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平台研究

平台研究

【解码高效课堂】教学系统(下)

2014-12-02 13:38:00平台研究
  高效课堂的课堂内涵  1、课堂实然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走过了一条从传统低效、负效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过程。通过改变课堂结构,最大幅度地提升单位时间效益,让

  高效课堂的课堂内涵

  1、课堂实然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走过了一条从传统低效、负效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过程。通过改变课堂结构,最大幅度地提升单位时间效益,让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意义。唯此,才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

  2、课堂应然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也走过了另一条单纯追求掌握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终身发展能力的路径。课堂教学的核心应体现课堂真正的质的飞跃——课堂即成长,即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能力,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成长,关注“人”本身,因而高效课堂才会被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3、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使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思想冲撞思想、方法启迪方法。课堂的智慧、高潮、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让“现场”服务于预设。

  4、概念简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超市:体现的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同时要求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和多义性,学生可以各取所需,谓之知识超市。

  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认识、思想、价值的变化带动课堂发生质变。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飞灵魂的跑马场。

  5、高效课堂的理念

  它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达。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这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箴言”,落实到具体方法恰是独学、对学、群学,以及自学、展示、反馈。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主体,高效课堂对此的理解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

  高效课堂的变革意义体现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

  6、高效课堂的5个教学原则

  (1)分层原则: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2)选择性原则:“超市”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

  (3)整体教学原则:整合教材、知识迁移,上挂下联、“左顾右盼”、举一反三;

  (4)展示教学原则:展示即发表,展示解决了学习内驱力的问题;

  (5)反馈调节原则:注重问题暴露,强调当堂决策。

  7、目标: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让教育回到“以人为本”上来,建构“四新”教育学,即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

  (1)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冲突;

  (2)解决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冲突;

  (3)解决学生个别发展与全体学生发展的冲突;

  (4)解决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冲突;

  (5)解决师资不足,受制于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等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局;

  (6)变厌学为乐学、厌教为乐教,改善师生关系,让学校充满魅力;

  (7)解决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难题,把时间和能力还给学生;

  (8)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高效课堂的教学操作

  1、课前准备

  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即“新三备”。

  教师备课方式:先由教师轮流出“个案”,然后学科组研究出“预案”,再返还教师出“方案”,“方案”即“导学案”。导学案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知识的基础性、认知的规律性,导学案与教案有着本质的区别,导学案的核心是“导学”,教案的核心是“导教”。

  教师临课前的准备:双色笔、小黑板、记录本,即教学“三宝”。

  双色笔:双色粉笔。白色的用于一般性书写,其他颜色的用于圈划错误。

  小黑板:教师把检测、拓展内容事先写在小黑板上,主要是为了节约时间。

  记录本:用于随堂记录学情,是教师研究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对学生课堂前期要求:由学科代表提前下发导学案,一般情况是提前两三天,最多不超过一周。学生按照课程表提前做好预习。

  预习就是“先学”,是“事先准备”,是建构认识、交流、合作的基础,是教学有的放矢的前提,缺乏预习的课不可能成为好课。预习的手段包括独学、对学、群学,预习可在课上,也可以在其他时间。

  学生临课前的准备:双色笔、活页夹、纠错本,即学习“三宝”。

  双色笔:白色粉笔用于自己展示,其他颜色用于评价。

  活页夹:用于放置导学案,一般按科目准备不同的活页夹。

  纠错本:学习记录,一般用于易出错问题的收集和学习整理。

  2、课中要求

  对教师的要求:关注小组活动、利用学案导学、课堂流程调控。

  小组活动:关注小组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

  学案导学:小组成员学习的路线图。

  课堂流程:自学、展示、反馈或“五步三查”模式。

  教师的课堂调控:盯、观、跟。“盯”即盯紧学习目标;“观”即关注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跟”即跟踪问题与问题反馈,尤其是跟踪新的思维和创新方法。

  对学生的要求:依靠同伴、紧扣学案、大胆展示。

  依靠同伴:同伴是学习中最可信赖的资源。

  紧扣学案:导学案是学习内容的载体。

  大胆展示:展示是学情暴露的需要,又是情感的体现和人格培养的需要。

  3、课后要求

  对教师的要求:课后座谈、再备学案、个别辅导。

  课后座谈:可采用抽谈的方式,比如每个层次抽出一二名学生进行座谈。

  再备学案:教师要基于本课具体的得与失,修订导学案,然后留档,供下一届教师借鉴。

  个别辅导:指对那些当堂还存在困惑的学生,在课后给予帮扶。

  对学生的要求:整理纠错本、个人反馈、寻找帮助。

  整理纠错本:把容易出错的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整理出来。

  个人反馈:即个人测评。

  寻找帮助: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课后要找同伴或教师帮助解决。

  4、课堂三段的关系处理

  教师在操作上要“抓两头、促中间”,即抓好课前准备和课后的修补,课中则要敢于放手,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中又分为三段,即自学、展示、反馈。对自学的要求是“自学要充分”;对展示的要求是“展示要集中”;对反馈的要求是“反馈要到位”。

  自学要充分:自学要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于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有所体悟、认识;

  展示要集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小展示要围绕“易错题”集中展示,教师集中挖掘学生的思维,开发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高效课堂的10个小创意

  1、研究性质的教案设计

  教案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学情分析及三维目标确立;二是教学流程,包括知识点、教法设计(情境链的创设、主问题的设计、学生活动可能出现情况的预设、作业的优化设计)、学法设计(学生活动链条的构建、学生参与的状态等),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三是课后自我反思。

  2、描红式课后备课

  备课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项。教师很熟悉课前备课,但对于如何进行课后备课却很茫然。描红式的课后备课是指在课后,教师根据课前预设及课堂生成情况,结合课后反思,在原导学案的空白处用红笔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完善。实践证明,描红式的课后备课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3、让教师参与到备课管理中来

  备课管理是课改管理的瓶颈之一,是很多学校都未突破的禁区,检查导学案还只是领导的特权。尤其是对于课改的学校来讲,备课管理也应进行改革,鼓励一线教师参与到备课管理中来。教师互查备课情况,找同事教学中的特点、优点、改革点,每人写“观备课一得”,使检查的过程变成教师互相学习和激发创造力的过程。

  4、变固定时间检查导学案为随机抽查导学案

  针对教师课前抄导学案、课上用不上,课后又补导学案的行为,学校可以变固定时间检查导学案为随机抽查导学案。例如,当天值日教师、值日领导,分别随机抽查两位教师的导学案,并在导学案上签字,注明该导学案与所教的内容是否相符,并评价为相应的等级。为了避免领导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如果当天学校领导有课,应主动让值日教师检查,否则按无导学案论处。

  5、“3+1”评课法

  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环节。但是,多数教师缺少参与活动和质疑课堂教学的意识,把自己当作旁听者、看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研组可采取“3+1”评课法,即讲同行一个优点的同时说出其3个缺点、不足、建议,或自己的3个困惑,同时要求座谈教师人人发言,且不能重复。加强教师参与案例研究的效度,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明确案例研究的方向,有利于教师产生疑问,获得体验和感受,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促进专业化成长。

  6、同题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针对同一话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进行个性化的反思。同题反思则要求教师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全校性的集体反思。交流时,教师可以判断自己反思的质量,即反思的是问题的表象,还是问题的实质,从而帮助教师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把握问题。

  7、二次反思

  教师上课或听课结束后,在没有与同行交流和专家引领的情况下所做的反思,我们称为初步反思。但是,在这一层级的反思中,有的教师反思方向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只是有一个简单的思考点;有的教师找到了反思点,却不知道如何结合相应理论深入反思,即不会反思;有的教师用错误的理论分析教学实践,导致错误反思。然而,在议课结束后,因为有了同伴的互助,有了专家的高度引领,教师对某一现象、问题会产生新的看法,会对之前的认识加以修正,还会对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式、方法产生兴趣。这时,趁热打铁让教师重新进行反思,即为二次反思。

  8、个性化的观课、议课记录本

  观课记录本由3部分组成,一是预设的听课目标:自己有什么困惑,想验证、学习、发现什么,想得到什么数据。二是课堂观课日志,包括观课角度的选择:观察学生、观察教师,还是同时观察,是单项观察还是综合观察等;课堂纪要:教学流程,教学典型环节、片断、细节的记录,关键环节的点评等;观课心得:上课教师是怎样处理问题的,对此的看法、建议或者对自己的教学有何启发。三是对执教人所观察角度方面的评价:用事实说话、用理论概括。对执教教师上课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优缺点并重。

  议课记录本也由3部分组成,一是议课的交流提纲,即第一次反思。二是发言摘要,执教教师谈体会、观课人员“3+1”议课的发言摘要、专业引领内容。三是个人议课后的感受和体会,即二次反思。

  9、教学问题招投标制度

  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变为课题,通过招投标制度解决。一方面,学校要把问题上升为挂牌征集课题。另一方面,也要把学校能够提供的配套措施、优惠条件向全体教师公布。教师可以以个人或研究小组的名义参加课题招投标。中标的个人或研究小组要与学校签订协议,然后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而课题结题,不仅要看结题报告,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以及其他教师研究成果的认可度。

  10、这种合作学习你用过吗

  第一步:假定一个有48位学生的班级,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由A组到H组。然后,给各组布置相同的6个问题。每个小组都承担对上述6个问题的研究,每个问题分别由小组中的一个人承担,A组承担第一个问题的同学简称A1,承担第二个问题的同学简称A2,以此类推。然后,按照承担的问题分为6个全新的小组,即A1、B1、C1……H1为一组,A2、B2、C2……H2为一组,等等。每组都是承担同一个问题的学生,因此可称为“专家组”,可得6个“专家组”,每组8名学生。教师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发给每个“专家组”。

  第二步:进行“专家组”研究。每个“专家组”用阅读材料、观察图片、操作模型的方式,讨论所承担的问题,采取自由发言和争论的形式,就问题的解决方法达成一致,个别不同意见的学生也可保留意见。教师在巡视时,不可直接给出答案,但可以用“问题”来提示学生。当每个“专家组”都就自己的问题做出解答后,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专家”讲解,小组讨论。“专家组”成员各自返回原来的小组,即又回到原来的组A、B、C等8个小组。然后由每个问题的“专家”给其他学生讲解自己承担的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指出个别同学的保留意见。6人讲述完后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对每个问题形成本小组的解答。

  第四步: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每个小组汇报一个问题,其他小组可谈谈与这个小组不同的意见,小组内由非问题的“专家”汇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