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昊然: 学生压力与动力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考量
近日,茄葩与互联网分析沙龙联合举办了在线教育之职业教育沙龙。计蒜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俞昊然参加沙龙并做了主旨演讲,以下是整理的演讲实录(有删节)。
在线教育是什么样的
看下面这张图,这是美国一个教育研究机构得出的结论,把教育分成主动和被动两种,讲授和视频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是被动学习的。还有一种划分方式,灌输式和互动式,阅读本身是灌输式,但它有学生参与,所以是从两个维度去分析它。学一个东西,听别人讲和阅读,或者通过视频、图片来学习,这些都是灌输式的,在人的记忆中留存率比较低。而自己向别人展示复述、参与讨论、动手实践,甚至教授他人,这种记忆留存率相对较高。当过老师的人会知道,一个东西讲了很多遍之后,记忆是最深刻的。
我们现在说在线教育,离视频教学比较近,但是我们发现视频的讲解注意力难以集中,特别是长视频,知识点分散,学生很难掌握以至于完成度低。还有一个问题是视频学习难以全程监控,最多只能得到播放性的数据,对内容的关注、课程实践等学生学习数据相对维度较少。特别是对于实践性学科,即使他视频看完了,就像老师上课上完了一样,他还有到实验室去实践的过程,所以实践性学科的视频学习只能是完成,不一定是学会。
现在的在线教育,很多都还是视频教学。它更多采用的是讲授,给人视觉上的展示,相对来说比较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更缺乏互动。一种是录播,包括像网易视频等加上笔记、讨论等功能,增加UGC(用户生产内容)的产生,但是他们的互动缺乏主体性,比较散碎,很难去组织和再次利用,这个问题其实蛮严重的。另一种是直播,你不集中注意力看,过后就没了,要提问也是在直播中间提问,一两个人参与其中是现实的,如果是很多人的话就很顾及到,很难规模化,很难沉淀内容。
计蒜客是怎么做的
计蒜客有一种主动阅读的模式,主动阅读不同于我们平时读书的方式,我们会把内容切分成一个个碎片,从头到尾不断让你确认是否读完了一个小节,并且会有倒计时强制你参与这个过程。还有就是讨论,会针对特定的章节来讨论,任何一个提出的问题都是指定到小的标题上去的,而不是无主题的讨论。另一个是实践,其实我们的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在实践。我们现在有带考核性质的选择题、在线测评等方式,还有让学生参与到回答、鼓励他探索的方式,去加强他展示和复述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把学员的整个代码的编写过程,他的每次敲击,都记录下来。当然数据的储存量很大,不过很有意义。如果去分析这些数据,能看到共性的问题是什么,相应地也能把这些问题用于迭代完善。
现在我们跟清华大学合作的软件工程课试用了一个功能,会是未来线上实施的一个求助功能。如果遇到问题需要别人来帮忙调试,点击按钮,现场所有水平比他高的人都会收到求助信息,如果别人愿意,会立即加入到他的界面中,帮助他完成调试。当然,这中间也会引入奖励机制。
计蒜客的课程知识点拆分很细,内容无论是自己做还是和老师合作,都要让学生知道写这个代码是干嘛的,确保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都能掌握。学生学习全程都得到记录,因为他的每一次敲击、每一次光标的移动都能带来内容价值,因为他们的行为直接引导了我们的课程。最后,实践是工科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光看、光被动的接受是不够的,一定要参与到实践当中,互动是非常关键的。目前,计蒜客的平均课程完结率达到13%,最高能到60%,所谓完结率是指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都实时参与进来,包括主动阅读、写程序等环节。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
学生行为决定教学内容。包括“引导信息根据学生完成的过程进行显示”、“错误信息根据用户提交进行判断和返回”都是做的这个。现在市面上看到的在线教育课程设计是线性的,以后会根据用户行为的留存数据来做课程推荐,一方面系统自动推荐,另一方面让他主动参与到课程推荐的选择当中。目前来看,计蒜客数据量还不够大,虽然我们设置的数据维度比一般的网站高,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所以是正在努力的方向。
学生压力与动力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考量。一方面,降低非关键内容的严肃性,加入呆萌属性的东西进去,保持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不断产生结果、奖励,强化成就感,让学习过程像打游戏通关一样有趣。此外,我们计划逐步加强排行等比对,适当施压。因为压力来自于跟他参与同样内容的一批人,一旦形成这种压力,学生会增强学习的动力。
希望弥合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鸿沟
学校存在的问题。对老师来说,学习和更新教学内容成本较高;研究目标、课题目标更重,对于教学的付出不能得到充分认可。大部分教师与工业界有一定距离,即使老师来自工业界,但离开日久也会淡化对工业界的了解,不知道企业当前的诉求是什么。学生输出质量低,满足不了企业需求。企业希望把真正的应用场景下放到教学过程中,甚至愿意把内部培训材料脱敏后成为教学素材提供给高校使用。
企业的诉求是希望跟得上工业界需求的学生不断产生,满足巨大缺口。但现实是校企供需的差异逐步拉大,给企业内训带去巨大压力,以前内训半年现在得拉长到一年,然而学生又比较浮躁,可能内训一年后就走了,给别的企业做了嫁衣。所以企业希望前置参与教育过程,特别是参与到大三大四的教学,更好在筛选环节做出判断。
未来教育参与者的新角色
线上教育扮演前置教育角色,比如课程预习,因为现阶段线上教育不能完全替代线下教育。而人工智能,包括现在做的人机交互、非人工的引导等会逐步作为前置阶段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与学生助教可以在线上自发进行前置讨论,特别是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扮演学生助教的角色。
而线下呢,我们希望线上的教学内容来自线下的企业需求,由企业提供教学素材,明确诉求。在有线上教育的前置环节完成后,由老师扮演答疑、讨论的角色,形成翻转课堂,目前在清华等高校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而对部分线上无法进行的实践(比如集成电路焊接)则在线下完成,这也是线下着重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