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共探未来大学慕课新特点
慕课的突飞猛进,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颠覆性的冲击。用于教学改革的一个愿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孙茂松同时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他利用慕课在计算机学科的实践,分析了慕课在单门课程中“翻转课堂”的效果。
“慕课”(MOOC)的出现,打破了学校围墙,对传统教育方式造成颠覆性冲击。
学习平台跨入“战国时代”
席卷全球的教育信息化浪潮,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教育生态。中国学生对慕课早已不陌生。慕课的迅猛发展,正是基于学习资源重整的时代背景。论坛上,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的报告《全民学习资源平台建设“战国时代”的慕课》,对此进行了深度分析。
学习资源平台竞争进入“战国时代”,是全球趋势,仅仅Coursera、edX和Udacity三大慕课平台中,Coursera已经有117所合作的大学和896门课程。学生数量也达到了1100多万。据统计,中国内各地的优质高校也纷纷进军慕课:2013年5月,清华、北大加盟edX;时隔2月,上海交大、复旦宣布加盟Coursera。目前,上海高校课程中心集纳了30所高校的30多门慕课课程;上海交大“好大学在线”提供了30多门优质课程;清华“学堂在线”已提供60多门课程,超过70万学生受益。此外,深圳大学UOOC联盟、东西部联盟高校等也陆续推进慕课研发。
由英国12所大学联合发起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2013年初成员扩展到17个,发起人包括利兹大学、伦敦国王大学、伯明翰大学和英国远程教育组织等,欲打造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英国高等教育品牌。日本的Schoo近日宣称已从三大风险投资公司筹得150万美元来发展其在线课程事业。Schoo总共提供130多个课程,主要目标受众为日本国内年轻的上班族群,并且逐渐向学生族群扩大。北美教育机构中,有43%的学校计划提供慕课资源。
优质资源不断“破界”共享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教授的演讲《MOOC,中国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中提到,混合式教育是未来的教育模式。慕课出现后,未来的大学很可能就是没有校园,甚至没有国界的。这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挑战,但是也更是机遇。对我们国家来说,怎么从一个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发展,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上海远驰教育(集团)董事长吴涛在《MOOC与未来学习》演讲中,重点阐述了MOOC对未来学习方式的影响,以及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互联网原著居民90后、00后成为学习主体,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在不久的将来被颠覆,高科技的学习方式,如“脑机接口”和“芯片植入”技术,也许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学习方式。
慕课的突飞猛进,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颠覆性的冲击。用于教学改革的一个愿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孙茂松同时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他利用慕课在计算机学科的实践,分析了慕课在单门课程中“翻转课堂”的效果。同时预测,慕课的发展,将实现“从翻转课堂到翻转专业”的变革。孙茂松建议:能否在国内找一个满足一定条件的计算机系或者学院做试点?如地处偏远、教师资源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有抱负办学,最好有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处于草创阶段的学院。尝试完全利用慕课课程来完成本科培养方案。更进一步的话,是否可以借重于慕课,得全球优质教师资源和优质课程资源为我所用,未来是否有可能不再需要实体大学的支撑,也能够像大学一样,办一流的高等教育?
慕课更适合高等教育?
随着慕课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时空局限,为更多人共享,因而从大学到中小学不少学校投身其中。不过,有与会专家提出,从三个学习类别来看,慕课更适合高等教育。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认为,教育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是人际交往类的学习:如语言、礼仪习惯、品德养成、管理有效等。此类学习靠模仿和习惯养成,学习的环境很重要,有了好的学习场景,学习效率就会很高,在教室内学习的效果比场景学习效果差很多,这一类的学习不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功能。第二类是知识传承类的学习:如文字、历史、文学、数学、逻辑、运筹等。此类的学习靠师传面授,需要前人对知识规律性的总结、推导、归纳、系统分析、约定认知等。课堂教学效率高,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功能。第三类是文明发展类的学习:如科学探索知识、工程技术、哲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等。这一类的学习需要系统的基础知识,需要灵感和洞察力、想象力、需要有批判精神,相互讨论、启发等。也需要实验场地、仪器设备、模型验证等。
李志民表示,从以上三个学习类别来看,慕课更适合高等教育——学习者是成年人,有主动学习的渴望,具备应用网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慕课可以有力推动知识传承类的学习;为人际交往类的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文明发展类的学习成为今后传统大学的重点。而中小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同时更是纪律、协作、尊重和习惯的培养等,慕课可以作为补充的手段,但不适合全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