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培训后的思索
近日,培训学习了“微课程”,思索万千。
那个早晨,发现《教师博览群》有位网名叫“行到水窮处”发的一个网址,打开后急切欣赏,原来是关于电影微课程的内容。一般情况,像微电影、微课程此类与己无牵连的内容只做浏览,偶或开心,甚少研究。然今至所见的微电影是中国教师报马朝辉编辑的。单看标题吸引眼球:神奇的小船。整个画面生动、感人。在尼库老师的引领下孩子很专注地用一些普通的材料创作出一条会动的小船。有孩子问:它会飞吗?这个创造的孩子盯着一群鱼思索什么呢?小鱼会飞吗?我的小船能飞起来吗?老师的开拓、引导、赏识把一个孩子的想象、探究、发明、创造激发起来。
看完短片遐思良久:微课程、微电影、微信、微博、微软这些名词在大脑徘徊。作为一个搞教育教学研究的人深感自己的落伍和后滞。虽不懂电脑科技,但这种高新的教育内容却深驻心田。思绪飘飞在八年前:
热衷于作文教学,但却发现作文的枯燥让不少孩子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为完成任务强迫作文。而且作文所呈现的形式单调、少趣,能否创造一种新的视野呢?一遍遍问自己。在苦恼中沉思、挣扎。
研读了各种门派的作文教学,似乎不能满足我的视觉。我想:如果让孩子的作文能通过写作、朗诵、画面展示出来,那该多好啊!我把自己的想法在网上发表后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其中枫叶教育网站长杨主任是最感兴趣的一个发烧友。因他擅长摄影、视频制作的研究,我们一起探讨、交流,最后研发了走上荧屏的“视频作文”。那个暑假育贤文学社与枫叶教育网竟然合作了40多个视频作文。当我们的成果在家长会上首次播放时,家长、孩子是一种何等的喜悦和骄傲!一双双眼睛在放光,我知道那是一种奇异的光。
“创新”是任何领域无法抗拒的力量。孩子们学习作文的兴趣愈来愈浓厚。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得到了最高回报。
杨主任对“视频作文”投入了专注研究,潜心写出了论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视频作文探究》获得了国家一等奖。那个时候没有人想到的我们已经敢为人先了。这在国内尚属先例。确凿的记载,辛苦的行走,使人信心倍增。
这些年过去了,现今才明白我们当时的“视频作文”其实也就是现在盛行的微课程、微电影。因此,我感慨:视频作文是先于数字故事和微电影的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文学创作)的最佳融合。
学生可以领略“视频作文”的魅力,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角色”中应该怎样演变呢?从来没有放弃过“揣摩”。
河南名师课堂展示,自己的一节30分钟的作文课受到老师们的好评。我觉得最大的特色是敢于标新立异,打破了传统的作文课模式,我大胆创设一种“微作文”课程。我想让孩子从简单、平凡的生活中只专注“一个教学点”——叶子的静态。时间短,效率高。每个孩子都能完成一篇精彩的“微作文”。只有30分钟的作文课我没有尝试过,但用于创新是我的特点,即便不能获奖,但最起码我敢于实现自己的想法。精确计算上课时间。课前谈话1分钟,情景介入2分钟,课堂讲授10分钟,学生习作10分钟,点评只有7分钟。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要准确无误,绝不延长上课时间。也许胸有成竹,也许久经沙场。竟然顺利地在30分钟完成了预定的全部教学目标。这是我未曾预料到的。
上完课后孩子们久久不肯离去。
课后思索:这节课孩子们为何兴趣浓厚,效果鲜明?究其原因:知识点“集中”、“微小”,看来 “微作文”还是蛮有效果的。
这种尝试、发现又使我联想到了“微电影”、“视频作文”。如何能把这种作文课堂通过高科技传播,让广大师生学习、运用,成了我日夜思索的心病。这些日子虽然没做多少事,但一直在思考这个话题。
在空间看到电教馆张天星老师、杜高伟老师、杨主任等不少老师纷纷进行“v课”培训。“微课”、“微作文”两者有无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个兴趣,我就在网上大量搜寻这方面的知识。
观看了不少微课程,微作文教学研究、
学习机会来了。尽管身体尚未恢复,但绝不能错过如此佳机。
微课,原来如此。
V课又名微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我知道了萨尔曼·可汗为了辅导表亲的数学而录制了许多在线视频,大受欢迎。截至2012年7月,视频教程被点击数已超过1.6亿次。视频超过3500个,其中近3000为可汗本人录制。 比尔·盖茨说:萨尔曼·可汗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
紧盯这些文字,似乎解开了心中疑团。我心中渴望的“微作文”和“微课”既有密切的关联,又有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教育教学的探究,一个是技术层面的研究。两者共学也。
整整一个上午,和教研员坐在光板凳子上仔细聆听、记录、操作。只觉反应迟钝,学习新知吃力。幸亏指导老师耐心有加。总是手把手、面对面反复教。我一边提问,一边思索。心中暗想:如果我能把自己在作文教学的一些做法通过微课程传播出去,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走进微课程创始人李玉平的博客,知道了什么是“三微研究”,知道了微课程是一种新的教育、学习方式。整整一天,如饥似渴地学习、思考。一个话题出现在脑海:
怎样才能将“v课独具特色的一面发挥到作文教学?
深夜久久难眠。脑海中想起了三年前我就想到的 “微作文”三个字。探讨过这个话题时,有人说我天马行空,我就此放下了对“微作文”的研究与探讨。今天学习“微课程”,又一次激发我对“微作文”的兴趣。因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使用“微作文”,只是没有把它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微作文短小、精练,语言生动、简洁;内容丰富、引人, 一事一报。不管是叙述式、描写式,抑或是议论式、抒情式都可以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为这个快节奏的生活增添了魅力。
纵观“绿色作文”,我庆兴她的纯净和唯美。这些年费尽心血一直研究和探索。虽然听到了花开之声,但随着高科技的涌现,我不能不思索:网络环境下我们的作文教学怎样才具有更高端、更易于老师、孩子接受学习的新方式? “视频作文”、“电子作文”都是我在“绿色作文”教学中的子产品。我不能不说“微作文”也是“绿色作文”旗下的一颗棋子。如何将这枚棋子恰当利用在课堂,将是我近段努力研究、学习的方向。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学会这一技术和方法。因为在我眼里它的用途很广泛,不仅仅在课堂,而且适合更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