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课件工具

课件工具

李晓明:完成率低是MOOC的天然属性,但技术创新能弥补

2015-10-26 17:14:13课件工具
本文为来自 北京大学李晓明:MOOC在中国都能怎么玩儿? 系列专访。2015年10月8日,李晓明教授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的《慕课问道》课程正式开课。事实上,李老师不止是北大MOOC工作组的组织者,同时也是MOOC的学习者、教授者和研究者。事实上,社会上不只有想要推动MOOC发展的积极的声音,也有一些唱衰MOOC

  本文为来自“北京大学李晓明:MOOC在中国都能怎么玩儿?”系列专访。2015年10月8日,李晓明教授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的《慕课问道》课程正式开课。事实上,李老师不止是北大MOOC工作组的组织者,同时也是MOOC的学习者、教授者和研究者。

\

  事实上,社会上不只有想要推动MOOC发展的积极的声音,也有一些唱衰MOOC的批评声。比如很多人以“用户完成率低”来诟病MOOC平台及MOOC这种学习方式。

  但李老师认为这是学习MOOC的学生的天然属性,“从很多调查都可以看出,有些同学本身就不在意是否完成,就是想看看,也不想做题,我觉得照样有收获。”李老师也以自己为例,他说自己在MOOC平台上也学过十几门课,但只有一门拿到证书了,“我也看了哈佛的ChinaX,没看完,但还是有收获的。”

  总之,李老师认为MOOC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用户完成率低是它很天然的结果,他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认为这会成为MOOC发展的阻碍。MOOC毕竟不同于在大学有学分要求的课程,不是说你不完成这门课就无法毕业,所以它天然对学生的约束力没有大学线下课堂来得高,这是它的特征,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同样的,也有一些人说MOOC没有学生与老师的面对面交流的感觉,没有集体在一个实体空间、每个人能看到别人学习状态的学习氛围,李老师说,这也是MOOC的天然特征。“不能改变这种情况,改变了就不是MOOC了,但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形式的情况下利用技术革新去把它做得尽量好。”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课程讨论区来实现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以及学生和学生的交流,讨论区的热闹也会形成一种集体学习的氛围;另外,有些课程也可以举办线上直播课或答疑课,增加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感。

  这种情况,改变了就不是MOOC了,但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形式的情况下利用技术革新去把它做得尽量好。”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课程讨论区来实现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以及学生和学生的交流,讨论区的热闹也会形成一种集体学习的氛围;另外,有些课程也可以举办线上直播课或答疑课,增加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感。

  另外,还有一些人说MOOC的M,即Massive(大规模),与现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相背离。对此,李老师说,这的确是MOOC平台以及研究者一直在探究的问题,“我觉得大规模也可以个性化,技术上是可以提供某些支持的。”

  比如,Coursera平台为了满足每个学生学习节奏、学习时间等的不同,果断抛弃了自己的旧平台,上线了可以on demand(应需)的新课程平台,课程内容一次性全部上线,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学习,但与其他把课程资源也都一次性放上网的放养式网络课程不同,on demand课程还是会有每节课的deadline(截止日期)的,不同时间进入的学生可以设置不同的deadline。李老师说,“刚开始讲MOOC的时候,课程一周周往外放,大家齐步学习,这在当初是一个亮点,但有些人并不希望这样,每个人的学习节奏、学习速度可能不同。”

  简而言之,MOOC虽然有一些天然的短板,但这并不能否定MOOC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技术革新去弥补这些短板。MOOC还是值得推广的,正如李老师说的,“MOOC在大学推广起来,我觉得长远来看一定会发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