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成功观察

成功观察

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根本在于教师

2015-02-07 10:40:32成功观察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历来备受瞩目。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思维活跃,如何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学生脑、入学生心?高校又该从何处着力,为广大师生营造清朗的精神

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根本在于教师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历来备受瞩目。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思维活跃,如何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学生脑、入学生心?高校又该从何处着力,为广大师生营造清朗的精神家园?

  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

  高校尽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出现的震惊世界的苏东剧变事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意识形态‘多元化’,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再是指导思想,反社会主义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雷声强调,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讲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不讲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就没有出路,“在我国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

  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雪看来,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领导和各级党组织必须肩负起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做到守土有责、负责、尽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校要肩负起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任务,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深入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部署上来;要深入研究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特点和规律,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坚决批判、抵制各种错误思想。”

  教师领航,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

  如何让书本上的理论鲜活生动,如何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去思考现实,又如何让理论内化为信仰、凝聚成旗帜?

  深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工作数十年,张雷声始终认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客观问题,根本在于教师。

  “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真正做到讲准讲深讲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能否真正做到求真求新求实,能否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大学生能否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等,依然是我们今天在新形势下要面对的问题。”张雷声强调,大学老师必须要明确“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个人言论要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思想引导的责任,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应严于律己,以自身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张雪认为,确保意识形态安全,要从管理上加强规范,“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提高政治标准在教师聘用、考核制度中的比重,严格落实政治考核、师德表现的一票否决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格教学过程督导,健全广播、电视台、橱窗、网络和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社团活动等的管理,实行‘一会一报’和‘一事一报’,决不给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和不当言论提供传播空间”。

  学科创新,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权

  新形势下,利益多元、观念多变,科技日新月异、传媒高度发达,面对如此复杂情况,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实践、创新又该从何处着力?

  “网络生活已成为高校师生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也成为各种社会思潮、思想交锋输出的重要渠道。更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敌对势力借助资本渗透、煽动传播、数据挖掘等手段,千方百计利用网络平台吸引学生,妄图在思想观念上误导学生、价值取向上左右学生、理想信念上动摇学生。”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把握传播规律,切实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当代青年学生主体意识强烈,不喜欢被灌输说教,崇尚追求自我展现。针对这一特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秉承开放、共建、共享的理念。”苏明倡导,要把学生作为建设主体,探索形成一套充分发挥大学生首创精神的创新驱动机制,“比如,抓住学生学习的刚性需求,把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事件进行互联网改造,成为网络平台上的学习素材;把学生身边一票难求的优质大师资源转化成触手可及的网络教育资源;以专栏、‘微课程’等形式,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切入,将矛盾与困惑化解在交流与领悟之中。”

  张雪则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仍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教学改革必不可少,“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体系,善用师生熟悉、接地气的形式与风格宣讲理论、传递思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