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平台研究

平台研究

对“翻转课堂”的八个误解

2014-12-22 12:53:00平台研究
  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与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合作,选了五所学校开展“翻转课堂”的实践项目。在项目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行为的改变远比观念的传播要困难

  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与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合作,选了五所学校开展“翻转课堂”的实践项目。在项目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行为的改变远比观念的传播要困难得多。一位教师可以在一个小时内把“翻转课堂”的流程搞清楚,但却可能要花一年的时间,才能从传统教学的惯性中走出来,实施真正的“翻转课堂”。

  小编,搜集整理出相关学校在实施翻转课堂中遇到的疑惑和难题,并对解决办法进行了探索。

  第一大疑惑:“我们学校没有条件实施‘翻转课堂’”

  这里的条件主要是指软硬件条件,即有没有视频服务器和学习平台、机房够不够用等。有位校长在实施“翻转课堂”前专门找到我,让我帮他们做一个服务器的采购方案,因为她觉得要给学生看微课,需要有视频服务器,还需要有学习平台。我们的项目会为学校免费提供专用服务器和平台,不需要学校自己建。对于其他准备开展“翻转课堂”实践的学校,我也不赞同购买服务器。

  【对策】将微课上传到免费网站

  其实有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直接用U盘将微课视频拷贝给学生,或者用网络机房自带的管理平台发送微课到学生手机上,或者直接将微课上传到免费的视频网站让学生回家看。自建服务器来支撑“翻转课堂”,在我看来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做法,至少在初级阶段不必这么做。

  第二大疑惑:“家长不让学生上网,我们的学生也不具备自学能力”

  国外“翻转课堂”的做法,基本上是学生在家观看微课和学习资源,但对中国的家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家里未必都有电脑,二是多数家长对孩子上网都持警惕态度。

  【对策】三种方法玩转“翻转课堂”

  在我们的项目中,存在三种操作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境。

  第一种是“家校翻”,即和国外的做法一样,学生在家看微课、做练习,到课堂上讨论。不同的是,教师把微课和学习资源发给家长,由家长放给孩子看。

  第二种是“校内翻”,即前置学习和课堂讨论都在学校内完成,只不过分成两次课来做。第一次课在机房看微课和学习资源,第二次课回到教室进行讨论(这里说的两次课可以不连堂)。这是我们首推的做法,适用面较广。

  第三种是“课内翻”,即前半节课看微课和做练习,后半节课讨论。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操作比较便利,教师自己就可以掌控。不过这种做法比较适用于有较好软硬件平台支撑的经验型教师。

  第三大疑惑:“‘翻转课堂’对文科也许有用,但对我们理科不适用”

  实际上,如果我讲座中举的是理科的例子,教文科的教师也会提出类似的问题。“翻转课堂”最早的实践来自于高中的化学课,所以肯定是适用于理科课程的,我们项目中的实验学科既有文科也有理科。

  【对策】文科教师照样可以翻转课堂

  从多地的“翻转课堂”实践看,人数最多的是数学教师,而实现了“翻转课堂”常态化的是一位政治教师。我本人在自己的大学教学中也多次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既有理论课也有技术课)。因此,在我看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可以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教学。

  当然,在不同的学科,适用的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会略有不同,目前还很难对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环境下的教学给出适用的证明,但这也许正是我们实践和研究的机会。

  第四大疑惑:“翻转课堂会不会增加学生、教师的负担”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提前在家学习,课堂上的时间又不会减少,乍看之下,确实会给人以加重学习负担的感觉。实际上,由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学生在课后几乎不需要做太多的巩固练习,这就相当于把原来课后作业的时间提前到课前的预习,总体上来看,学生并没有增加学习负担。如果按照“校内翻”的模式,学生前置学习的时间也在课堂内,就更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了。

  【对策】在改革基础上充分合作

  对于教师而言,的确会增加一定的负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学资源的预备。资源包括微课和其他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材料。尽管微课在国内很火,但适用的微课并不多,尤其是适用于自己学生的微课不多,基本上要靠教师自己制作。加之教师本身对微课的理解还有一个过程,包括选点、设计和录制都需要逐步完善,因此录一节三五分钟的微课花几个小时也属正常,这是目前占用教师时间较多的一块工作。其他一些学习材料也与传统的教学资源不同,是提供给学生看并直接支撑学生学习过程的,因此往往需要教师对现存的资源进行加工和改造,才能变成适用于学生的资源。

  二是学习指导的设计。“翻转课堂”的前置学习不是简单地看微课,教师若只提供几节微课给学生看,学生是无法顺利完成学习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设计出合理、有趣的任务,并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微课和其他资源),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同时达成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指导的设计是很多教师不擅长的,甚至可以说,很多教师还不会写学习指导,因为他们常常把给学生看的学习指导写成给教师看的教案。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很无趣,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许多教师所不擅长的。

  三是练习的设计。“翻转课堂”中的练习不仅要完成传统练习的任务,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分析和掌握学生学习的问题。因此,练习的设计,需要更多的考虑和安排。例如选择题,每个备选项都应是学生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并且能反映出一定的认知偏差。只有这样的习题,教师拿到统计结果后,才能判断出哪些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出了错,这些错误又是由于怎样的认知偏差所导致的,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讨论的话题和流程,并有效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当然,随着“翻转课堂”实践范围和深度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到这项改革中来并充分开展合作,上述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缓解。这是改革初期无法避免的阵痛。

  第五大疑惑:“如何设计科学的学习活动”

  无论从我自己在大学课堂的实践来看,还是从我所指导的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来看,要实施“翻转课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需要协调很多关系、争取各方支持才能完成“翻转课堂”。对于尚未开展实践或刚开始实践的教师,机房、平台、资源等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但对于要真正提升课堂效果的教师,我觉得最重要的困难有两个:一是学习活动的设计,二是个性化指导需求的满足。

  【对策】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最大的冲击,就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而不是简单接受

  “翻转课堂”的前置学习,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步发现问题的答案,进而提升总结出相关知识的结构——学习指导就是用来引导和支撑学生思考的,这种发现的过程才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最大的冲击,就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接受。而其在国内实施的最大难度,也在于此。毕竟,我们的教师习惯了按照知识表述的逻辑去讲解,而不擅长依据学生发现的逻辑将知识打散,并用一个个真实有趣的任务将这些知识重新组装起来。

  回顾过去十年的教育改革,“以生为本”、“导学案”、“探究学习”这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名词,并没有真正实现变革课堂教学的目标,这也反映出教学改革在教育传统和现实条件双重夹击下的艰难处境。“翻转课堂”能否“翻转”这一现状,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

  第六大疑惑:“翻转课堂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翻转课堂”另一个实施的困难在于,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传统课堂中,学生虽然也会有个性化的学习困惑,但为了保障教学进度的顺利实施,我们一般会忽视这些个性化的问题,甚至不允许他们表达。“翻转课堂”中,由于存在前置学习和练习环节,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被进一步明确,因而学生期望获得问题解答的欲望更加强烈,如果不能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后续的学习恐怕就不愿意参加了。

  欧美发达国家,班额比较小、师资力量比较充裕(有些课堂还配有助教),而国内动辄五六十人的班额,单靠教师一个一个地指导学生恐怕是行不通的。

  【对策】多做微课、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

  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多做微课,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成微课,让学生自己选看。但这需要大量的优质微课,短期内无法解决。二是采取同侪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这部分的工作,已经有不少实践,如“小组合作学习”、“练评讲教育模式”等,从多数教师的实践来看,在这方面的办法和能力还显不足,至少在我们的项目里,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总体而言,“翻转课堂”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我依然愿意去尝试。原因很简单,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提升教学效果。无论看多少文章、听多少讲座,都不如亲自尝试。试过,才知道它的味道。

  第七大疑惑:“高中阶段教学不适合翻转课堂”

  与一些小学、初中“翻转课堂”如火如荼的开展相比,高中段的“翻转课堂”却显得波澜不惊。个别高中的“翻转课堂”也只是在悄悄试水,并无大的动静。据笔者实地采访与考察,认为高中真的不适用“翻转课堂”。

  学生不配合。让学生回家看微课,开展自主学习,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运作。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多少还看看;有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基本不看,因为看也看不过来。

  无法有效突破重难点,无法有效实行因材施教。“有些高中课程内容偏难偏深,教师录制的微课受时间和技术的限制,只是单一讲授与演示,学生看几遍也不会,白白浪费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一位高中物理教师这样评判微课与“翻转课堂”。“原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神态、神情、回答等情况,就能预判教学内容的难易,可及时做出调整;现在的‘翻转课堂’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把握学生掌握情况,教学针对性反而弱化了。”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忧心忡忡地说。

  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原先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学习,若数学学得好,可以不用再复习了。现如今实行‘翻转课堂’,就逼迫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外时间学习微课,否则,课堂就跟不上趟。高中课程门类多,学生看完微课,也就一点自主支配的时间也没有了。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一位高中班主任如是说。

  【对策】翻转课堂的最大优势是让交流更有效

  从2013年11月起,我开始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我上的第一节课是高二历史课《新文化运动之“新”》。我给学生录制了“基础介绍”和“探讨性问题与阅读指引”两种视频。“基础介绍”视频中,我用相对有趣的话题引出问题。“探讨性问题”视频则围绕关键点发问,我提出了三个问题:如何理解胡适、鲁迅、李大钊文章的价值;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能“运动”得起来;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并列起来概括,认为其共性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你怎么看?

  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最大的优势是让交流更趋于有效。课上交流时间多了,学生有备而来,参与讨论更主动,发问的层次也不一样了。比如,学生问:“毛主席为什么看重鲁迅?我们该怎么评价鲁迅?”“那时袁世凯专制吗?”“今天回望胡适、鲁迅、李大钊,谁的人生选择更值得借鉴?”这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以前学生很难提得出来。课下微信即时交流的便利以及参与人数的众多,也是以前的课堂讨论不能比的。

  具体“翻转”哪些,要根据学情而定。我觉得,不是所有的历史课都需要“翻转”。目前就历史课而言,基础课、训练课中的难点、复习课中的重点比较适合“翻转”。从反馈看,高三选考历史的学生更需要专题复习课的“翻转”,高一、高二学生则更希望较难理解的重点问题的“翻转”。

  第八大疑惑:“农村薄弱地区不适宜搞翻转课堂”

  目前,很多人对农村学校课堂能否“翻转”高度怀疑,因为很多农村学校的学生没有电脑,而电脑被视为翻转课堂的基础之一。

  客观条件来看,对薄弱地区的很多学校和家庭还没有全面的网络支持,全方位“翻转”课堂还不现实,薄弱地区应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改革之路。

  【对策】翻转课堂的精髓,是有效运用课堂的互动

  翻转教学不应仅仅依赖工具。翻转课堂的重点不在于教师自制相关的授课与练习视频,而是要真正思考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上的互动时间。一般性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而将面对面的时间用于解决个別问题。

  但是,在农村地区推广翻转课堂也不能一刀切,各地由于学情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应允许教师在教学手段上有不同的选择。每个教师都期望找到自己最佳的教学手段,可汗学院创始人的教学手段看似先进,背后也有其自己的内驱力与辛勤探索。一旦动用行政、命令等手段强行推广,我们所接受的可能只是流于表面化的形式,而忽视了其教学思想的精髓和内涵。部分教师或许只会邯郸学步,因此丢失了自己的个性教学风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