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的孩子耽误不起,在线教育要回归教育本质
2亿学生4亿家长! 有着无穷想象空间的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当是今天兵家的必争之地。这两年涌现大批新型在线教育公司,他们看到了市场机会,纷纷亮出互联网利剑,前仆后继地杀进这个市场。但不少创业者们还不清楚他们在解决哪个层面的问题 – 是效率型产品?是填补空白型产品?还是颠覆型产品?
今天多数的在线教育企业提供的服务是把线下的教学模式经过互联网“加工”搬到线上,基本处在在线教育应用的初期;只有少数企业触及教育的核心、改变教育的本质。大部分的在线教育技术在理论上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可以补充传统学校的资源不足的问题,但对教学本质的提升并不直接、不明显,痛点不通。这类产品在相对保守的传统教育行业中,会遇到问题;对于当今的老师,“可用可不用”,基本上等于不用。
还有不在少数的创业者在中小学这个特殊市场直接套用互联网模式,以追求流量为第一目标,以至做出找答案、抄作文等产品来吸引用户。虽然这类企业可以抓住学生的痛点,快速聚集人气,但他们的解决方案和教育本质是有冲突、有争议的。他们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可持续发展?值得大家思考。
今天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众多的、激动人心的微创新,正在推动着整个教育质量的提升。但依然缺乏牵一发动全身、触及教育核心价值的技术。那么,教育的质变会如何产生?教育的产业将如何被颠覆?
再挖“教育的本质”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向来有很多争议;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学派也有不同的解析。但所有的定义和解析都离不开“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最核心的价值,才是教育的本质。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学堂是因材施教的成功案例,也是教育最原始的形态。孔子根据每个学生不同背景、不同程度、不同特点,针对性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方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最终达到让每个学生提升能力的结果。
到十八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时代,私塾已经无法满足社会进步对普及性教育的需求,学校的概念也随着大机器生产而诞生。标准校舍、程序化管理、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班授课开始出现,学校变成可大规模复制学生的机器。学校带来的优势是可批量“生产”学生,让以前没有条件的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缺点是大班教学能解决好普遍性问题,无法兼顾每一个孩子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优秀的和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时代、科技发展到今天,创新创业变成了推动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个体价值获得前所未有的尊重,个体潜能和专长必须得到释放,因材施教成为新时代对教育的基本需求。这为在线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能否为每一个孩子建造一个适合他的学习系统?
在线教育需要颠覆性科技
中国的在线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二十年的信息化发展阶段,结果体现在“三通两平台”中的校校通、班班通,教务平台和资源平台的建设。 第二阶段是刚刚起步的智能化发展阶段,将主要体现在“人人通“和与其匹配的平台解决方案。信息化的主要作用在效率的提升,智能化的主要目标是填补空白,解决的是“学生需要,老师做不到”的问题。这两个阶段是教育产业从量变走向质变的过程,是解决教育的本质问题的必经之路。
回归教育本质离不开老师,教育结果的跨越更需要优秀的老师。今天,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已经被挑战,也正在被时代和科技重新定义、重新定位。传统体制无法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他需要的老师,线下我们也无法培养充足的优秀老师,无法解决因材施教,那么网上的模拟老师可以做到吗?
网上的模拟老师是什么?他是一个英文名师、是个数学名师、也是其他学科的一流教师。它不再是一个名师的个体,而是众多名师的综合体。它不仅能教好适应体制的学生,也可以教好不适应体制的学生。那么,不难想象,这个模拟老师不就是个智能机器人吗?
人工智能在其他高科技行业已有多年的产业化应用,例如尖端制造、航天、军工、电网、医疗、驾驶、机器人等等。智能信息技术革命被称为人类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没有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突破,就没有模拟老师,我们的今天教育体制也就是无法实现因材施教,无法解决教育本质的问题。那么,智能化教育的路还有多远?
智能化教学已不是天方夜谭
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经走过六十年的历程。今天互联网的普及为人工智能带来一轮新的革命性应用。美国IBM研究院早在上个十年里就开始研发一套基于大数据的个人医疗诊断系统。这个系统根据病人的历史记录(病例)和当前的诊断数据,通过系统中已经建立好的疾病模型,测算出病人目前的健康状态和即将发生的疾病。这套诊断系统基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多种人工智能算法,建立多种已知疾病模型,模拟医生做出科学的诊断。这套系统未来可以为80%患有普通疾病的人诊断出结果,为疑难疾病患者提早做出预警。一旦应用,它可以颠覆性地改变美国就医的高成本和低效率的问题,让很多的疾病在早期得到检测和治疗。同时,它也将颠覆性地改变医疗行业的生态圈,重新定义医生的职责。当然,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没有到产业化阶段,能模拟一个好医生还有相当长的路,但今天IBM的科学家已经在一些常见疾病模型上验证了这个预言。
教育与医疗有着惊人的类似,学习同样需要“诊断“和”治疗“。在中国,在线教育的创业者们已经开始了类似但又独特的尝试,模拟老师已经不是天方夜谭。老师是个高度智慧和高度复杂的系统,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机器也不可能完整地模拟一个老师。但如果我们把这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多个独立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以解决一个关键问题,那么我们有望逐步实现。以英语学科为例,它可以细分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今天哪些是老师最难教,孩子最难学的?听和说。目前的科技水平已经可以初步做到在网上模拟一个听说老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语言环境。这是历史上从未发生的事!目前市场上已有几款以vHomeworkTM为代表的产品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评测技术,模拟老师自动评测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给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老师教好每一个孩子。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第一次让英语教学回归到 “先听说,后读写”的科学方法上。
目前市场上以思昂教育的vHomeworkTM为代表的产品通过两年的市场验证,可以科学化地、大规模地解决中小学生哑巴英语的问题。这个创新的学习工具填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空白。当然,今天机器还不能模拟老师的情感和特有的传授方式,也无法模拟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创新这类产品今天可以解决学生80%的学习问题。
教育中的科学发展观
智能教学是让教育本质回归的必经之路, 是解决“学生需要,老师做不到”的问题关键。智能教育的今天还处在第二阶段的初期,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十年磨一剑”,颠覆型科技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需要时间,我们必须本着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投身教育。虽然已经有上千家的在线教育企业,但教育行业还依然需要更多有教育情怀的创业者和有战略眼光的投资人。眼前在线教育热潮已经开始大浪淘沙,到了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把投机者淘洗出局的阶段。创业者们需要塌下心来,挽起袖子,不停地创新,创造出颠覆型技术,创造教育的人工智能。也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功近利地靠资本换取老师和学生的时间,特别是在K-12市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耽误不起!一定要先解决好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企业才有生命力。什么时候我们解决了“学生需要,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实现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育产业的颠覆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