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课程的属性入手认识微课程
微课程的属性至少有三,即课程属性、技术属性和时代属性。
微课程首先表现为课程。从课程论视域看,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大范畴,微课程作为课程也不例外,因此,课程属性是微课程之首要的和基本的属性。
其次,微课程具有技术属性。微课程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产物,其课程内容依靠信息科技存在,其实施活动离不开信息科技创造的条件。微课程主要采用微型教学视频(俗称“微课”)支持自主学习。
采用“微课”支持微课程实施,其灵感来源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倡导的“用视频再造教育”。萨尔曼•汗的这一创意随着“翻转课堂”在全世界迅速传播,并导致2012年全球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爆发的壮景。
采用“微课”是因为视频最便于人性化学习。学习者可以随时暂停播放,陷于思考,也可以在不甚理解的时候倒回去重播,一遍乃至数遍,直到达成学习目标为止。
最早产生的微课程,其支持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都采用视频格式。不过,随着实践深入开展,人们发现“微课”并不能支持所有课程的自主学习。于是采用以“微课”为主要形式、以其他资源为后援的混合式技术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因此,为了突出变革,我们可以把“微课”作为微课程的主要技术属性,但不应该把它绝对化,而应遵循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的原则与方法,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采用最适当的技术形式。
其三,微课程具有时代特征。所谓时代特征,指的是当代IT科技表现出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三大显著特征。萨尔曼•汗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外,把内化知识挪后到课堂,开创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翻转课堂”实验,被比尔•盖茨称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假如不把微课程纳入“云教育”范畴,那么,作为其技术属性的“微课”充其量只能扮演“课件”的角色。而十三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恰恰证明:单纯的“课件”无论有多精美,都不可能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也正是由于“云时代”的支持,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外,才使教师得以在课堂上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以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
基于微课程属性,江苏省昆山市朝阳小学、培本实验小学的教师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微课”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使自主学习成为高效学习策略,不仅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内化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笔者在与参与“翻转课堂”实验的学生座谈时,有意问他们愿意用现在的学习方式(用“任务单”、“微课”翻转课堂)还是原来的学习方式,学生普遍表示不愿回到过去。问其原因,答曰:“运用任务单学习,碰到问题可以思考,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我发现,这就是学生通过翻转课堂,油然而生学习成就感使然!这就是绝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收获!
实践、研究到这个地步,完全可以这样定义微课程:
微课程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这种微课程以“微课”为主要技术形式,旨在适应“云计算”环境下的人性化学习,是一种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学习资源创新。微课程实践的直接结果:导致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