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力的初步探究
说真话,“教学力”三个字第一次听到时我真的费解,后来我想,不过就是“教学能力”吧,但好象外延会更宽一点。学无止境。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力,不外就是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殷切期盼。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使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有新的提高和飞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教师课堂教学力的基本含义
1.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1)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准确性——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是知识表述科学、准确,教学过程思维科学、精细;思维的条理性——在课堂上思路清晰、有条理;思维的概括性——在课堂教学上对教材内容处理恰当,即反映全貌、有突出重点;思维的发散性——在教学中能多方向、多层次、多侧面的思索问题、开展教学,思路开阔,能提出多种假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的变通性——能变通思路,产生超常的教学设想,提出教学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思维的独创性——能产生新颖的、别人未能想到的好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措施;(2)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指教师口头表达科学准确、简洁易懂,逻辑严密、生动能吸引学生;较强的文字表达及板书能力——文字功底好、能写一手好字,板书结构好,既能反映教学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较强的身体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充分恰当运用身体的位置、姿势、动作与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学内容;善于运用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能力——指善于运用实验设备、录音机、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教学;(3)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善于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善于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善于营造课堂教学环境的能力、善于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能力、善于管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与纪律的能力、善于反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善于评价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能力、善于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强的人格、情绪的感染力等。
2.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评价能力。(1)课堂教学课型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课型可以从知识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形式等维度分为各种类型,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接合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各种课堂教学课型的选择与设计的能力;(2)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有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创造力培养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目标明确、具体、准确;(3)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设计应重点突出,难度、深度恰当,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并注意与已学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注重策略性知识的教学;(4)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构应合理,有合适的密度、速度和强度,作业量适中,具有一定的创造性;(5)课堂教学方法手段设计的能力。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应与教学目标、内容匹配,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展示思维过程,新旧知识联系自然。教学组织管理民主,气氛宽松。反馈及时、交流多向,评价激励科学有力;(6)课堂教学教师形象设计的能力。教师应有积极、良好的情绪,端庄、大方、从容的仪表形象;(7)课堂教学预想效果设计的能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创造力培养、情感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效果作出预想,对课堂效果作出预计;(8)课堂教学特色创新设计的能力。应能对教学目标、内容的特色创新,或对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的特色创新,或对教师语言、形象的特色创新等;(9)课堂教学评价的能力。能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评价课堂教学,能科学地对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结构、方法、效果、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1)课堂教学研究能力的基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2)课堂教学研究能力的表现:有认识发现、形成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有确立、设计课堂教学课题的能力;有总结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力的基本内容
(1)教学基本功。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加强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训练以及信息技术培训。
(2)教学设计。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分析的培训,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弄清重点难点,并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3)教学技能。 通过培训使教师做到:善于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较好地把握提问的难度,提问的时机,引发学生思考,并将提问意识转变为问题意识;有效进行学法指导,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空间;有效检查、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并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三、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力的基本措施
(1)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组织“三字两话(画)”和信息技术比赛。开展好“四个一”竞赛活动,即:写一份有质量的教学设计,上一堂优质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编写一份较高质量的考卷。使教师的基础知识更加过硬,钻研教材、组织教学、实践演示和操作等能力不断提高。
(2)培训形式、途径多样化。学校除组织教师到校外观摩、培训学习外,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需求尽可能地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并充分发挥学校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或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进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凡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向全体教师传达学习精神。
(3)以教研组组织活动,大力开展校本教研。
各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自觉学习、积极思考、深入研究,从备课、教学设计环节到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从授课形式到评价方法;从对教材的理解到对学生个性的关注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四、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力的初步探究
1.开展教学模仿活动
教学模仿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扎实基础,开阔视野,最终目标是能够学为所用,有所创新。
①模仿老教师的课。加大师徒结对的力度,扩大师徒结对范围。我们有很多老教师在教坛上任教多年,亲身经历了历次教改的前前后后。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随时随地都可以请教。我们组织骨干教师、老教师、青年教师、“教坛新秀”之间都可以分层次结成教学帮扶对子,大家可以在一起多讨论,多听课,多评课,多听结对老师课,一学期要指导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或论文,指导情况纳入学校骨干教师考核和评聘的重要内容。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省、地、县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示范课,还要求他们分别举办讲座,介绍各自学科当前的发展现状与科研方向,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诸如“中小学办学理念”、“网络基础知识”、“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新课程下的教学观与学生观”等专题讲座。要求每次讲座的主讲人既要有纸质和电子文稿,还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促进骨干教师全方位发挥引领作用。
②模仿优质课和公开课。主要是了解上级教育业务部门推介的新教学理念,实践他们倡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要先学好一定之规。总结出“引导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多次听课、试教、评课的基础上,大家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步达到了有所创新。
③模仿名师的课。目前鉴于学校培训资料仍然匮乏的现状,学校要因地制宜挖掘培训资源。学校接通互联网,让所有微机均可上网,方便学校和老师查阅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中华教育资源网、中小学课件网、地区教育网站、贵州教研网……都是老师可以经常浏览、点击的网站。可以采取搜集网上资源建立了“名师教学”文件包,收集名师经典的课堂实录,由各科教研组长和远教管理员共同负责不断更新内容。除学校专门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外,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也可学习借鉴。观看诸多名师精彩的录像课,仔细拜读名师经典的课堂实录,认真研读他们的教学反思和众多的评论文章,做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2.开展定课研究
①一学期深入研究一课。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人人参与,共同探讨,分工合作。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通过研读教材、共同备课、定教案、定上课人选、不断试教、不断反思、不断修改等过程,推出一堂堂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课后,再通过组织评议、集体反思、写课例反思等形式总结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设计运用的成败,以此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力的提升。可以采取集体备课——一人讲课——主讲人说课——众人评课——主讲人到另一班再上课,从而收到了一人讲课、众人备课、共同提升的效果。
②连续深入研究一课。通过分教研组选定教材——选拔上课人员——多次集体听课——多次人人“对话”——总结评价等过程,使老师们所要上的“课”更能符合教学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原则等。在磨课过程中(即人人对话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在陈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时,不仅要对某一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等加以肯定或否定,而且还要努力从理论视角或从实践层面表明自己的思考依据。做到次次都有新感悟,次次都有新提高。可以先在组内讲课,评课。然后课堂教学录下来,边回放边组织骨干教师评议研究,40分钟的一节课,大家在一起反复琢磨。然后又到异地上课进行交流,虚心听取兄弟学校评课意见,使上课者、听课者等所有参与者都有了感悟和提高。
③多人深入研究一课。在教研组内,指定同一内容教材,发挥教研组成员个人教学风格,独自钻研教材进行个人特色备课,然后进行集中展示。在观摩后的研讨中,淡化教师观摩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将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行为的分析、研究上,引导教师分析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的不同影响,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通过研讨,引发教师各种观念的碰撞,让教师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而且充分发挥了教研组成员的群体智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效力的提升,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3.开展撰写教学反思活动。
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要提倡并要求所有老师课后写教学随笔或反思日记,每学期写教学实践反思总结。在撰写教学反思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写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师生共鸣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层次,有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力的提升。
②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有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力的提升。
③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④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从而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力。
⑤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从而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力。
学校要将老师们撰写教学反思的数量和质量纳入常规教学检查的一项内容,并将优秀的教学反思择优刊登在学校自己创办的刊物上,或者推荐参加成果评比和推荐在教育期刊上发表。从而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力。
4.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评价。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推广与实施,学校要进行评价实践,注重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要从关注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学生的学为主;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②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使评价具有科学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③评价要适当注意灵活性。评价指标既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和教改的新要求,又要考虑教学的现状和教师的实际水平,避免操之过急。同时,评价指标要突出重点,便于操作,不能过于繁琐。评价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如对较差的课,要多从教学常规方面挖掘一些优点,建议方面的要求不宜过高;对较好的课,则重点抓住教改方面的优点予以肯定,提建议时要求可高一些,促使教师精益求精。
④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由于课堂教学质量牵涉的问题较多,且许多问题难以量化,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一般以抓住评价的主要指标进行定性评价为主。但如果在评价过程中适当结合定量分析,则更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说服力。比如师生活动时间的统计、学生发言、质疑次数的统计等。对分析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对学科教学特点的把握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⑤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外部机构、组织对学校的教学评价,重视领导、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重视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却比较忽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各项功能中,最能体现评价目的的是教学信息反馈功能,即通过教学评价,提供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以便师生不断调节教和学的活动: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过程更合理,教学效果更好。而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自我评价,才能使他们更深切地体验到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才能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并做出主动的努力,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力,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
⑥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力的培训工作。要让“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新课程理念悄然进入了课堂教学。要看到课堂上学生站起来,教师走下来,蹲下来了;学生乐起来,教师忙起来;学生的话多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力。
五、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力的形成
一个教师要想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呢?构成教师课堂教学力的因素主要有八个方面:1、课堂预测能力;2、课堂讲解能力;3、课堂范能力;4、课堂检测能力;5、课堂诊断能力;6、课堂矫正能力;7、课堂控制能力;8、教材把握能力。这八种能力分属不同的层级。1至4属于初级能力,5和6属于中级能力,7和8属于高级能力。这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八种能力。这八种能力中,教师本身的素质、实践探索、事业心等是能力形成的内部因素;工作环境、课程设置以及教材质量等是能力形成的外部因素。这八种能力特别与语文学科知识有密切关系,但学科知识不足以独立支撑起教学能力。所以古人说过:“教亦多术矣。”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就是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堂教学。然而有的教师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完全可以胜任教学工作,甚至鄙视教学技能。实践证明,教学工作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学生并不喜欢他们的课。于是,他们产生苦恼,进而对教学工作产生厌恶情绪。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经验、理念、学识和人格有密切关系,对这四个方面做些研究很有必要。
1.经验对能力的形成起着核心作用。所谓经验就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认识,既有成功的总结,也有失败的教训。经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大有裨益。对于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我们研究得不是多了,而是很不够。
2.理念对于教学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它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二是消极的。所谓积极指的是对学生的提高和发展起到了切实的作用,管用、有效;所谓消极指的是对学生的提高和发展缺乏实际意义,空泛浮夸。如以于漪、钱梦龙、魏书生为代表的著名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总体上是积极的。他们的理念来自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是贪图好看好听的。时代在发展,理念要更新,教学要前进,这是大家认同的;但是教学的发展不是单靠几个人写几篇文章、提几个理念即可了得的事情,更不是单靠理想和美好的愿望就可以实现的。最根本的要靠广大教师脚踏实地地实践探索,要靠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清楚了经验、理念、学识和人格与能力的关系,也就找到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呢?
由于学校教学工作是一个反复轮回的过程,所以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是螺旋式前进的,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1、适应阶段;2、稳定阶段;3、困惑阶段;4、成熟阶段;5、超越阶段。、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工作重点应放在前三个阶段。因此,我们的教育模式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要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教育教学中极其重要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新课程改革方案能否真正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最终决定在课堂,决定在教师。所以,我们只有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力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