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浪潮下的教师角色转型策略
慕课作为一场重大的教育改革潮流,不仅仅冲击了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在知识传递上比传统的实体课堂更加符合学习科学的规律与要求,让个别化、自主性、互动式教学成为可能,促使越来越多的师生利用“慕课”平台寻找和利用教育资源,而且传统教师主导课堂的形式将逐步退出教学历史之舞台。教师能否成功实现角色的转型成为慕课浪潮下最为迫切的问题。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型可以使其成为新时代名师,否则将因为落伍而落入尴尬而茫然的境地。那么,慕课浪潮下的教师角色有哪些新的变化?教师如何成功实现角色转型并成为新时代名师呢?笔者认为,基于慕课浪潮下的教师角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多的是一种信息技术和开放的教育理念支撑下的高素质教师的多元化角色,成功实现教师角色转型必须采取系列化的转型策略。
一、基于慕课浪潮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在慕课浪潮冲击之下,昔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的地位明显已经落伍,因为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而是变为学生课前借助在线视频先行听课,课内则是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对比慕课浪潮出现前后教师的角色变化,我们会管窥到教师角色发生了如下巨大的变化:
(一)由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微课程资源的创生者和传播者
传统课堂中,教师多是主导了知识的讲授权的权威性存在,学生多是在教师的口中获得最为准确的信息,即便是有师生的互动过程,但是也没有完全将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而慕课浪潮下,教师开始由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微课程资源的创设者和传递者,将创生的各类资源以“微课程、小测验、实时解答”等形式传送至慕课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最大程度上的便利和自由掌控空间,启发学生以网络手段丰富自己的认知。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所说的,慕课的发展改变了老师与学生作为信息传递者与接收者的关系,两者作为学习伙伴,知识传播过程更加立体。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互联网的开发性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知识储备往往缺口较大,而且微课程资源要求必须做到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学术性和真实性,要严格遵循科学体系和教学要求,同时还应在满足学生需求基础上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变为微课程资源的创生者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充实自我,实现角色的成功转型,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与进行协同知识创新。
(二)由能力的训练者变为创建能力训练情境的策划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能力提高往往是在教师的训练下达成的,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学生个人能力水平的限制,往往难以达成预设的能力训练目标。在慕课平台下,教师就成为了创建能力训练情境的策划者,需要运用运筹学等策划理论来构建短时间内的微课程资源,需要策划能吸引学生眼球的经典视频、学习场景、攻关测验、拓展练习等内容,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创设最佳的训练情境。从而使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前上网观看慕课资源,并且能在其提示之下重复性地进行能力的自我训练,而把更多的难点问题或是自我解决不了的问题留置在课堂上解决,使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不同个体,尤其是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学生的能力提升问题。
(三)由情感态度的灌输者变为学生情感生成的激发者
学习是一项充满了快乐的情感要素的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还丰富了自我的情感态度,进而形成了具有一定意义的价值观念。在慕课浪潮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不再是教师的单向灌输,而是让学生成为自我情感生发的掌控者和互动者。这样一来,教师的角色就变为了学生情感生成的激发者,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会因此而变得更为高涨,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升。
(四)由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首席变为评价者中的次要评价者
传统课堂中尽管也提倡多元化、多主体的课堂评价,但是往往落实不到位,因为时间受限和教师教学开放性的不足,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被忽略。在慕课浪潮之下,学生在线观看视频时,经常会有插入的随堂测试题检验学习者的理解程度,而课后的在线测试可以及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这种近乎充分自由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初步的评价,并结合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实现终结性自我评价。这就使教师这一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首席降格为次要评价者,因为教师的评价已经在学生评价之后,并且学生的自我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变。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中,要检视自我的资源质量,跟踪学生的使用效果,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我创生资源的能力。
可以说,正是因为上述的角色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才能得以翻转,我们的教师才真正成为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亲密的伙伴”。
二、基于慕课浪潮下的教师角色转型策略
基于慕课浪潮下的教师角色将向创生者、传播者、策划者、激发者、次要评价者等多重角色转变的现状,笔者认为其转型策略具体为:
(一)在信息技术能力提高过程中实现角色转型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认为,信息化的核心,首先是人的信息化,是人的信息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必然扮演启蒙者的角色。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
笔者认为,慕课的到来首先考量的是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现实情况是,很多老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很低,甚至于低于学生。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教师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一所学校中即便是有信息技术教师,但是真正能灵活运用慕课技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寥寥无几。
由于慕课的微课程资源一般时间持续在10 分钟左右,甚至更短,正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段,所以教师必须要设置诸多进阶式小问题、小测验,让诸多知识碎片聚合成成系列的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能力训练体系、自我检测体系,资源的内容要环环相扣,简洁典型,信息量的释放要与学生的思维进程保持同步。可以说,要达成以上的要求,让慕课在学校教育架构下落地生根,必须要以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为载体,创造条件,引领广大教师紧跟时代潮流,借助于相关的图书、报刊、网站了解慕课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技术要领,真正理解何谓微课、微课程、微课堂、微视频。同时,学校领导层必须要以开放的思路来迎接慕课的到来,邀请专家学者为学校领导、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在培训中解决如何突出知识点或技能点、如何完全地设计精美的学习内容、如何呈现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等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指导教师掌握剪辑视频、配音动画、制作课件、网上操作等高品质摄录制作技术,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真正让一线教师采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较为实用的慕课资源。
(二)在研究与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中实现角色转型
慕课浪潮下,教师可以在研究与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中实现角色转型。慕课平台中的资源是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师而言,设计慕课资源的前提就是研究并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慕课资源,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因此,我们的教师在设计制作慕课资源之前,不能仅仅研究教材教法,应首先学会调查学生的前概念,借助各种调查量表、课前谈话交流、学情分析等形式来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真正洞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并据此为学生提供浓缩的精华,在慕课微课程资源中展示清晰的教学对象和目标定位,准确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内容,为学生呈现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把一个概念诠释出来的完整过程,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产生思维上的共振和碰撞,从而帮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最需要的知识。
(三)在团队合作设计微课程资源中实现角色转型
由于慕课微课程资源开发的复杂性,其技术门槛比较高,有时候单靠一名教师的一己之力难以为之,需要一个教师团队来合作设计。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由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的慕课研究团队,进行明确分工下的微课程资源设计活动,有的教师负责调查学生的前概念,在课标框架下确定每课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预设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教学重难点,将教学内容及过程分成几个彼此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每个板块都指向教学目标,由浅入深,螺旋递进,逐层创造;有的教师负责搜集图文资料和网络信息,观看网络上同课题的典型课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汲取百家之精华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有的教师负责录制与剪辑视频、插入动画、添加字幕等技术制作工作,保证片头片尾的配乐清楚悦耳、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美观、逻辑思路清晰、教师语言精练精确,把最精彩的分析讲解过程呈现给学生,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的教师进行锦上添花式的质疑问难与研讨交流;有的教师负责网上发布、传播与维护;有的教师负责吸纳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家长或学生的试用体会,收集意见与建议,并反馈给设计团队成员进行处理;有的教师则审查微课程资源的科学性、知识性、系统性、逻辑性,反复推敲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微课程资源。总之,微课程资源中的每句话、每个字、每个画面之间要体现出一定的逻辑联系和知识概念架构,可以融入思维导图、视频、图片等多种元素。教师要力求以微课程资源来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既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又能引起学生的思维主动建构。
在这样一个创生微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学会了确定教学主题,学会了教与学心理学做指导下的教学场景设计,学会了广泛搜集资料信息并进行甄别与筛选精华信息,学会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形成完整证据、知识体系和完整的课程结构,进而能够在多媒体资源和多媒体环境下让学生学好。
(四)在打造精品课程的教学追求中实现角色转型
慕课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学评价与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在慕课浪潮下,我们不能仅仅以慕课微课程资源的多寡来评判质量,而应关注慕课架构下的精品课程的数量。唯有打造出一大批学生感兴趣、教师用起来省心省力的精品课程资源,方能真正让慕课服务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实现每位教师的角色转型。那么,我们如何在打造精品课程的教学追求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型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做起:
第一,将慕课微课程资源的使用与常规课程实施相结合,循序渐进地补充、完善常规课程,在此过程中检视慕课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作出提升式处理;
第二,指导学生在使用慕课资源的过程中学会自学,慕课未必能呈现出一节课教学知识的全部,起的是抛砖引玉或是画龙点睛或是直击病灶作用。教育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不能单纯地通过网络教学完全替代育人方式。特别是才开始推行慕课的时候,我们要指导学生在家完成网络在线的慕课学习,将课堂作为师生间深度知识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场所,真正使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第三,学校管理等配套措施要及时跟进,保证及时有效地检查教师设计的慕课资源的质量、查看学生反馈给实体课堂上的教师的意见、关注教师的指导措施与效果、教师与学生评价量表的使用、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方便快捷的后台服务、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等问题,切实做到慕课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
第四,借助于华东师大慕课中心成立的C20 慕课联盟的专家智慧,加入该研究组织并努力谋求慕课资源的共享,在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翻转课堂微视频大奖赛等比赛活动中历练自己学校的慕课研发团队。正如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陈玉琨教授所倡导的“中国的名校、名教师必须要有责任、有担当,要敢于把自己的课拿出来,让所有想学习的人来分享。”相信,分享的过程就是个信息与智慧碰撞的过程,就是个慕课微课程资源优化的过程,也是教师角色成功转型的过程。