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反思:“互联网+教育”别太乐观
近日,有朋友邀请我参加“互联网+湖南教育”主题活动,一见“互联网+教育”这几个字,我就不假思索地谢绝了。原因很简单,对于“互联网+学校”,我还真的一头雾水。而且我敢断言,绝大多数校长也跟我一样困惑,甚至还有不少校长压根儿就没有思考过这件事。
我只是在互联网上看到“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来了,虽然马蹄声不绝于耳,却始终没有看到马儿现身。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包括11项重点推进领域:创业创新、现代农业、协同制造、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很显然,教育不在国家推进“互联网+”行动的重点之列。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也许是相关精神还没传达到校长这一级,从上至下,也未看到教育行政部门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动作,不见文件,不见开会。
再看看各级各类学校,尽管媒体经常报道各种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层出不尽,但一般的学校仍然一切照旧。互联网教育仅仅停留在下载课件、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上,大部分校长和老师都只是在网上偶尔接触过这些字眼,并未真正了解,更不用说实践,有的甚至还没有听说过。
如果要展开“互联网+教育”行动,以下几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一是作为校长,该怎么适应“互联网+学校”?对于“互联网+学校”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我心里完全没谱。虽然读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但也没见谁把这件事情说透彻了。我相信大多数校长也都存在一个适应问题,我们又该到哪里去寻找帮助?这是校长应该自己摸索解决的事情,还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
二是老师该怎么转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教室、未来的课堂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尽情想象。尽管很多专家都说技术代替不了老师,但至少会对教育生态产生极大影响。如果老师还按照老套路教学,技术升级又有何意义?没有老师的转型,“互联网+学校”就只能是一句空话。那么由谁来负责老师转型?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难点,互联网教学形式必将会对传统教学带来颠覆性影响,可是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教育生态,不愿面对新的挑战。尤其是像我们这类学校,老师老化现象严重,接受新观念、新技术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是从哪里引进资源、设备和技术?互联网市场那么大,鱼龙混杂,学校如何能保证引进资源、设备和技术的质量?谁能够为用户提供权威的技术保障?
四是资金从哪里来?要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学校资金普遍紧张。经费渠道不解决,“互联网+学校”不就变成了一种憧憬么?
在当前情况下,没有特殊优势条件的学校,也许都只能等等看。校长能做的工作也不过是先吹吹风,让老师们了解一下新形势,接受一点新理念。按理,教育应该引领时代,可我们当前的教育却总是落在时代的后面。如此重要的发展战略,并不是仅仅凭借校长和老师就能够主动迎接得了的,必须上升到国家意志。因此,我期待国家也能把“互联网+教育”纳入重要行动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早做规划,制定行动方案,培训校长和教师,统筹资源、设备和技术建设,采取典型引路、分步实施的办法推进。
我相信,只要国家准备好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准备好了,校长和老师们也就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