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 APPS 学习,家长应注意这6点
移动设备及应用程序 (Apps) 的发展将学习带入一个新纪元,但让学生使用 Apps 学习,有没有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呢?会不会有负面效果呢?有研究显示电子书包不会改善学业成绩,但也有研究提出数字学习可提升成绩,为何会有这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呢?我们认为iPads 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 iPads 在教学生。没错,差别在于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如果教师适当调整上课方式,例如项目导向式学习,搭配这些先进的工具与应用程序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潜能,我相信结果一定是正面的。
在学校如此,在家里也一样,各类学习应用程序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很多家长会下载学习应用程序(当然也有游戏),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在家自我学习。但问题来了,您是否就此放手让 iPads 来教您的小孩呢?
暑假期间学生空闲时间很多,因此我们筛选了一些教师推荐过的应用程序 (Apps),给小女儿 (9岁) 自己学习数学、英文及社会科学。小女儿偶尔会高兴的跑来说已经玩到第几关了。我们听到都替她高兴并鼓励她再接再励。有一天,当她在做数学练习时我正好坐在她旁边,我开始发觉不对劲了,她答题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而且她的 iPad 不时会出现答错的声音 (很多学习应用程序,在答对时会出现令人鼓舞的音效,答错时则会出现令人沮丧的声音)。那时我才明白她并不是因为已经学会及做对题目而晋级,很多题目她是用猜的蒙混过关的。经过我们说明小女儿才了解,在最短时间过关不是目标,真正了解学习内容才是”玩” 学习 Apps 的目的。
大家应该还记得,过去十几年儿童电视节目盛行,节目内容活泼生动,完全吸引小孩们的注意力,很多家长也乐于让小孩藉由观看节目来学习。但研究报告却指出,长期观看这类儿童电视节目的小孩,特别是很小的小孩,反而会造成他们思考力降低、左右脑失衡、不再喜欢看书等等负面的影响。原因很简单,跟书本比起来,电视节目声光音效画面变化太快,让小孩没有足够思考时间,再者,它是单向的,不管你的小孩有在看没在看,有懂没懂,它都会一直播到结束不会暂停。
很庆幸目前大多数的学习应用程序都是交互式的,学习者通常需要有些动作 (通常是点选),程序才会继续下去。但这样就没有问题了吗?从我小女儿的例子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正确的引导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潜能,没有适时的监督与提醒,小孩可能会沉迷于电玩游戏之中而不自知,这并非他们的错,因为”玩”本来就是小孩的天性。
因此在这里我提出一些家长在为您的小孩筛选应用程序应该留意的地方:
1、建议要搭配有课程讲解的 Apps 学习,不要只有习题练习。这里指的是像选择题这种可以用多猜几次就过关的情形, 如果观念不通就过不了关, 是较好的设计, 小孩可能会在尝试错误中试图掌握其中逻辑,但也可能会失败,这时就需要家长或老师从旁辅助说明,很可能点一下就通了。
2、最好有统计数据让家长及小孩本身了解实力到那儿了。太难或太简单的游戏对孩子都不好。
3、搭配娱乐性游戏的 Apps,家长要留意有多少时间是真正用在学习上。
4、偶尔还是要让小孩动动笔,读读文字书,传统写作及阅读能力并不会因时代变迁而不重要。
5、给小孩一些主题 (或是让他/她自己选择) 及适当的应用程序工具,鼓励他们做一些简单的项目报告,或是鼓励他写作出版电子书。
6、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家长一定要适时关心,才不会到最后才发现小孩花了那么多时间,并未转化成有价值的学习。
科技工具并不能取代教师或父母的角色,好的游戏的确可以增进学习兴趣与效果,但我们都还在探索科技如何帮助学习,用旧的价值观去判断创新学习设计的成果,难免有时令人疑惑,又或许容易接触到的信息常常来自有营销目的的文章,真伪难辨,选择 Apps 本身就是难事,可以参考公正评鉴机构,像 Common Sense Media 对儿童游戏与各种多媒体内容的评等,不过选择还是很多,长辈的参与了解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 上一篇
都说K12难做,百度为何选它做在线教育平台的突破口?
在线教育里BAT三巨头跑马圈地,如何突出重围?这次我们先来看看百度。先看几组数据。根据公布的数据,百度传课平台一级分类课程数量中,考试考级类课程占29%,面向K12的课程紧随其后占19%,IT/计算机/互联网占15%,生活/文艺/兴趣类占8%,语言技能占6%。一级分类机构中,IT/计算机/互联网课程占 24%,面向
- 下一篇
教育社交,K12低龄段的创业热点?
当前,K12市场是众多互联网教育创业者竞相发力的战场,但无论是风头正劲的教育O2O平台还是已成气候的题库市场,都是以应试为导向而设计的教育产品。那么以教育社交为方向的产品有没有市场需求呢?茄葩近日采访了一个做社交化学习应用的项目 糖堂 ,其联合创始人林捷嘉曾先后就职于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金蝶和腾讯,对教育社交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