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需要大胆取舍
“简单是最大的智慧。”课堂教学应该在“取舍”间找到平衡,本着简单、简捷、简化的宗旨,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资源进行必要的筛选。
教学目标的取舍。教学设计开始于目标设置,想要让目标更为科学合理,就存在一个取舍安排的问题。取大不行,大而无当则难以在一节课中实现;取多不行,面面俱到的教学往往一面也做不好。一般来说,《语文课程标准》就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指向,然而,课程目标是总体目标,并不等同于课堂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之下,课堂教学目标是需要细化的。课标中的“学段目标”是细化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课标中的“教学建议”部分,可作为检查教学目标设置恰当与否的重要参考。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疏于取舍,导致目标设置或烦琐或空泛。
教学环节的取舍。教学目标设置完成之后,教学环节也要与其相匹配,力求简单明晰、重点突出。烦琐的环节必然会冲淡教学主题,导致课堂高耗低效。教师备课时要“深入”,授课时则须“浅出”。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大量的资料与信息、问题与思考。但是,当教师将备课内容转化为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化繁为简。教师一定要明确,课堂教学绝不是把准备的内容全部变成课堂输出。
课堂教学应该删繁就简,整体把握。密度过大的课堂环节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很难拥有较大收获。有的课堂问题满天飞,让学生应接不暇,无力思考;有的课堂充满了表演、讨论、展示,学生被逼着向前走,表面的轰轰烈烈之后,脑中一片空白;还有的课堂中,细枝末节的内容旁逸斜出、东扯西拉,整节课却不得要领。
教学资源的取舍。由于媒介的多样化,教师面对信息繁多、资源丰富、内容驳杂、真伪混乱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辨识、筛选。在庞大的资源库面前,年轻教师往往拿不准“要害”,导致对信息不分主次,全盘接纳。老教师的课堂,则经常会因为过于相信自己教学经验的原因,导致课堂的芜杂与散乱。因此,年轻教师的取舍,需要充足的磨炼;老教师的取舍,则需要重新认识课堂设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