了北京数字学校的BDS课程录制工作,参与了北京市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参与了北京市会考命题工作,参与了苏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册编写工作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参与,潞河中学生物教研室共有42人次承担市级研究课、12人次参与生物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结合这些活动完成论文29篇。
典型案例
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音乐教研组:
常规教研下关注每位教师成长
在“北京市数字课堂”的录课工作的引领带动下, 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音乐教研组意识到,集体备课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于是,集体备课成为学校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目的是为了追求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关注每位教师的成长。
在集体备课时,望京实验学校主要采取以下3个做法:第一,钻研教材,在集体备课中,面对每一课教材时,老师们都是精心研磨,合理整合。第二,研究学情,由于望京实验学校是国际学校,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方式、思维能力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反映在教学中,因此在备课时,教研组要求进行预设。第三,整体提升,课堂教学结束后,教研组进行复备与反思,这种复备与反思是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次师生交流,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分析。
专家点评:
走进新课程,面对新教材,老师们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学习,掌握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缺少的恰恰是新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操作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正好提供了教师合作、探讨、实践的机会,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进一步归纳、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蔡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科学教研组:
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要让科学教研组业务精良,先要明确科学的本质,明确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科学的本质远远超出了具体知识层面,上升到了方法论层面、精神的层面。因此,芳草地国际学校科学教研组深信,只有蕴含独特文化底蕴的学科,才能在众多学科中站稳脚跟,才具有向优质学科地位冲击的资本。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儿童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原理、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因此教研组形成了稳定的教学模式和统一的教学观点:多采用分组探究、集中研讨的模式;注重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专家点评:
芳草地国际学校的科学教学深受中外学生的喜爱,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课程,一定离不开实施课程教学的科学教师的教育智慧。通过阅读他们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这个教研组在三十多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凝聚、沉淀的教研文化特质,即:在精神上,有着执着的热爱,开放的心态和师生共同发展的明确目标;在专业上,坚持实践与教学反思相伴,实践与理论学习挂钩,运用研究引领实践,通过总结促进提升。为此,共同构建“学习型教研组”,在同伴互助的环境里,增长育人智慧,追求可持续发展。
教师感悟
学科教研组让教师团结起来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可以弥补这种差异。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大家彼此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邬京华(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
在授课和听课的过程中,教师们需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和想法。随着电子产品的引入,为了发现自己上课中的问题,教师们自发地进行了录像或者录音,特别是在近一阶段,有的教师为了不丢下听课中的每一个细节,还利用iPad一边录像一边轻声地将自己的感受同时录入其中,以便课下整理、反思。
——梁庆(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
学习从理论中来,学习也要从实践中来,正所谓“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不断学习、钻研理论的同时,我所在的教研组多年来一直紧密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紧密联系市、区级教研员,多方参与组内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不断地将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彻悟理论,活用理论,丰富理论认识,并再次指导实践。
——范颖(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
文/梁威(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卢立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教授)
周婷子(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项目主管)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DHA11023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