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要摸准“学习”的三个内在动机
2013-09-15 14:50:00成功观察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不断学习。无论是问父母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还是在学校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再或是自己看书丰富自身,学习早已贯穿我们的生活。那么学习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么?
不,笔者
不,笔者
不,笔者认为学习只是手段,而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可能有三点:满足自身的好奇心、更好的生活以及心理上源于对比、称赞获得的的满足感——因此,教育类产品必须真正了解用户“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目的,才能够在产品形式和功能上加以区分,收到好的效果。
1、满足自身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引起好奇心的更多可能是一些临时遇到的问题。
比如小时候看到星星会闪,就会问父母为什么,又比如看到公路上一个你不认识的标志,也很想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好奇心很重要,它会激发学习欲望,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新的知识也满足了自身的好奇,这是学习的内在动因之一。
只是对很多人来说,一方面长大后好奇心远不如小时候,对很多事都认为理所当然,丧失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好奇心是个短暂的东西,仅能保持相对短暂的学习激励,时间一长或者遇到困难,则会放弃学习。
对于因好奇心而产生学习动机的大部分人来说,满足这个需求比较典型的产品就是搜索引擎。好奇心短暂、强烈且偶然,有好奇心的人最关注的是该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搜索引擎则可以利用网络中的数据将结果展示出来,迅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快速、准确且成本较低。
2、更好的生活
我们考研究生、考GRE、考公务员、考司法考试等等,是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是为了获得一张证书?是为了去更好的地方工作?都没错,但归根究底更重要的还是更好地生活。分数高、去更好的学校、找到更好的工作,最终都落在要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以及更受人尊敬这两点上。这个目标很明确,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对大部分来说就是通过考试,也可以说通过学习。大部分人都在为了这个动机而学习,而学习的短期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考高分。为了这个目标人们可以忍受学习过程带来的短期痛苦,因为知道这短期痛苦可能带来超高的回报。
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我怎么才能考高分通过考试?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产品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是好产品,如果说你用了我的产品公务员考试保过,那你一个APP卖1W也肯定有很多人买,因为对于回报来说,这点付出根本不算什么。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学习的过程,而是最终的结果。
如果不用学习就能过考试,那交钱是小事,如果必须学习,那么最好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那么这类产品的关键点就是让用户感觉到自己通过用这款产品,确实会在考试中有更出色表现。为了让用户有这种感知,那么产品可能要有丰富的资源、优化的学习机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等等。
针对这个种学习动机而出现的产品,多是针对某种考试,而不会是各种百科知识。比如针对公务员考试或者是英语考试、会计师考试等。这些产品目的明确,就是让用户用完本产品就能更容易通过某些考试,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
3、源于对比、称赞的满足感
为什么“一站到底”这类节目能火起来?观众们看这个节目仅仅是因为能学到知识吗?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观众可以通过对比产生一种心理满足感。当参赛选手答不上来而你答上来时,当一起看电视的家里人不知道而你知道时,那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处于社会之中,难免会对比或被对比,同样我们也期待社会中其他成员对我们的认同与称赞,所以基于社会心理学产生的学习动机同样强大。
很多时候我们学东西也并不是我们真的感兴趣,而是看到别人学了,我们也要学,并且要超过他,这种对比一直存在。满足这种对比心理的应用更多地是一些类游戏的应用。比如“一站到底”、“挑战答题王”这种可以跟电脑、真人在线对战或闯关类的学习应用。
这类应用题目比较广泛,也没有什么学习机制,关键是建立起一套良好的激励机制,让用户清晰可以更清晰地与他人对比。微信游戏中心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平台,用户可以在上面与好友对比,这种激励不是一般得强。所以对这类应用来说,学习知识绝对不是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对比和认同中获得心理满足,题目重广而可以不重深。
笔者认为学习的内在动机就是以上三点。一个人说我要学习,你可以去想想他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同样是学习,但由于内在动机不同,持续时间、短期目标、学习方式、用户重视的内容等都会有区别,所以真正理解内在动机才能真正理解用户需要的是什么,才能针对一个方向做出符合用户真实需求的学习类产品。本文由回首之泪授权虎嗅网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20338/1.html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