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在线教育 > 平台研究

平台研究

课,到底怎样上?

2014-12-16 17:17:00平台研究
  这一周终于结束。每天行程满满,而很多由不得自己。印象中天天听课、评课、研讨交流。诚然,只有深入课堂,才能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生成灵感。这其中,有市区学校,有街道学校,有初

  这一周终于结束。每天行程满满,而很多由不得自己。印象中天天听课、评课、研讨交流。诚然,只有深入课堂,才能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生成灵感。这其中,有市区学校,有街道学校,有初中,有高中,有起始年级,有毕业年级,有普通老师,有行政领导,有普教,有职教或特教,有本学科,有其他学科等等,真可谓丰富多样,眼花缭乱。每一节课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每位授课者都呈现出风格迥异,特征鲜明之印象。似乎很好的印证了那句被广泛引用的教育经典: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的确,虽然每一节课都不一样,也不可能一样,但依然能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换言之,教有定则。作为一节课,无论45分钟或40分钟,至少时间相对固定与有限,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琢磨半天,如何安排,怎样设计,哪些地方要简略,哪些内容必须强化等等。要想让这节课出彩或真正上出那种耐人寻味之道,应该也必须有一些必备的因素,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通过这一周不同层面的听课交流,我觉得上好一节课,必须关注这样两个维度:

  从宏观层面看,教师在备课或者上课时,必须时刻要考虑到这样三个问题:第一,学科目标。这一门课或这一节课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是什么,通过师生交流互动,我想让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如何才能有效达成。第二,学科特点。结合这一门课或这一节课的具体内容,究竟具有或存在怎样的特点,是探究实验还是思维嬗变,是动手操作还是逻辑训练,是文字叙述还是口头表达等,只有搞清楚具体特点,才有可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第三,学科素养。这门学科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是人文气质,还是人格塑造,是人生观教育,还是思维能力提升,是动手实验操作,还是探究求真精神等,作为教师,就这一节课我想让学生着重在哪一方面得到强化与提高,必须心中有数。殊不知,只有形成正确科学的教学理念,才有可能有序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微观层面看,上好一节课还必须关注一些教学技巧或细节。我将其概括为这样几个词语,旨在提醒,未必恰当。第一,激趣。兴趣未必是最好的老师,但至少是很好的老师。可以想象,学生对你这个人,甚至这门课了无兴趣,又谈何效果,至少可以断定你这门课对他而言不够精彩与吸引。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激发。如果说培养学生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那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则是引导学生可持续学习之永久动力。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巧妙留下悬念或陷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形成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试想,有了这样的学习状态还担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第三,激励。有人说,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也许有点绝对,但不无道理。可以想象,谁愿意整日生活在永无休止的数落、责骂与批评声中?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敢于质疑等行为要大加赞赏与肯定,不过,要注意表达的艺术与技巧,那种不分对错,全是好好好的虚假甚至敷衍的表扬,不仅不会产生任何实际的效用,最终只会走向良好愿望的反面。第四,激情。情者,感染。教学缺乏激情犹如沙漠缺乏水一样,不仅没有生气,还会产生窒息。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保持旺盛的激情与盎然的活力,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局面。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能不喜欢,不盼望?

  课堂是永恒的话题,说不完,道不尽。没有答案,但能够求解。课,到底怎样上?看似没有结论,但绝对有章可循。教学没有最好,最有更好。它的魅力与动力就在于不断的自我探索与践行之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