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4个不同艺术视角
做课程开发的时间越久,越发觉得课程就是一件心爱的作品,甚至视课程为一件精雕细刻的艺术品,总之是很美的东西。和很多同行在交流课程开发经验时,碰撞出很多类比的思想,觉得特别有趣,甚至心有灵犀的感觉。特记录下来和大家做个分享。
课程的韵律之美:来自培训专业的观点
国际知名的TTT训练大师Bob Pike曾提出了著名的90-20-8理论,为我们设计课程节奏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引。
90——成人能够保持认真听课并消化课程内容的时长为90分钟
20——成人高度集中注意力听课只能维持20分钟
8——成人带着兴趣来听通常只能维持8分钟
这和我们实际教学中的发现是一致的,往往我们需要每8分钟就要调动一下学员的兴趣,每20分钟左右要适当切换教法让学员换换脑筋,每90分钟则要安排一次休息。本质上,90-20-8其实就是课程韵律的一种抽离。
1音乐视角
一般来说,交响乐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各个器乐组又包含不同的乐器: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木管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
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次中音号。
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
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等。
与此同时,各位器乐组的位置安排也是很有讲究的,要考虑乐音的配合,讲究相得益彰:
对交响乐来说,它从来都不是平铺直叙的。交响乐一般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它结构复杂、情绪严肃,确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慢板。它的速度缓慢,富有歌唱性,旋律宽广如歌,因此这一乐章往往成为全曲的抒情中心。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中、快板。它的节奏欢快活跃、音乐富于变化,充满活力。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快板。它通常是带有总结性的,音乐速度比第一乐章还快,而且一般会采用民间节日欢乐的场面,或者是胜利的颂歌来作为整部交响曲的结束。
交响乐的启发:
1.各个器乐组类似于课程中的各类教法,单一的教法显然过于单调,多种教法的混合使用才更有美感。
2.课程节奏的把控要精心设计,不是从头high到尾的才是好课。开场引人入胜,导入娓娓道来,分解练习充满能量,结束画龙点睛。这往往是好课程普遍具备的特征。
3.好讲师的角色很像交响乐团的指挥,很多时候他起的是引导者的作用,而未必是事必躬亲。把学习的主体交还给学员,讲师转别称引导者、促动者,往往更容易建构有思考性的课堂。
2文学视角
起承转合,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旧时作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来逐渐泛指文章的写作手法。元代范德玑的《诗格》写到:“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其中,“起”是起因,是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古人对于起承转合有非常多的研究,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也有非常多的指导意义:
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顺畅为妙,
承后之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上乘;
合即结尾,或明揭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
比如苏轼的作品《题西林壁》,就是起承转合的典型:
“横看成岭侧成峰”——写从正面和侧面看庐山分别是岭和峰,是全诗“起”;
“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对观看效果的进一步阐释,算是“承”;
“不识庐山真面目”——宕开一笔,视野由观山转移到了探究,这是明显的“转”;
“只缘身在此山中”——当然是“合”,既是对前句的回答,又是对全诗的收拢。
作为文学的另一个呈现形式,相声的内容设计其实也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不过用的术语不同。
相声一般分成“垫话”、“瓢把儿”、“正活儿”、“底”四部分。四个部分层次分明,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
“垫话”就是开场白,像小说中的“序”一样。它的作用是引题入话,抓住观众。
“瓢把儿”是过渡段,它是承前接后的桥梁。在“垫话”中“抖”了“包袱”后,通过一问一答,渐入主题。
“正活儿”是相声的主体,在相声整体结构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底”是相声的结尾,是“正活儿”最后一个“包袱”。既是故事的结局,又是对问题的最后评价。常常在笑料瀑发最强烈处结束,有强烈的喜剧效果,引人入胜。
文学的启发:
1.无论是无声的文学,还是有声的文学,其实都最忌平淡,最忌平均用力,起承转合的背后其实是对读者、听众的情绪调动。对于课程来说,是更加立体的、有形的,这其实对于我们把握学员的情绪(甚至投入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埋“包袱”,抖“包袱”,其实就是一种欲扬先抑的讲故事手法,当然也适用于课程的设计。对于课程来说,让学员有惊喜、让学员有掌声、让学员喊wow,就需要讲师在课程开发中有意识的去做环节设计,这往往能让学员对课程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到位。
3色彩视角
很多人都听过乐嘉的“性格色彩学”,他把人的性格用四种颜色来表示:红色代表快乐的带动着,绿色是和平的促进者,黄色是有力的指挥者,而蓝色则是最佳的执行者。
对于培训管理者来说,六顶思考帽的六种颜色也许记忆的更加深刻。代表流程控制的蓝色,代表情绪直觉的红色,代表客观事实的白色,代表创意创新的绿色,代表正面积极的黄色,以及代表负面批判的黑色。
对于这些以色彩命名的理论,往往都非常容易被人接受。因为通过不同的色彩,人们可以建立直观的感受,并进而理解色彩背后的情绪、性格、乃至行为。
色彩的启发:
1.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往往鼓励讲师通过联想帮助学员理解课程的内容。利用色彩建立关联,会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2.于此同时,我很愿意赋予不同教法以色彩。单纯的讲授也许如同黑色,有信息、数据、事实,表现出理性、专业和严谨。而案例法则可能是绿色的,可以用来引发大家的思考,激发不同的观点。而模拟演练则有黄色的印迹,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建立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等等。从个人偏好来说,我会很欣赏一堂色彩调配均衡的课程,而不是单调的颜色。
4摄影视角
有些照片,你一看就终生难忘。好的照片,就是一件耐人寻味的艺术品。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程》曾提出摄影的三条基本原则:
1. 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是表现一个人,一件事物,甚至可以是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2. 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3. 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有经验的摄影爱好者,对于画面构图也往往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1.关于均衡与对称,它的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法。
2.关于对比。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 一是形状的对比。二是色彩的对比。三是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3.关于视点。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如果想把物体拍大,只要将拍摄物体靠近相机;如果想把两面拍的大一些,使画面显的辽阔,就要把拍摄位置选择在高处,用俯角拍摄,就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如果想把物体拍出立体感,可以把拍摄角度选择在物体的侧面。
摄影的启发:
在设计课程中,我们要时刻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 这门课程我要分享的主题是什么?明确聚焦吗?
第二,课程主题和逻辑主线是否清楚?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于把注意力引向课程主题的内容?是否存在无关甚至干扰性的信息、素材、案例?
第三,课程每部分的比重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头重脚轻或相反的情况?
第四,每部分的教法选择是否恰当,是否能让学员一下子抓到问题的本质,既有冲击,又有反思。
在我看来,所有美好的事物,背后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优秀的课程一定是有美感的,美既来源于内容本身,也来源于创作者的精心设计。课程开发者要建立自己独特的审美能力,并通过教学艺术感染我们的学员,让知识和美感水乳交融。
相关文章
- 安徽: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
- 河南:2022年普通高招艺术类音乐(含对口、专升本)、表演、播音与主持成绩公布
- 河南: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省统考划定专业合格线
- 湖南:关于印发《湖南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山西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成绩分段统计表
- 四川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统考(音乐类)成绩五分段统计表
- 2月高考热点:艺术类专业校考、特殊类型简章发布、海军招飞全面检测启动
- 贵州省划定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类统考专业合格分数线
- 江苏: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成绩复核结果已公布
- 山西:关于2022年普通高考艺术类考生参加省外高校校考有关事项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