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要处理好四对关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运用这一教学手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实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之,如果课堂提问缺乏科学性,不假思索信口乱问,不切实际盲目乱问等等,就会引起课堂教学的“混乱”,达不到课堂提问的目的。因此,课堂提问必须遵循课堂提问的一般原则和要求,让提问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中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一、提问范围上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在课堂提问中有的老师往往只注意提问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认为提问成绩差的学生既费力费时,又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所以不愿意提问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就导致了学习较差的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学生成绩大面积的提高,这与新课改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我们一定要面对全体学生,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既要抓住“点”又要顾及到“面”,做到点面结合。在具体操作上,教师要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以便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一般来讲,对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先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回答,当然,也可以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回答,中等生回答个差不多,再让优秀学生来补充,效果也比较好。对较容易的问题,就可以让后进生来回答,并辅以点拨和鼓励,以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总之,教师提问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注意提问的辐射面,做到抓住两头带动中间;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动脑筋的机会,都能从问题的解决中获得知识,得到锻炼。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内容上要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浅有深、有难有易。教师提问的问题一定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设问,且忌非难即易。因为,如果问题太容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回答,这当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相反,如果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学生望而生畏,也会挫伤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内容上要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做到既不太难又不很容易,犹如树上的果实,既非唾手可得,又非望而不可及,而是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当学生跳一跳摘到了果实,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会更加高涨,从而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三、提问速度上要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教师提问速度的快慢如果处理的不得当,同样也会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这里教师提问速度的快与慢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提问题时的语言表达速度要适宜。如果教师语速过快,学生听不清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回答时也就抓不住问题的中心,甚至会答非所问。因此,教师提问时,语言必须明确、简洁、语速平缓、吐字清晰、重音突出,让学生听后,能准确地理解题目要求,尽而抓住问题的中心,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二是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能马上让学生回答,要给学生较充分地时间思考。如果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只能仓出作答,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就可想而知了。当然,提问速度的快与慢及时间间隔的长短,要由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定。如果问题较简单,那就可以不要太慢,间隔时间也不用太长。如果问题较复杂,那么提问时,教师的语言必须放慢,必要时可以重复一下,停顿时间也要长一些。因此,提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快慢。课堂提问处理好快与慢的关心,不仅有利于学生回答问题,而且还能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提问数量上要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不顾教材和学生实际,整堂课从头至尾提出一连串大大小小的问题,搞得学生手忙脚乱,彼于应付,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实际上课堂提问并不是越多越好,还必须正确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即要处理好课堂提问的多与少的关系。课堂提问的多与少,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如果提问过多,学生应接不暇,彼于应付,学生就很难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反之,如果提问过少,教师满堂灌,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也不利于师生信息的交流。因此,教师提问必须根据不同的课型、教材的难易、学生的接受情况,精心捕捉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正确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多与少,以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应有的作用。
总之,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善于灵活运用这一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有序地进行提问。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调节教学氛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